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必看!寶寶幾歲學英語比較好?聽語言學家怎麼說!

家長必看!寶寶幾歲學英語比較好?聽語言學家怎麼說!

前言

關於語言學習,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叫「關鍵期假設」。1959年,神經生理學家Penfield和Roberts從大腦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歲以前,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他認為人的大腦從二歲開始邊化(lateralization),在邊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腦來學習語言,約在11-19歲左右,大腦會完成邊化,從此,語言學習主要由左邊大腦負責。人腦「邊化」後的語言學習不如全腦學習時期來得好。因此,語言學習最好在大腦完成邊化之前,這也就是所謂的「語言學習關鍵期」。

這個概念最開始是研究動物語言的科學家提出的,指的是動物成長過程中受環境影響最大的時期,並不局限於語言學習,但這個時期明顯語言最為重要。就舉個小貓的例子,出生後首先接觸和照顧它的都是母貓,所以小貓就很容易跟隨媽媽,也會模仿媽媽的各種行為習慣:吃貓糧、喝水、洗臉、用貓砂,等等。

這就是喵星人的「關鍵期」,在一定的教育環境下,個體會很容易模仿甚至學會某種行為,並影響其一生。人類也是這樣,寶媽們應該都會記得教寶寶走路的時期,最剛開始都是讓寶寶學會站起來,然後給予適當的引導,寶寶就很快地走向媽媽——這就是人類的關鍵期,學語言也是如此,相信很多媽媽也都會記得寶寶第一次叫「媽媽」的場景,那種巨大的驚喜是特別幸福的。

幸福的場景還有很多,寶寶在語言關鍵期里,開始學會說出更多詞語、句子,然後就基本可以做到和父母交流溝通了,也會有寶寶更多第一次的發生,這些都讓父母感受到無盡的幸福。

為什麼說語言關鍵期確實是存在的呢?像我們長大後也很難再去學一門語言或者別的技能什麼的,這就是因為青春期到來之後,多數人的大腦已經發生了側化(Lateralization),人腦已發育成熟,大腦逐漸失去可塑性,學習語言也就越來越難。又比如,很多在嬰幼兒時期就移民的孩子,他們的外語水平幾乎都能達到母語水平,也例證了這個事實。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二語言學習者能達到的水平跟開始學習時的年齡是相關的,所習得的語言能力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下降,學語言最關鍵的年齡在3~12歲。語言習得是很複雜的過程,是天時(年齡)、地利(語言環境)、人和(主觀能動性)共同作用的結果,絕不是學得早就一定能掌握,或者起步晚就一定學不好。不過,同等條件下,越早起步,效果肯定會越好。

那作為國內最大的3~12歲家庭英語上門外教開創者,莎翁家庭少兒英語就分別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

天時:3~12歲學英語的黃金時期

上面已經贅述很多了,3~12歲是寶寶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以提升孩子的興趣為主,英文歌,英文動畫片,純正的英文故事錄音。還有就是寶寶慢慢開始學會看圖識字,所以要開始培養她的閱讀習慣,英文繪本就是很好的選擇,上面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睡前閱讀聽故事時間。

而莎翁少兒家庭英語針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採用Phonics+繪本系列課程。英國公立學校的自然拼讀教材人性化的課程設計,全面且科學的課程內容,使我們的自然拼讀課程權威且趣味;繪本系列教材基於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和興趣,做了不同的教學設計;孩子們通過一個個故事的學習,享受故事的快樂,體驗英語國家本土的文化,接受跟本土學生同樣的教育,同時基於自己的生活和想像,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莎翁創通過歐美外教上門+社區友鄰拼班的方式,創造侵入式的原汁原味英語語言環境,目的就是讓孩子在讀小學的時候甚至之前,在家裡學英語就已經像學習中文一樣,從辭彙,兒歌、童謠、英語故事,日常對話,自然評讀、習得語法等等開始啟蒙,學前練就第一外語的聽、說、甚至讀的能力,這樣孩子上小學時候的英語學習會十分省力。因為我們可以用1-3年的時間只學習和練習英語,扎紮實實地已經把基礎夯實了。

地利:家庭英語上門外教創造浸入式的語言環境

莎翁的核心教學理念是「家庭英語」。所謂「家庭英語」就是在家庭中營造一個本土化語言環境,讓孩子在這個語言環境中經常使用英語交流。我們都知道,孩子學好英語最關鍵的就是「能在一個英語環境中經常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相對於在學校里被「鎖在」刻板的教室里,孩子們在家中會更加自然,像小主人一樣迎接外教,氛圍會更加熟悉和愉悅。這樣,不僅降低了孩子對學習新語言的抗拒,還能讓孩子在與外教的遊戲互動中,無意識的記憶上課內容,自然而然開口說英語,達到母語教學的效果。

對孩子們來說,外教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更像是要好的生活夥伴。這種角色上的變化,打破了孩子心理上的溝通障礙,使得他們更樂意與外教用英語進行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們不僅不會排斥英語,反而會將說英語當成最自然不過的一件事。

人和:充分激發孩子「說」英語的興趣

學英語要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傳統上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不僅效果微乎其微,還會加深他們對英語的排斥心理。

因此,莎翁的外教在面對面的教學中,一直堅持採用感官式教學。在課堂上,外教會引導孩子通過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五種感覺方式,生動形象的讓孩子們理解單詞和句子。這樣單詞和句子在他們眼中便不再是死板的字母組合,而是對應了豐富的感官體驗。在感官式教學的課堂中,孩子們不僅不會覺得無聊乏味,反而會在豐富的體驗中,激發出學習英語的興趣,不自覺的愛上英語!

在莎翁,外教在課堂上常常將內容與遊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在玩樂和互動中,自然理解學習內容,自然學會英語。外教老師會帶孩子學西餐禮儀、Pizza主題課、做南瓜燈過萬聖節、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小cosplay秀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有互動,有交流,孩子們不僅快樂,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真正讓孩子愛上英語,而不是愛上「學英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添加輔食這兩種食物必不可少,你選對了嗎?
回稟娘娘:您的胎寶寶在「宮裡」的生活,是這樣的!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