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法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劉永福為什麼最早做的是越南的官?

中法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劉永福為什麼最早做的是越南的官?

劉永福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人,既不屬於湘軍,也不屬於淮軍,出身寒微,更沒受過任何正規教育, 卻一手組建了黑旗軍,參與了中法、中日兩場對外抗敵戰爭,也可謂戰功卓著,但他出現在我們的認知視野里,已經是黑旗軍的一軍之主,身在越南的三宣副提督,可一個中國人,又為什麼做了越南的官,在越南抵抗法國侵略?

這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劉永福(1837-1917),本名劉義,號淵亭,廣東欽州人(今屬廣西),父親劉以來這輩從廣西博白遷居欽州防城司古森洞小峰鄉,靠賣散酒和當小販營生,不想年景太差,在劉永福8歲那年又遷往上思州新圩八甲村,投奔堂兄,還是艱難度日。

中法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劉永福為什麼最早做的是越南的官?

劉永福像

艱難的家境讓劉永福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只隨父親學習了一點槍棒武藝,15歲時就當了灘師(江上領航的水手),2年後,新的打擊來臨,劉永福的雙親先後亡故,只剩下他和舅舅李保哥相依為命,倆人還得借屋居住,可謂窮到底了。

1857年(清咸豐七年),劉永福迫於生計無著,與6、7個同鄉一道蓄髮投奔遷隆的天地會義軍,跟隨一個叫鄭三的小頭目,第二年,又跟著鄭三轉投吳凌雲,這位吳凌雲也算是晁蓋、宋江一般的人物,四處吸納天地會的會黨武裝,最終聚眾攻克了新寧州、太平土州、寧明州、龍州等城池,割據廣西左右江,於1861年在太平府建立「延陵國」,自稱延陵王,封官設職,修建宮室,蓄髮變服。

不過這些,和剛剛投入義軍的劉永福沒幾毛錢的關係,他在鄭三部下在上思州大戰當地土豪巫必靈,結果腳部受傷,只能靠著草藥硬抗掙命,痊癒後,劉永福脫離了鄭三部下,轉投旗頭黃升奇。不想,黃部的待遇越來越差,先是每日每人發銅錢二十文,糧食十二兩,不到一個月,就只能發綠豆四兩了,很快連綠豆都沒有了。

為了吃飯,劉永福聽別人招呼投奔王士林部,由於他孔武有力,入伙之後,立刻有錢分,趕緊買了肥肉和豆腐,燉了解饞。

這麼混到了1864年(同治三年),延陵王國的建立也沒帶來什麼秩序,還是一群義軍四散攻打,已經有了自己班底的劉永福攻打下歸順州之後,發現王士林部也只發大米一斤,一文錢也沒有,又動了心思,準備投奔黃思宏部,後來思慮再三,乾脆投奔到吳凌雲的「太子」吳亞忠部,這時候已經是1865年了。

吳亞忠身為「太子」,對於劉永福這樣的豪傑非常看重,直接給賞錢30貫,大米則隨劉永福開口,能吃多少給多少。

要知道,哪怕在之前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下,劉永福仍舊聚集了200多人,成為了他黑旗軍的核心班底,可見其人的人格魅力和手腕絕非凡品。

而黑旗軍的黑旗,也是在投靠吳亞忠之後,方才在安德的北帝廟中,搶了「周公」的三角北斗黑旗,拿來當做部隊的標誌。

中法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劉永福為什麼最早做的是越南的官?

黑旗軍軍旗

劉永福在吳亞忠麾下終於得到了重用,每戰必做先鋒,還屢屢得勝,吳本人甚至準備將自己妹妹許配給劉,以進一步籠絡這員悍將。

非常有意思的是,之前已經流落「多姓」部下的劉永福在吳部表現出不俗的忠誠和義氣。在1866年(同治五年),鎮安府官員懸賞招人剿滅吳亞忠時,劉永福的老上級王士林、黃思宏都揭榜領賞,還勸說劉永福叛變領賞。

不想,大字不識的劉永福偏有一番高級的感悟:


王、黃雖舊隸渠部下,但均不甚見重,無所升擢,縱有經天緯地奇材,亦無所施,實為仰屋;若吳則銀錢周給,並無缺乏之虞,且每出陣,使以我作干城,愛我、重我,我與吳感情較諸王、黃已覺更深數倍。

所以,劉永福完全沒客氣,迅速擊敗王、黃兩部,進駐歸順,劉永福本人也在吳亞忠的隊伍獲得「三哥頭」的身份。

這個要補充下,按照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的記錄,嘉慶、道光年間,天地會的首領稱大總理或元帥,普通稱大哥;以下頭目稱香主,普通稱二哥,再次頭目稱白扇或先生,或三哥;再次的頭目為先鋒,最後為紅棍,以執掌會員刑罰,以下總稱為草鞋。

從「三哥」的角色來說,白扇和先生,到了今天的香港黑社會,仍是負責運籌帷幄的軍師角色,也說明劉永福的謀略很得認可。

不過老天爺似乎是和劉永福開玩笑,就在這一年,太平天國各支余部紛紛瓦解,清軍發動了百營圍剿,向歸順進軍,吳亞忠部一下子就面臨數萬人的清軍和團練的圍攻。

此戰,吳亞忠腳部中彈,活動艱難,兩個弟弟都戰死陣中,只好退守城中。

中法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劉永福為什麼最早做的是越南的官?

越南阮氏王朝授予劉永福之父劉以來的誥封石碑,表彰劉永福率軍援越抗法的功績

最好玩的是,打仗不行,盤外招卻奏效了,吳亞忠養傷期間,對圍城的敵人發布賞格,有帶一桿槍來投奔的,賞銀10兩,單人投奔也行,只要宰了哨官、管帶就賞銀5兩,這一下子,城外的清軍炸鍋了,前後投降的就有1萬多人……

結果,吳亞忠沒錢,連口糧都吃光了,就把這些人放出去打劫補充軍需。

這時候,劉永福也不願意隨船沉沒了,也向吳亞忠提出,要出成打糧,最後只帶著本部200多人離城,至此,劉永福終於分道揚鑣。

其實早在脫離吳部之前,劉永福就曾派出黃守忠和農秀業二人到安南去尋找謀生的機會,也就是躲避清朝官軍的進剿,在與吳亞忠分流之後,劉永福當即揮師安南,並打出了「助越平叛」的旗號,要知道,在當時廣西、雲南義軍紛紛入越的大潮流下,這面「忠君」大旗還真是獨樹一幟。

按照劉永福的說法,


弟此去一探情形, 意在為越王攻擊苗、瑤, 事可為則為之, 事不可為又當見機而行耳。

所以,劉永福的兵鋒直指六安州,擊敗當地的白苗勢力,改立旗號「中和團黑旗軍」,徹底以越南本地團練自居,此時是1867年。

此後,劉永福率黑旗軍多次擊敗白苗的進攻,並誘使漢人覃采元暗殺苗人總督盤文義,在越北聲名大振,越王屢次嘉獎,更封他為七品千戶官。越南的三圻巡撫也給他來函獎掖:


「得公來除巨患,萬民感激,朝廷倚若長城。」

就這樣,一個中國的「反賊」就成了越南的官員,甚至在清朝官員的往來公文中都稱他為「越官」、「南將」,不可謂不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