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自然的饋贈 野生型大樹茶

大自然的饋贈 野生型大樹茶

據考證茶樹早在3540萬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而且茶樹的發源地就在中國的雲南西南部地區,後來經過人類的發掘、採摘、移植才有了現在的栽培型茶樹、甚至從喬木種衍生出了灌木種茶樹,適合在不同氣候與地方大量地種植,加上製作工藝的演變與提升,才有了現今眾多不同的茶葉品種。

3540萬年前的茶葉化石

既然茶樹的存在歷史這麼的悠久,那麼也就是說原產地未經人類開發的無人森林裡面應該會有自然生長的茶樹存在,沒錯,早年雲南茶科所400多位研究員,在沈培平先生的主持下對雲南西南地區的茶樹資源做了全面性的調查,將野生型茶樹資源一一發掘造冊,並作為新品種茶樹研究的母株。

野茶樹研究資料

野生型喬木種大樹茶因此面世,台灣恆緣古木蘭茶業一直致力於茶樹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依循研究資料的軌跡,找尋適合飲用的野生茶,再加以適當的採摘與精湛的工藝,將野生茶的優勢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製作出口感佳、香氣盛、滋味強、營養物質豐富的優質茶品。

2018年,我們為了能夠尋找開發更多的野茶樹資源,即將啟程進入更偏遠的山區,尋找更為優質的野生茶,希望能給一般消費大眾帶回來更多實惠而優質的好茶品。

野茶由於基因、生長環境等因素,和一般栽培型大(古)樹茶大為不同,野茶的灰分物質及有機物含量比一般古樹茶來的高很多,因此顏色較深、纖維質含量較高,葉面較為粗糙厚實,未經採摘的野茶樹葉緣平滑、鋸齒狀較少,一般古樹茶葉緣鋸齒狀較為密實。

野生茶與古樹茶對比圖

經過上圖的對比,看官們應該很容易可以分辨野生茶和一般古樹茶了,野生茶由於採摘不易而且分布比較散,光採收就耗時費力,而且製作工藝必須依照茶品特性掌握技巧,因此大部分的成本都在於人力和時間上面,因此產量不會太多。

愛茶的茶友們遇到優質且在採購能力範圍內的野生茶可以適量收藏,未來絕對是稀缺的好茶品。

台灣藝邨即將為您準備戊戌年的優質好茶品,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茶蛋新一年專輯已經進入企划行列?期待2018天團的新表現
喜歡喝茶的精英們,茶桌里應該有這樣的茶寵,即實用又美觀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