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文悅讀·年味

美文悅讀·年味

作者:馬立傑

編輯:張艷秋

不惑之年的我,不盼年,也不怕年,只覺得如今的年猶如白開水淡而無味。這不禁讓我更加懷念童年時代那別具風味的年。

記憶中的年總是那麼美好。每當與孩子提起,我都會由衷地感到欣慰與幸福,然而孩子似乎對於我童年中的年並不感冒。或許也僅僅會引起70後的共鳴吧。儘管如此,我卻認為那卻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年。

小時候就聽過這樣的諺語,「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臘八過後,家裡就會殺豬、殺雞,因為那時我家是養殖大戶,所以至少會殺一頭豬,還會請客人到家裡吃豬肉。雞呢?通常要殺一兩筐吧,每次爸爸殺雞我都會幫忙,可是我膽子小,不敢把腿,更不敢殺雞,只能等它們死後拔毛了。還記得剛殺過的雞被扔到了院子里的情形,有的儘管沒了頭,還在撲騰,著實有些嚇人,但無不讓人感慨它們生命力的頑強。從殺豬殺雞開始就陸續準備年貨了。

每逢過年,忙裡忙外總會是媽媽,我只能做助手。二十三發麵、生豆芽,二十八烀肉、做菜、蒸饅頭,饅頭上還會用「毛毛果」沾上紅色印上一朵花,好看極了。吃饅頭時我們姐弟倆最喜歡挑帶花的吃了,當時別提多開心了。媽媽是忙家裡的活忙的不可開交,爸爸更是忙的不亦樂乎。因為爸爸要為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理髮、寫對聯,直到過年的當天中午才能完全結束。因為總是會有人後補「井泉大吉」、「肥豬滿圈」……真是一處都不想落下。儘管媽媽有時會因為活太多忙不過來而發幾句牢騷,但爸爸卻不以為然,依舊沉醉其中,樂此不疲。

過年這一天是最忙的。早上很早起來,從裡到外把新衣服穿好,領著弟弟先去親戚家「炫耀」一番,然後回來吃早飯。之後,開始和爸爸一起貼對聯、貼掛錢,只要是有門都要貼,對聯、橫批、掛錢、福字,一樣也不能少。豬圈、雞舍、轆轆井、小推車乃至屋裡的水缸、柜子等都要貼上吉祥語或是福字。尤其是窗戶上掛了很多的掛錢,媽媽說多掛來年才會有很多的錢花。

忙完了自家,我們又去奶奶家,因為要掛祖譜,擺供品。老嬸做好後,我們負責擺在供碗里,然後擺在供桌上。一切完畢,我會覺得屋裡好像多了很多人,室溫也會比以往高一些,或許是心理作用吧。

家族中過年最熱鬧的要屬奶奶家,因為祖譜在。所以外地的親戚在過年當天或者初幾都會來祭祖,磕頭、上香。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這邊的族人也會去親戚那邊拜年。

當然最熱鬧的要屬除夕了,似乎這熱鬧都是屬於我們孩子們的。大約晚上8點多鐘,村中就會陸續響起鞭炮聲,那時候很期盼看春晚的,可是往往都會被震的看不好,爸爸媽媽忙年夜飯也只能偶爾看上幾眼。鄰家的小夥伴來了,我們便去族人家挨家放鞭炮。家家的屋門上,大門上都掛起了大紅燈籠,有的是自己製作的,有的是買的成品。有了這些燈籠照明。我們不會覺得黑了。有的家長還做了手提燈籠,用一個罐頭瓶子,裡面放個木頭架,中間插根釘子,然後把蠟燭插上去,在罐頭瓶口用繩子和細鐵絲固定好,繫到一根木棍上,這就是手提燈籠。有了小燈籠就不怕大燈籠照不到的死角了。

親戚家都商量好一家一家的放鞭炮,每家院子里都點燃一大堆火,直到放完爆竹才熄滅。男孩們膽子大,和大人一起拿著煙去點燃爆竹,我們女孩子當然是嚇得捂著耳朵躲起來,後來乾脆躲到屋子裡不敢出來了,直到放完才出來。為了孩子們開心,大人們每年都會準備很多煙花,手搖花,還有「鑽天猴」。尤其是放煙花的時候,綻放一個我們就數一下,看到底是不是10響、20響等。有的不是,我們就害怕了,不敢用手拿著了,大人趕緊把它插到雪堆里,怕它自己響了,炸開。放完了鞭炮更是熱鬧,淘氣的男孩和膽大的女孩開始撿未燃爆的小鞭炮,留著自己放。還把煙花筒撿起來當金箍棒玩。就這樣,一家一家的都放完了,便回家吃年夜飯了。

媽媽的廚藝相當棒了,烹炸蒸煮……樣樣精通。每年的除夕都是十道菜,媽媽說這代表十全十美,而且要求我們必須每一道菜都要嘗到。可是我們最關注的是餃子,因為餃子裡面有錢,所以我們就會吃很多餃子,直到吃到硬幣為止。如果一直吃不到,媽媽怕我們撐到,便說明天可以接著吃,我們便作罷。

吃過飯,忙碌了一天的大人們便睡覺去了。有的白天睡飽了,就湊到一起打撲克,看牌,打麻將。室內外的燈以及倉庫的燈都不允許關閉,必須亮一夜。由於下午睡了覺,晚上,我和弟弟妹妹在奶奶家「守歲」,給祖先上香,因為過年的三天香火都不能間斷。我們幾個孩子也玩起了撲克,「鉤魚」、「7王523」、「五十k」……很快一夜就過去了。天亮了,我們便睡覺去了。

正月里有很多秧歌和旱船,初一就開始挨家挨戶地拜年演出了。孩子們也都跟在後面,有時我們也會去,要麼就在家裡看《西遊記》、《射鵰英雄傳》等電視劇。然後就是迎接親戚來訪,或者去拜訪親戚。

正月里的講究很多。初二之前不許把屋子裡的垃圾倒掉。初五是「破五」,要吃餃子,放鞭炮。初七是小孩的「人日子」,要吃麵條。十五元宵節,吃元宵和送燈。用罐頭瓶子裡面點燃蠟燭,還有用電池和小燈泡製作燈,送往祖先的墓地。晚上家裡到處也要點蠟燭,院子里一直到院外都要撒「燈」,直到與鄰家撒的「燈」接上。通常都是用玉米芯倒上柴油,這樣易燃,燃燒時間長。還要放煙花爆竹,各種各樣,把夜空打扮的五彩繽紛,絢麗奪目。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吃元宵了,可是一提起吃元宵,我還心有餘悸。有一年,媽媽為了給我們炸元宵,手和臉都被油燙起了泡,後來我們便不敢再提吃元宵了。

元宵節過後,基本上就算過完年了。但是十七是中年人的「人日子」,要吃麵條。二十五是「龍鳳日」。要準備彩紙疊龍尾掛在棚頂上。大清早,還要在院子里用灰圍成灰囤,畫成圓圈,中間畫成十字分成四份,中心撒上五穀雜糧和硬幣,意味著來年會「五穀豐登糧滿倉」。二十七是老年人的「人日子」,也要吃麵條。二月二龍抬頭要吃豬頭肉,理髮,人們常說是剃龍頭。在正月里是不允許理髮的,因為怕理髮「克」舅舅。

到此,我記憶中的年才算過完,那時的每一個春節都會陶醉在幸福中。真的不想拉回思緒,就連回憶都滿載著快樂與幸福。童年時代的過年真好!可那濃郁的年味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今天和媽媽在電話里追憶起那時的「過年」,我覺得媽媽的記憶應該是刻骨銘心的,可是卻被似乎也被時間遺忘與拋棄了。媽媽真的老了嗎?真的忘記了嗎?還是那時的媽媽只有挨累受苦的份,根本沒有我那般童真的瀟洒,突然我品到了一股鹹味,不知不覺中我已淚眼婆娑……

請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苑百花 的精彩文章:

生活悟語·「父母呼 應勿緩」
文化研究·郭爾羅斯農耕文化源流與形成的初探

TAG:藝苑百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