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要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千里之外

古代為何不把犯人關進監獄,而要花大功夫把人發配千里之外


歷史奇聞趣事

讀史論道,提供最新鮮全面的歷史爆料

點此關注


洞見派

洞察社會,讓你每天比別人知道的多一些

點此關注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情節,好漢們因為各種理由被官府發配到千里之外。相信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不就近蓋個監獄,非得讓兩個公人押著犯人到千里之外去,三個人一路上吃喝拉撒得花多少錢啊。想想這樣算起來實在是不划算啊!


       


發配是古代的一種僅次於死刑的重型「刑莫慘於此」,這種刑罰自秦漢時就有了,不過當時被流放的大多是犯事的貴族,宋朝時開始正式入律。把犯人發配到邊疆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充實邊防軍力。後來又成為了開發區的勞動力,分極邊、煙瘴(四千里)、邊遠(三千里)、邊衛(兩千五百里)、沿海附近(一千里)作為執行刑罰場地。充軍重刑在明朝時最盛行,一般在定罪後由兵部發配。


       


極邊的流放地主要分布在極南或極北之地,但有的朝代也將犯人發配到海島去,宋朝就把海南島和沙門島作為流放重刑犯的流放地。沙門島(位於山東蓬萊縣)因為地處偏僻,四面環水,自五代時起便最為最重刑犯的流放地。幸虧水滸里的林沖沒被流放到這裡,不然他殺了陸謙那幾個狗賊之後,插了翅膀也逃不出去。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據說北宋建隆年間,就有八個犯人遊了三十多里的水路逃出了沙門島,這就是八仙過海的傳說來源之一。


       


古代的士卒是非常不願意到邊遠地區戍邊的,發配到邊疆的犯人無疑是一個士兵來源地。另外,耕地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將犯人當作免費的勞動力為國家搞開發,獲得的收入遠大於流放犯人的花費。另外,將重罪的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而不殺,還可以顯示統治者的「仁慈、寬厚」。


       


網友表示發配幾千里,你失去了親戚,失去了父母,你也不可能逃回去的。那麼遠,恐怕就是凶多吉少。這樣跟坐牢有啥區別?突然想到現在的我,隻身一人離家在外幾千里,一人拼搏,跟古代發配有啥區別。突然感覺自己在坐牢。好難過。




版權說明:本文摘自於網路,可尋原始作者均註明,如果未註明者均不可查詢,如原作者有異議,可聯繫平台留言,24小時內刪除。


今天歷史俠特意給大家推薦幾個特別優質的閱讀公眾號,希望老鐵們會喜歡!


精英閱覽

真知與灼見,每日數百萬用戶的閱讀選擇

點此關注


歷史潮

熱愛歷史的人,一直在默默地關注著我

點此關注


頂尖派

洞察社會,讓你每天比別人知道的多一些

點此關注


拾點樂讀

當你不知道讀什麼書,就關注這個號

點此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奇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舊社會本來的樣子
真正厲害的人擁有的3個特質,你也具備嗎

TAG:歷史奇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