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地震生成的島嶼,地震當然多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地震生成的島嶼,地震當然多

台灣是一個由地質劇烈活動而產生的島嶼,這裡的地層非常不穩定,隨時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亟待釋放。每當這些能量被釋放,台灣就會發生劇烈的地震,其地震數量和烈度都不亞於日本,這次花蓮地區發生的連續地震也由此而被引發。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438-台灣地震之謎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白鷗

台灣東部地區2月以來地震頻發,對當地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多位大陸遊客也不幸在地震中喪生。直到昨天,餘震還在發生,給台灣民眾帶來了諸多不便。

還是有點危險的

這並非台灣第一次發生損失如此慘重的地震,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台灣位於地球上最活躍的地質活動帶,面對地震早就是島上生活的一部分。台灣的建築法規、搶險訓練和民眾教育等都已經滲透了大量和防震減災有關的內容,這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而大陸遊客赴台,則往往因為沒有相關知識而在災害中死傷高於本地居民。

陸客在台灣要減少受災損失,就必須先了解台灣的地震。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台灣為什麼多地震。

什麼是地震

地震的誘發因素有很多,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都有可能引發地震,譬如隕石撞擊、核武器試爆等都能引發「震源深度為0」的「地震」。但這一類地震只是撞擊或者爆炸能量的一次性釋放,不會引發遷延日久的震動。

朝鮮地震頻繁...

根據現在通行的板塊構造理論,引發地震的主要因素,還是地球各大地質板塊,或者大板塊內的小板塊的互相碰撞、摩擦。

這一理論在提出早期受到了很多質疑,但是最終因為它對現實觀測強大的解釋力,逐漸為人們所接受。簡單來說,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地球外層的岩石圈漂浮在內層的軟流圈,自由滑動,能夠和邊上的板塊產生碰撞。

全球主要板塊

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可以認為外層岩石圈是一些軟木板,漂浮在游泳池裡,被某些外力推動而互相撞擊。對軟木板來說撞擊當然無關痛癢,但如果板邊緣坐著一隻螞蟻,它可就倒了大霉了。

大船與小船相撞

小船或許沒沉

但船上的人都掉海里了

人類,就是地球板塊上的這些螞蟻。

板塊之間的碰撞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量級遠高於原子彈試爆之類的人類活動。地質板塊互相接觸的邊緣就承受著這些能量,並通過形變儲存這些能量。

仍然以游泳池裡的軟木板為例,當有人用力擠壓兩塊木板,板子就會在中間拱起,保存人手施加的能量。等手一鬆開,木板就會反彈,恢復原來的形狀,甚至激起一陣水花。可想而知,這對於坐在上面的螞蟻而言就是滅頂之災。

板塊拱起

地質活動越劇烈的地方,這種板塊被壓縮而反彈,或是乾脆陷入另一板塊之下(產生隱沒帶)的現象就越頻繁。這些地區的地震和火山運動也就越多見。

日本就是這類受災國

地球上最調皮的板塊太平洋板塊周邊,就是地震和火山噴發最常見的地區,被稱為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這是一個圍繞太平洋,全長40,000千米,呈馬蹄形的地帶,沿途有400多座火山。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強烈的地震都在該地帶上發生。人們熟知的地震多發國如智利、墨西哥、日本等都在這一帶上。

台灣就正好踩在這個地震帶的西部邊緣上。

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

這三個都是著名的地震國

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極不穩定

圖為1900年至2017年六級以上地震分布

台灣地震多

台灣島位於地震帶上其實並不令人奇怪,因為這座島本身就是由板塊的互相碰撞而誕生的。

今天的台灣島在地質上分屬於三個不同的板塊:以台灣東部的花東縱谷為界,縱谷東邊的海岸山脈屬菲律賓海板塊;東北部的宜蘭、龜山島一帶屬於沖繩弧後張裂的一部分;西邊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則屬於歐亞板塊。這三個板塊的相互碰撞、擠壓,讓這一地區蘊藏著巨大的地下能量。

這其中運動最為劇烈的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始終有向西北方運動的傾向,每年向西北移動8.2厘米。在接觸到更為巨大的歐亞大陸板塊以後,兩者發生了聚合作用:在菲律賓海板塊西邊,歐亞板塊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下方;而菲律賓海板塊的北邊,則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至歐亞板塊下方。北側被拱出的便是台灣。

在台灣外海,發生的大小地震數不勝數,都是這兩大板塊擠壓碰撞而造成的。如果統計台灣外海發生的地震,甚至能大致勾勒出其板塊隱沒帶的形狀。對島上的居民來說,海上的地震也常常能在腳下感知。只是這些海上的地震,往往不能對台灣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類似日本東北海嘯那樣的災害還沒有在台灣發生過。

91年到06年的台灣大小地震分布

真的非常多...

真正讓台灣人擔心的,還是那些震源投影在島上的地震。

板塊的相互擠壓運動,使得水平的地層開始產生褶皺,正如前面所說的拱起的木板。如果板塊褶皺後力仍然沒有撤出,則在持續累積下,板塊就會破裂,是為斷層。在菲律賓海板塊猛烈的運動下,台灣島上充斥著各種斷層。

而台灣島上,以東北-西南/北-南走向的斷層為主。這些斷層與台灣主要山脈平行,和兩大板塊的相互作用力垂直,正是地震多髮帶。對台灣造成毀滅性打擊的921地震,就是在這種斷層發生的。

斷層多到不忍卒視

(花蓮就位於斷層之上)

引發921大地震的震源位於台中的車籠埔斷層,正是一條北-南的斷層,跨度極大,一旦發生地震引發的後果也極為嚴重。此外,這個方向上還有台北盆地陷落形成康熙台北湖的山腳斷層,東部最長的池上斷層,以及長達85公里的台灣最長斷層潮州斷層等。

另外還有東-西向的斷層,一般都是上面一類斷層的共軛。比如1906年的梅山地震,即為東西走向的梅山斷層錯動所產生,最終破裂帶長達11公里。由於當時台灣經濟落後,房屋多為簡易的磚木結構,地震引發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在台北和台南還出現了一些西北-東南向的斷層帶,但這類斷層很少有成為地震震源的歷史,被地質學家歸類為盲斷層(類似於死火山)。但台灣島上一直都有聲音要求加強對這類盲斷層的監控,以免發生意料之外的災害。

花蓮地震為什麼這麼慘

最近花蓮連續發生的地震,也和這些斷裂帶有關。而且花蓮所在的台灣東部確實也是台灣島上斷層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僅次於921大地震的所在地台中。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台灣東部是最新誕生的陸地,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碰撞活動仍然十分劇烈。

921大地震塌陷的台中市南區「德昌新世界」大樓

921大地震造成石岡壩溢洪道

及閘門斷裂受損之情況

攤開台灣的地震帶地圖,從東北的花蓮到東南的台東,能找到一長串斷層。短者如橫穿花蓮市區的米侖斷層,長者如橫亘在花東縱谷之中的池上斷層和玉里斷層,都對是台灣東部的地質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發地震的可能性。

對花蓮城裡的市民來說,手機簡訊里接到地震預警信號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甚至還有年輕人對媒體抱怨:「地震預警總是在地震來了以後才收到,反正也不會怎樣,收到覺得好煩。」

台灣東海岸密集斷層

預警過多確實影響生活,但年輕人對地震的掉以輕心還是不應該的。台灣東部吸收了菲律賓海西移板塊能量的40%,結構上的確極不穩定。早就形成的斷層也無法緩衝這巨大的能量,地震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以本月連續發生的花蓮地震來說,引發地震的斷層叫做米侖斷層,由花蓮縣七星潭海岸向南延伸,經花蓮市美崙山西南側,南至花蓮市南濱海岸。這個斷層於陸地部分全長約7公里,一旦成為地震策源地便會殃及整個花蓮城區。

米侖斷層

1951年10月,台灣東部發生了縱谷系列地震,地震帶綿延100多公里,持續了兩個月,共造成85人死亡。發生錯動的其中一條斷層就是米侖斷層,給花蓮帶來了3次以上的7.0級以上地震,城市損失慘重。

1951年10月,台灣東部發生了縱谷系列地震

台灣人民FB

花蓮明禮國小地震裂痕今昔

米侖斷層的影響也能從本月發生的花蓮地震的受災情況得到印證。

倒塌的雲門翠堤大廈、統帥飯店和國盛六街的幾幢房子都正在米侖斷層之上。一旦發生地震,這裡的土壤就會液化,無法支撐房屋的重量,造成垮塌。更何況雲門翠堤大廈的建築材料和規格也不過關,能夠在花蓮屹立這麼多年也是奇蹟。

台灣學者楊裕富直接指出,米侖斷裂帶就在花蓮城區中間,兩邊應該划出至少50米的禁區禁止建造房屋,地方政府的不作為是把天災放大的人禍。

花蓮周邊的另一處斷層嶺頂斷層也被群震觸發,引起了強烈的震動,震斷了花蓮大橋,也是讓災情更加嚴重的一個影響因素。

台灣是誕生於地質板塊活動的島嶼,但在出生的一刻就註定了成長的過程會伴隨劇烈的地質活動,可謂成也蕭和敗也蕭何。

隨著島上近年來經濟發展的蕭條,應對頻繁的地震很快就會成為令台灣當局頭疼不已的苦差事。本就緊張的人力物力還要投放在時不時耍脾氣的地震帶上,更顯得捉襟見肘。

這麼看來,真倒還不如早早背靠大樹好乘涼。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蘇聯紅軍為現代俄羅斯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原來是這個團隊?地球知識局
川菜可以不辣么?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