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笑,這是西方飲食文明簡史

別笑,這是西方飲食文明簡史

一、開局一隻手

為什麼說「開局一隻手」呢?

因為文明的特徵之一,就是對獸性的自我馴化。

直接用兩隻手抱著食物撕咬,這是所有動物的原始本能,所以不能稱為文明。

只有從兩隻手抱著啃食的本能,發展到左右手分別服務進食和排泄的時候,飲食文明才算開端了。

從兩隻手發展到一隻手,說明開始懂得排泄物是髒的,不再用擦屁股的那隻手往嘴裡送東西吃,這和原始人突然明白要用樹葉遮屁股是一個道理。

二、優雅的蘭花指

部分西方人懂得了左右手分工的道理,這對他們的同儕形成很大壓力:

看!野蠻人還在用擦屁股那隻手吃飯,真臟!

所以在很漫長的時間裡,一隻專職吃飯的手,就是文明的象徵。

人們對那隻手的崇高敬意,可以用一個「嘬」字來表達。

既然主要餐具就是那隻手,那麼把餐具嘬乾淨也是可以理解的。

餐中餐後,盡情盡興的從大拇指嘬到小拇指,把上面的油漬和殘渣嘬乾淨。

嘬手指的愉快生活保持了很久,直到「優雅的蘭花指」成為新的文明象徵。

蘭花指是什麼時間翹起來的,這個問題已經很難考證了。

我們只知道,一直到16世紀,歐洲貴族們還在翹著優雅的蘭花指。

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場景:

伊麗莎白女王坐在長條桌子的一頭,旁邊放著一塊油抹布和一碗洗手水,她的無名指和小拇指高高翹起,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小心的捏起一塊烤肉,不無誘惑的送向口中。貴族們坐在長條桌子兩側,齊刷刷的翹起蘭花指,向伊麗莎白女王致敬。

女王不再挨個舔吮手指,因為文明進步了,對於什麼是教養,自然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是「野蠻人用擦屁股那隻手吃飯」,現在的情形稍微複雜一些:

看!賤民在嘬手指!

看!賤民不會翹蘭花指!

三、叉子的進擊

蘭花指再優雅,說白了還是用手抓。

從蘭花指發展到使用餐叉工具,這又是一段漫長艱難的過程。

因為叉子成為主流,要突破的東西很多,比如烹飪技術、文化傳統、冶鐵技術甚至教廷威脅等等,所以這一段文明進步,不妨稱為「叉子的進擊」。

最關鍵的問題是烹飪。只有烹飪方式豐富起來,才需要與之相匹配的餐具。

據說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高度發達的烹飪文化,煎炒烹炸燜燉熏烤樣樣都有,但這非常可疑。此類說法通常打著「據有關史料記載」的旗號,實際上根本沒人知道「有關史料」到底是什麼玩意。

更加可疑的是,古希臘擁有如此發達的烹飪文化,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餐具,仍然處於嘬手指階段。這有多麼不合常理呢?就好像我們吃火鍋不知道用筷子,直接下手在開水裡撈肉吃。所以有些人鼓吹西餐禮儀,動不動就上溯古希臘,其實就是在講笑話。

西方人擺脫嘬手指和蘭花指,應該感謝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和凱瑟琳。

十三世紀馬可波羅從中國回到義大利,西方飲食文明才開始走出手抓時代。麵條、餛飩、餡餅等等,雖然學了個四不像,烹飪種類畢竟豐富起來了,再用五指神功或者蘭花指,就感覺不太方便,餐具才有了替代手指的機會。馬可波羅本來介紹的是筷子,奈何操作難度係數大,沒學會,於是選擇了兩個齒的叉子。

雖然叉子在義大利閃亮登場,但就整個歐洲而言,叉子的光輝此後又被埋沒了三百年左右。直到1533年,義大利人凱瑟琳嫁給法國國王亨利二世。作為一個超級吃貨,她帶去了整班義大利廚師,讓義大利最優秀的烹飪技術和餐叉文化,跟著自己一起到了法國,在法國宮廷與貴族間掀起了一股新文明風潮。

蘭花指從此退出文明象徵的舞台了嗎?不,這僅僅是開始。

叉子的進擊,還需要突破教廷壓迫、冶煉技術和文化習慣,真正替代五指神功和蘭花指,至少還要再過三百年。

四、大瘟疫

叉子正式成為西餐道具,瘟疫起到了很大作用。

起初,部分西方人使用叉子用餐,神職人員表示了嚴厲譴責:

你們這些瀆神的人,一定會遭到天譴!

鑒於教廷的統治力,加上冶鐵技術差,叉子的進擊遭受嚴重挫折。

但大瘟疫最終改變了叉子的境況,同時也改變了世界。

1347年瘟疫在歐洲爆發,這場空前的災難奪走歐洲三分之一人口。

大瘟疫到底是怎麼來的,至今眾說紛紜,但我們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講衛生真的很重要。

因為瘟疫傳播的主要載體,是老鼠和跳蚤,它們最喜歡在骯髒的地方繁衍滋生。

當時歐洲人嚴重缺乏衛生意識,老鼠跳蚤隨處亂跑,人們從遍地臟泥的廁所里出來,直接用手抓食物吃,平常還不愛洗澡,垃圾和屎尿污泥滿街都是,又喜歡喝生水,總之從生活習慣到生活環境,實在太容易傳播病毒。在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瘟疫在歐洲反覆爆發,難以清除乾淨。

大瘟疫給歐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沉重災難,同時對經濟、文化、科技、宗教等等方面,造成了強烈衝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先後興起,教廷統治被打破,科學技術逐漸發展。

舊的價值被破除,新的價值被樹立起來,原來象徵著文明的「蘭花指」,因為不衛生以及舊時代的象徵意義,也成為被掃除的一部分。

新樹立起來的文明標誌,重點就是一把光閃閃的叉子。

當然,叉子真正普及開來,已經是十九世紀乃至二十世紀了。

五、從「一五三」到「二三四」

總結西方飲食文明,有兩組關鍵數字:一五三和二三四。

從兩隻手到一隻手,從五個手指到三個手指,所以叫「一五三」。

整個過程大概經歷了…..呃…..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直到二十世紀,西方底層民眾還有不少人習慣五指神功。

「二三四」,指的是餐叉的叉齒數量。

最開始是兩尖叉,原始版本是伙房或者牧場、農場上的大叉子,義大利人為了對付新食物,把大叉子改版了。然後是三尖叉,十七世紀在英國上流社會比較流行,由於在西方圖畫里,魔鬼手中經常拿著三尖的叉子,所以在十八世紀又改版成四個尖。

整個「二三四」發展下來,就是西方殖民腳步踏遍全球了。

雖然還沒有洗凈臟手,但並不妨礙他們把叉子包裝成新的文明象徵:

刀叉是高貴優雅的,潔白的餐巾,精美的餐具,考究的禮儀,悠久的歷史…..

當他們走在印度:看!野蠻人直接用手撮飯吃!

當他們走在非洲:看!野蠻人直接用手撮飯吃!

當他們走在中國:看…..他們都不會用叉子吃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論姿勢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沒有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近日向世界發出公告
印度人:直接用手抓,是最文明衛生的飲食方式!

TAG:李論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