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學會接受缺陷—《寶兒》導讀

如何學會接受缺陷—《寶兒》導讀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194號

如何學會接受缺陷—《寶兒》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寶兒生來就和別的大雁長得不一樣——它沒有羽毛,就連醫生都沒有辦法。寶兒的媽媽為她織了一件很象羽毛的毛背心。穿著毛背心的寶兒遭到了他人的嘲笑,又加上毛背心的種種不便,寶兒耽誤了學習飛行和游泳的好時機。天氣開始變冷的時候,其他的大雁遷徙到溫暖的南方,寶兒只能留下來。然而命運總會眷顧不輕言放棄的勇士,經過一番奇遇和波折,最終,寶兒得以來到更廣闊的世界,並且和許多好朋友一起展開新的生活。

二、繪本信息

書名:寶兒

文圖:[英]約翰·伯寧罕

譯者:宋珮

出版社:河北教育版

適讀年齡:3-10歲

獎項:1963年英國凱持·格林納威大獎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解析:

封面這隻被大雁媽媽叫做「寶兒」的肉身小雁側立於我們面前,馬上讓人想到可憐以至如何生存,動物界為生存更多的是弱肉強食,強者自立,弱者湮滅。但這隻沒有羽毛的大雁走的是另一條路。

提及故事中的這隻沒有羽毛的小雁寶兒,很容易令我們聯想到安徒生筆下的醜小鴨(簡介另附)。不過,如果說安徒生的醜小鴨必須等待自身的轉變才能獲得幸福,那麼伯寧罕筆下的寶兒則是在對於自我的堅持和執著中,贏得了命運的眷顧的。沒有羽毛的寶兒並不缺乏家庭的溫暖,但她的與眾不同還是令她離開了大雁群。寒冷的季節,寶兒獨自登上一艘船。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與船長、大副和大狗福勒結為了朋友。最後,特別的她在皇家植物園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為了一隻快樂的大雁。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面對自己的缺點呢?

改變自己。為什麼不去改變自己呢?下定決心去做一些事情,努力著去嘗試一些新鮮的東西,說不定一個嶄新的自己會出現在眾人面前,很多缺點也將隨之改變。

多看自己的優點,揚長補短。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但可別因此忽略自己身上的優點。多發現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還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了自信,就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

要學會面對缺陷,接受缺陷。當你身上的缺點已經成為客觀存在的事實,那我們不妨試著去面對,不要躲躲藏藏。接受自己的缺陷其實很難,可我們仔細去想,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缺陷,才塑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你。

上面提到的三個建議,就是我們今天要向大家推薦的這本繪本的主題——如何學會接受缺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繪本《寶兒》吧。

安徒生筆下《醜小鴨》簡介:

一枚天鵝蛋在鴨窠里被母鴨孵出後,因為長相與眾不同而被大家當成醜小鴨。因此,自從蛋殼裡爬出後來便到處挨打,被排擠,被譏笑,不僅在鴨群中是這樣,在雞群中也是這樣。大家都要趕走這個可憐的醜小鴨。鴨兒們啄他,小雞們打他,連餵雞的女佣人也用腳踢他。於是他只好連夜飛過籬笆逃走了。他來到野鴨群被要求不能同野鴨結婚。在沼澤地里,他碰到兩個調皮的公雁,公雁叫他和他們一起做一個候鳥,在另外一塊沼澤地里有幾隻可愛的小姐他可以碰碰運氣。正在他們交談之間突然聽到「啪啪」兩聲槍聲,兩隻公雁落到蘆葦里死了。原來他們倆被獵人打死了。他只好再次逃離沼澤地來到一個農家小屋,因為他不能像母雞一樣下蛋,也不能像小貓一樣拱起背發出咪咪的叫聲和迸出火花而被要求不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醜小鴨還是認為自己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他想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泳。當他看到美麗的天鵝展翅從寒冷的地帶飛向不結冰的湖面時,醜小鴨不禁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他才會選擇飛向天鵝。他認為他被天鵝殺死,也要比被鴨子咬,被雞群啄,被看管雞場的那個女佣人踢和在冬天裡受苦好得多。他來到天鵝群。他被大家看出是一隻最美麗的天鵝而不是一隻醜小鴨。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點也不驕傲,因為他有一顆好的永遠也不會驕傲的心。

原版封面:

【扉頁】

解析:

扉頁和封面對比,文字沒有變化,只是圖畫由一隻沒有羽毛的孤獨的大雁變成身穿背心的大雁傲立船頭行進中的鏡頭。讀後得知大雁輾轉行進在去動物園的路上,從中看出大雁改變了生活的軌跡。今後的命運又是如何?又是如何改變命運的呢?

這個畫面和故事最後一頁基本相同,一是前往途中,一是駛離而去。

從《寶兒》到《和甘伯伯去遊河》(Mr.Gumpy"s Outing),約翰·伯寧罕先後兩次獲得凱特·格林納威大獎。他與同樣因其出色的童書插圖獲得兩次凱特·格林納威大獎的妻子海倫·奧克森伯里(Helen Oxenbury)共同組成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四枚凱特·格林納威獎章的家庭,而在《寶兒》的初版扉頁上也寫著十分浪漫的一句題詞:獻給海倫。與眾不同的「寶兒」讓我們隱約看到了少年伯寧罕的影子,它神奇地展現給我們這位優秀圖畫書作家的創作之旅,和一份與圖畫書相伴的甜蜜愛情。

【第1畫面】

原文:從前,有一對大雁夫婦,他們是波朗先生和夫人。

解析:

《寶兒》的故事是用比較傳統的成人敘述的方式為小朋友娓娓道出。約翰·伯寧罕早期的幾部作品都是以這種手法進行創作的,文字內容比他後來的作品多,繪畫的風格也與他成名後的巔峰時期有些不同。

作者用英國人的名字和稱呼把大雁擬人化,這讓孩子們更加親近和理解。

可以引導孩子一起來辨認哪個是波朗先生和夫人。從動物界雌雄規律來辨認,大雁雄性:體大、脖長、尾尖,反之為雌性。還有不變的定律,雄性更漂亮。結合前後對比,我認為右側大雁為波朗先生。他們在談論話題,波朗先生靜聽,波朗夫人高歌,是不是符合自然界規律。右側波朗先生眼睛是不是很迷人。

【第2畫面】

原文:他們住在靠近英格蘭東岸的一片空曠的沼澤地里。他們的祖先曾經在這裡住了很多年,在這兒做窩、生蛋。每年春天,波朗夫婦都會回到沼澤地,修整他們的窩,然後,波朗太太安頓下來生蛋。波朗先生呢,就負責守衛。誰要是靠近他們的窩,波朗先生就會發出嘶嘶的聲音,把他趕跑。有時候,就算沒有東西出現,波朗先生也會發出嘶嘶的聲音。這樣做,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解析:

作者把春天描繪的很斑斕,太陽照耀著水面,泛起道道磷光和光潤,水中雜草無序交織,五顏六色小花點綴著水面,一片自然幽靜之態。

作者還從畫面設計上使之產生錯落感,使畫面產生波光動態感覺。

約翰·伯寧罕是一位擁有熱情生命、自由心靈的繪本大師。畫風樸素、線條自由、敘事洒脫。他始終以孩子的觀點描述世界,卻也能夠兼顧大人,引導家長參與其中。

看到波朗夫婦回到沼澤地,築巢、生蛋、孵化,這次能分辨出哪是波朗先生了嗎?就算沒有東西出現,波朗先生也會發出嘶嘶的聲音,以顯示自己的重要性。把守衛者的作用描繪的很豐滿。

【第3畫面】

原文:不久,蛋開始孵化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的早晨,波朗家的窩裡出現了六隻雁寶寶。波朗先生非常開心,邀請朋友來一起慶祝。雁寶寶們的名字都取好了。他們叫做——

解析:

波朗夫人監護著小雁破殼而出,並享受著這份喜悅。還有兩枚蛋沒孵化出來,波朗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讓朋友們來分享這份喜悅。看出哪一個是波朗先生嗎?太陽下那一位啊!

破殼而出的小雁顯得更激動,憋著勁要來到這個世界。倒是波朗夫人很淡定。

四位朋友更生動,下面三隻伸長脖子傾身飛奔而來,遠處那隻更是撲稜稜翅膀,生怕落後。整個畫面就像一幅動態圖,讓讀者馬上浮現出歡快的景象。而左上角聳立的蘆葦綁使畫面更立體、豐滿和平衡。

【第4畫面】

原文:弗雷達、阿齊、奧斯沃、珍妮弗、迪莫西還有寶兒

解析:

一天早晨,波朗家的窩出現了六隻雁寶寶,有一隻叫做寶兒。寶兒是一隻與眾不同的大雁,她天生沒有羽毛。寶兒看到同伴妖嬈靚麗、憨態可掬的身姿,只有自己裸露著肉身,顯得很不理解。為什麼獨我不同?

這個滿滿的跨頁,花與小雁們交織在一起,代表是波朗家的大喜事。

在這本書里,伯寧罕的文字流露出英國韻味,故事中的大雁家族成員都有正式的名字,他們遵行著傳統,在祖輩承襲的固定地點築巢哺育,在固定時間遷徙求生。這樣的情節設定既符合大雁的天性,又具有擬人化的趣韻。

【第5畫面】

原文:通常,小雁們看起來都差不多,不過寶兒一開始就有一點兒不同。雖然她和兄弟姐妹一樣,有嘴,有翅膀,有蹼,但是她沒有羽毛。波朗夫婦非常擔心,他們請來大雁醫生為寶兒做了詳細的檢查。醫生說除了沒有羽毛外,寶兒一切正常,又說:「這種情況可真不尋常。」他想了很久,才對波朗太太說,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補救,就是為寶兒織一些羽毛。

解析:

波朗夫婦日漸焦慮,請來了大雁醫生,面對這種先天性缺陷,作為醫道頗深的白衣天使也沒有回天之力,禦寒是唯一的辦法。雁媽媽只好為她織了件貼身的毛背心。

醫務包、聽診器、四瓶藥劑、潔白衣裝、紳士眼睛盡顯技術范。雖然波朗夫婦態度黯然,但寶兒卻努力找回自己應有的東西,似乎在大聲疾呼:救救我。

寶兒身後那朵盛開的小白花,在沼澤地中很顯眼、很努力地享受著陽光雨露。寶兒何嘗不是如此呢!

波朗夫婦暗自憂傷,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和責任,但現實不可違。

波朗一家代表生命的常態,有殘缺、有失落、有惋惜、有歡樂、有奮爭,但一切都不一定如願,勇敢面對才是更好的選擇。

伯寧罕是一位在圖畫書的文字和插圖兩方面都頗有造詣的藝術家。他的圖畫書故事特別注重語言方面的情趣,尤其是對低幼兒童來說十分重要的音韻趣味。有節奏的斷句、句子內部以及不同句子之間形成的押韻關係,以及某些英語口語特有的遊戲性質,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和發揮。《寶兒》也不例外。可惜的是,這種語言上特有的情趣,由於不同語言形態之間無法一一對應和轉換,在中文譯本中我們不能完全體會到其中的趣味。

【第6畫面】

原文:於是,波朗太太拿出棒針開始編織,當然,她織不出真正的羽毛,不過她織出了一件很貼身的灰色羊毛背心,看上去感覺和羽毛很相像。織好後,她立刻叫寶兒來試穿。寶兒穿上背心,心裡高興極了,忍不住拍著翅膀跑來跑去。有了毛背心,寶兒晚上就不會覺得冷了。

解析:

寶兒媽很愛寶兒,心疼寶兒沒有羽毛難忍風寒、沒有羽毛被人嘲笑,給她織了和兄弟姐妹們的羽毛一樣顏色的灰毛衣。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寶兒正常成長了。

波朗太太月光下穿梭忙,寶兒亦翹首以待,她理解媽媽的心愿,也想做更好的自己以回報父母。

波朗太太三角形眼睛,此時顯得模糊了,對寶兒的前景更加撲朔迷離而憂心忡忡。

但寶兒身體上方旺盛的鐵紅色草叢,是否暗示寶兒的未來並非一片黯淡呢!

伯寧罕寫東西想像力很豐富而且合情合理。譬如,寶兒是一隻沒有羽毛的大雁,這件事完全是有可能的,就像人身上有時候會長毛一樣。第二,為了平息大家的怪異眼光,有愛心的大雁媽媽就給寶兒織了一件毛背心,毛背心很保暖,但一身毛線裝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第7畫面】

原文:寶兒跑到其他小雁面前,讓他們瞧瞧自己的毛背心,沒想到大家全都嘲笑她。她難過極了,獨自躲進高高的草叢裡哭了起來。這正是小雁們開始學習飛翔和游泳的時候,可是寶兒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學,因為其他的小雁總是嘲笑她。這樣,寶兒的學習就落後了很多。沒有誰注意到這些,波朗夫婦又實在太忙了。寶兒也試過自己練習游泳,但只要下水,毛背心就要等好久才能幹。於是,寶兒很快就放棄了。

解析:

寶兒在媽媽的呵護下,每天都在家附近轉悠,看著兄弟姐妹們學會了游泳,學會了在天空中翱翔。看看自己光禿禿的身子,她感到很失落,下意識地縮緊了毛衣。寶兒多麼想下到湖水裡歡快地嬉戲,飛上天空看看大地、看看她生活的這片湖面到底有多大……

毛背心雖然能夠保暖,卻引來其他大雁的嘲笑。陷入自卑的寶兒錯失了學習游泳和飛行的機會。寶兒背對兄弟姐妹們暗自傷心流淚,她無法面對嘲笑加攻擊的現實,而一邊卻是跳躍歡快的戲逐。

媽媽織給寶兒的毛衣,傾注了濃濃的愛意,可是寶兒因為穿了毛衣就不敢下水,她怕毛衣濕了,她穿著毛衣增加了重量,更加沒信心揮動翅膀飛上天空。寶兒和媽媽都不明白,毛衣對寶兒來說,既是愛也是枷鎖。寶兒穿上毛衣就不敢飛翔,脫下毛衣就無地自容。

媽媽應該明白自己孩子的優缺點,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為孩子有缺陷就過分保護,應該幫助孩子了解身體有缺陷並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什麼羞恥的事,而是成長階段有可能會遇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這件事,同時讓自己做得越來越好。

愛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語言。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已有的不可更改的部分,改變自己養育孩子的觀念、方法,有智慧來分辨孩子的長短板。讓我們用愛引領孩子走得更好更遠。

作者把群雁漠視嘲笑的鏡頭,採用白描的手法,意在表明兩個不同的天地。左右畫面寶兒在下、五同伴在上也表明心態高低的錯落。

【第8畫面】

原文:夏天快要過去了,天氣越來越涼,大雁們開始坐立不安。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他們都要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那裡更容易找到吃的東西。波朗一家也開始為出發做準備了,他們在窩上蓋了小樹枝和燈芯草。這樣,冬天的時候他們的窩就不會被暴風雨打壞。終於有一天,天氣真的變得又冷又濕了。

解析:

又一五同伴白描的鏡頭,面對昏暗的天空,卻是惴惴不安。和上頁歡快瞬間比較此刻進入低潮,他們也為生活安危陷入思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歡樂不是常態,缺陷不能勉強,包容才是共贏。

接下來的三個頁面,一幅是黑暗的天空,一幅是幾隻大雁從色彩絢爛的空中飛過,一幅是寶兒孤單地看著湖面,背景是模糊不清的。

面對著黑暗,飛起來的,奔向自己的幸福生活去了,飛不起來的,日子一片迷茫。

這個道理,其實想想,我們在人群中也是這樣的。對於自己的前途,能夠通過努力抓住機遇,克服自身的短板,不斷完善,才有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第9畫面】

原文:大雁們凍得直發抖,他們知道出發的時候到了。他們推選出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雁帶隊,然後,就全都飛走了。寶兒沒有走,因為她不會飛,她躲了起來,悄悄地看著大家離開。沒有誰發現少了她,大家都想著前面的旅程。當雁群消失在灰色的天際時,寶兒的淚水慢慢地滑落到嘴邊。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

解析:

到了秋天,天氣變冷了,大雁們飛走了,因為大家太忙了,所以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們就匆匆忙忙地離去了,誰也沒有注意到他。感傷的場面,被伯寧罕寫的很平淡,一點也看不出傷感的氛圍,只是寶兒有點失落。

當大伙兒一起南飛時,寶兒被遺忘了。她孤獨地在角落裡悲傷,將獨自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有一個孩子這樣感嘆:寶兒的爸爸媽媽也應該多關心關心她,不能因為忙就不管寶兒了,自己的寶寶會不會飛翔、會不會游泳都不知道,這怎麼行呢?還有,他們南飛時,怎麼不點清楚幾個寶寶就走了呢,這也太粗心了吧?怎麼會有這樣的爸爸媽媽呢?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自然界動物都以適者生存為至高原則,這也無可厚非。聯想到人類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結果的,故事中過度保護和自強自立才是更高的主題。

【第10畫面】

原文:天空中飄著濛濛細雨,寶兒走啊走,想找到一處乾燥的地方過夜。她走到河岸邊,看到一排停靠在那裡的船隻,那時候天色已經很暗了。寶兒選了一艘沒有點燈的船,走上踏板。

解析:

寶兒昏頭昏腦地走上了一條遊船,模糊不清的湖面暗示寶兒的前景也是迷茫的。

伯寧罕的圖畫運用的技巧變化多樣,其中線條、色彩和肌理都有豐富的表現。粗重的線條很像水墨畫中黑色的流轉,除了勾勒輪廓外,還在粗細之中暗示著立體效果,在濃淡之中分別出光線的明暗,並在重複之中表達出動感。色彩和肌理的配合也很巧妙,野鴨身上的羽毛、沼澤區的植物、水面的漣漪與反光、天空的雲層、瀰漫霧氣中的落日等等,都值得細細欣賞。感受伯寧罕所營造出的自然景物與氣氛,也是本書的特點之一。

孩子應該接觸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這樣才能使他們的眼睛更為敏銳,能夠觀察到圖像的細微之處,而不是一味地認定甜美的童畫風味才適合自己。因此,在這本書里,伯寧罕不僅運用文字,也用圖畫來幫助孩子打開視野,好讓他們擁有更為寬闊的心胸、更為廣博的眼光。

寶兒的命運轉折看似偶然,仔細分析一下,卻可以從中找到鼓舞人心的力量——她雖然被遺棄,卻沒有放棄自己。這對處於逆境中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無疑有振奮作用。曾經自卑的寶兒堅強地正視了自己,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缺陷,敢於邁出堅實的一步。

【第11畫面】

原文:正當寶兒要走進船艙時,突然傳來響亮的狗叫聲,一直狗沖了出來,嚇了她一大跳。還好,這隻狗看清楚寶兒只不過是一隻大雁之後,就再不大叫了,還向她做自我介紹:他的名字叫福勒。寶兒解釋說自己只是找個可以避雨的地方過夜。於是,福勒帶她來到船艙,那裡堆放了一些舊麻袋,寶兒可以睡在上面。她實在太累了,幾乎是剛一躺下,就立刻沉沉地進入了夢鄉。

解析:

好的開始就預示良好的結局,寶兒大膽的行動,贏得一隻叫福勒狗的認同。獨立闖天下難易亦不同,關鍵是擺正心態,就像寶兒就想找個可以避雨的地方過夜,從零開始,低調而為。人們更多是忍受不了謙卑,而面對高傲帶來的排斥。

左頁作者沒有用文字介紹了船老大一家,但從畫面感受到兩個男人和一條狗的船務故事。畫面很呆萌,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心理抓住了。

開始看到的寶兒是悲傷,孤獨,受人冷落和嘲笑的。當她的父母飛走的時候,當她上到那條船上的時候,我都非常的擔心,擔心曾經的被父母拋棄的這段經歷會不會影響到她的生活,擔心她的一生因此會感到悲傷,感到不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種模式里,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和局限。曾經的過往在不斷的影響著我們現在的生活。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童年就是我們的全部,當我們已經長大的時候,童年就只是我們的一部分了。

當我們不斷擴大人生視野,人生經歷,不斷豐富我們的心靈和感受的時候,世界就會不同。如同爬山,每上一個台階,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其實愛一直都在!

【第12畫面】

原文:這艘船叫「哥倫比號」,船長是麥卡利斯特。半夜裡,他和大副弗雷德回來了,他們決定等天一亮就開船。福勒把寶兒還睡在船艙里這件事忘的一乾二淨。直到船開出很遠了,福勒才想來,他告訴了船長這件事。「好,很好!」麥卡利斯特船長說,「一隻大雁在船上!如果她要跟我們去倫敦,就得幹活兒掙旅費。」

解析:

原來停靠岸邊的這艘船叫「哥倫比號」,船長是戴帽麥卡利斯特,大副是穿背心的弗雷德。當他們起航了很遠,福勒才想起船艙里的寶兒,寶兒就這樣開啟了倫敦之旅。但前提是寶兒要付出勞動來換取旅費。這對於寶兒來說難嗎?

穿幫上CROMBIE是「哥倫比號」的標誌,船長掌舵,大副享受著這份安寧,寶兒也來到船頭開啟她生命之旅。船桿及纜繩上站著幾隻鳥,他們也是來倫敦之行的?不必細究,但和諧共生的場景證明船東是溫順愛心之人。這從側面看到寶兒遇到了一個安穩共生的環境,這對有殘疾的寶兒來說是天大的包容和愛護。

1936年出生於英國的約翰·伯寧罕的每一本圖畫書都能看出他對成人世界的諷刺和對兒童世界的理解。在伯寧罕看來,成人的世界總是有很多的規矩和教條,是蒼白而無趣的。他曾經說一個好的童書作家,應該會和相應年齡的孩子交流,而他自己其實一直都還是一個「五歲的孩子「。於是,他用自己的圖畫書來向成人展現兒童的內心,希望成人能夠理解孩子,多給孩子一點寬容和空間。

【第13畫面】

原文:寶兒很快就跟船長和費雷德成了好朋友,當然,還有福勒。她用長長的喙把繩子都卷好,也把地板上的麵包屑撿乾淨,盡一切努力幫忙幹活。這些工作為她換來了好吃又豐富的食物。

解析:

遊船上的人對他也很好,他通過在船上打掃衛生和幫忙,使得自己的衣食得到了保證。在旅程中,它學會了自食其力,學了自己照顧自己。曾經放棄過學習的寶兒在新環境中也因為心態的改變和對自己的悅納,重新獲得了友誼和學會了生存本領,得到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寒冷的季節,天空中還飄著濛濛細雨,寶兒獨自登上一艘船。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群溫和的「人」。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與船長、大副和大狗福勒結為了朋友。

這個故事的設定,是不是有點像安徒生所寫的《醜小鴨》,主角同樣因與眾不同而遭到排斥,要獨自面對一段成長的歷程。不過寶兒在旅程中的遭遇比醜小鴨幸運一些,她搭上了一艘船,和一條狗和一個船長成為了朋友。

改變都是因自身努力而實現,而非周圍人的施捨與饋贈。寶兒走出了被拋棄的陰影成為臨時家庭中的一員。寶兒自立了,有了自我生存的能力,儘管喪失了自由飛翔的天性。適者生存,這才是通吃的規則。

【第14畫面】

原文:終於,「哥倫比號」開進了泰晤士河,倫敦就要到了。麥卡利斯特船長開始考慮,到達倫敦後,要怎麼安置寶兒。他決定把她留在皇家植物園——一個很大的公園裡。好多好多的大雁,一年到頭都住在那裡。當他們的船經過皇家植物園時,麥卡利斯特船長把寶兒抱過欄杆,放在其他大雁中間。要和朋友們說再見了,寶兒很難過,好在他們答應,下次來倫敦時,一定來看她。

解析:

在一個旭日東升的時刻,也不知航行了多遠,「哥倫比號」開進了泰晤士河。一個新的開始時刻來臨了。對寶兒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挑戰。

好心的船長規劃著寶兒的未來,就像監護人一樣盡心盡責。因為寶兒用行動贏得了周圍人的親睞,面對一個生活的弱者,伸出援手獻出愛心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分離時難別亦難,一路相處的機緣都打動了對方柔軟的內心,他們成為朋友而承諾再見。

寶兒最後定居的皇家植物園(KewGardens)值得介紹一下。它原為英國皇室在倫敦理士滿區一個叫尤基的地方的植物園,從17世紀就開始收集各種植物,到了19世紀,植物園的面積已有117公頃。後來,植物園轉為國家所有,成為重要的植物研究機構,現在園內約有4000種植物。或許來自各地的植物也吸引了各類鳥兒的聚集,在這裡與它們和平共處。如此想來,通過這個故事,作者似乎也傳達出彼此接納、「萬物一家」的理想。

【第15畫面】

原文:皇家植物園裡的大雁並不介意寶兒沒有羽毛,因為園裡早就住著各式各樣奇特的鳥兒了,沒有誰會嘲笑她那件灰色的羊毛背心,大家都對她很友善,尤其是一隻叫費迪南德的大雁。費迪南德很關心寶兒,還教她游泳,她已經游得相當不錯了。到現在,寶兒還快樂地住在哪裡。每次麥卡利斯特船長、費雷德和福勒到倫敦,都會來看她。

解析:

最後他被送到了皇家植物園,一塊珍貴的植物保護區域,由於植物繁多,也吸引了很多動物在此安家落戶。她到了倫敦的皇家植物園後,不再受別人嘲笑,大家對它很友善,從此它一直生活在這裡,從此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我覺得寶兒更像人類中的殘疾人,有些殘缺不全,但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樂觀的接受現實快樂的生活。給人很大的鼓勵。作為健全人更應該好好生活,更應該尊重不同。

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溫暖和感動。我看到寶兒的生命在不斷的走向完整,他的世界在不斷的擴大,豐富和多彩。當沒有羽毛而只有羊毛背心的寶兒,處於這樣這樣的一個小世界中時,她是被嘲笑的,孤獨的,被認為是另類。當她被送到有各種各樣動物的皇家植物園的時候,她的世界被擴大了,在那裡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是值得受人尊敬的。因為原本這個世界原本就是豐富的,原本就是就是多姿多彩的。

從結尾處回顧整個故事,我們就可以明白約翰·伯寧罕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不放棄不氣餒,就能獲得快樂。

如果說安徒生的醜小鴨必須等待自身的轉變才能獲得幸福,那麼伯寧罕筆下的寶兒則是在對於自我的堅持和執著中,贏得了命運的眷顧的。沒有羽毛的寶兒並不缺乏家庭的溫暖,但她的與眾不同還是令她離開了大雁群。寒冷的季節,寶兒獨自登上一艘船。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與船長、大副和大狗福勒結為了朋友。最後,特別的她在皇家植物園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為了一隻快樂的大雁。

在安徒生的故事中,醜小鴨最終發現自己原來是天鵝,擁有內心長久渴望、欽羨的高貴本質;而伯寧罕則最終把寶兒安排在一個終年生活安定、不必擔心別人眼光的地方,一個「心胸開闊」的新環境里,在那兒,寶兒學會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學會快樂地做她自己。

然而命運總會眷顧不輕言放棄的勇士,經過一番奇遇和波折,最終,寶兒得以來到更廣闊的世界,並且和許多好朋友一起展開新的生活。

距離《寶兒》初版40多年後,一位上了年紀的美國讀者在一封題為《約翰·伯寧罕——我的故事》的信中寫道:「30多前,我曾經與我的孩子們一道快樂地分享過這部作品。三十多年後,我特地來到倫敦的皇家植物園,親身體驗故事中的寶兒最後安居的這片天地。當我靠近一片棲息著大雁的湖邊草坪時,聽見一旁參觀的孩子們也在喚著『寶兒』的名字。我發現,時隔三十多年,故事中的寶兒依然擁有它獨特的魅力。」

【第16畫面】

原文:不論什麼時候,你到皇家植物園來,如果看到一隻與眾不同的大雁,她很可能就是寶兒。

解析:

當我們讀完這個精彩的故事,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他身上是否有一些與生俱來或者後天的缺陷呢?最好的辦法真的是讓他去把這些缺陷改變嗎?還是學著去接受一部分,做那個真正快樂的又有些缺憾的自己呢?

伯寧罕在記者採訪時說,他的繪本不是只寫給孩子看的,更是寫給大人看的。關於這點,《寶兒》會讓我們感覺非常明顯。有個媽媽看了《寶兒》之後,說:「我覺得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比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我就是一個內心自卑的人,總覺得別人什麼都比我好,比我有才,比我有錢,比我幸福,看了《寶兒》之後,我才知道,我一直沒有將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我一直在追趕一些難以達到的目標。」

坦率地說,這則故事的情節並沒有十分扣人心弦的地方;從敘事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太多搶眼的新意。然而它清晰的故事結構、恬淡而溫暖的情感氛圍和傳統的敘述風格,加上富於幻想色彩的、具有伯寧罕特色的插圖畫面,的確使這本圖畫書成了一部特別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據伯寧罕自己說,這隻沒有羽毛的大雁的故事在他胸中盤桓已久,這也奠定了其後伯寧罕所有圖畫書「故事成於先」的創作習慣。而他為這則故事繪製的插圖,充分地詮釋和豐富了故事中的每一個場景及其散發出的情感氣息。

【封&底】

解析:

了解了寶兒的家庭環境、成長曆程、突然的機遇、最後寶兒過上不錯的生活。看完這本書,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缺憾也是另一種美。

一個「醜小鴨」式的故事,一本關於生命的勵志書,跟隨寶兒的奇異之旅,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堅強品格的可貴,領悟到生命的奇遇。

故事很簡單,但卻異常令人感動。他深層里揭示的其實是:一個有缺陷的孩子也能最終得到幸福。其中,他曾經退縮過,他因為害怕別人的嘲笑,所以沒有學會游泳和飛行;但他始終不曾放棄希望和努力,他在船上努力工作,為自己求得了一份生存的權利和尊嚴;最後,在皇家植物園裡,他結交了自己的好朋友,坦然地面對了自己的缺陷,平靜地生活,再也不用提心弔膽。可以這樣說:這是一本讓人安心的書。

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一面,我們都是寶兒,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美好世界!

四、作者信息

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1936年4月27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郡的法恩漢姆。12歲時進入夏山(薩莫希爾)學校就讀,那是一所推崇選擇教育的學校,課程不是強制性的,所以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畫畫上。17歲那一年,他因為拒絕服兵役,而選擇了軍事服務的工作,其工作內容包括戰地急救、護林、農耕、打掃貧民區、蓋學校……足跡遠至義大利、南斯拉夫和以色列。1956年,他進入倫敦的中央藝術中心學院學習,三年後,他以一本由手、腳印組合而成的畫冊作為畢業作品,獲得了設計學的國家文憑。畢業後由於對自己的將來沒有把握,他又去了以色列,為一家電影公司製作模型和木偶,直到1960年的秋天才又回到倫敦。他一邊為倫敦交通局畫海報、幫雜誌社畫漫畫、設計聖誕卡,一邊嘗試拿著他的作品集到各個出版社去尋求出版,希望能成為一名專業的插畫家,然而他得到的回答總是:「等你完成一兩本書之後,再讓我們看看吧!」

1963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圖畫書《寶兒》(Borka: The Adventures of a Goose With No Feathers),這本書獲得了當年的凱特·格里納威大獎。1970年,他又因《和甘伯伯去遊河》(Mr Gumpy"s Outing,1970)再度獲此殊榮。他的《外公》(Granpa,1984)還為他贏得過1984年的科特·馬希拉獎。他的主要作品還有《莎莉,離水遠一點》(Come Away from theWater, Shirley,1977)、《你喜歡》(Would You Rather,1978)、《莎莉,洗好澡了沒?》(Time to Get Out of the Bath, Shirley,1978)、《鱷梨寶寶》(Avocado Baby,1982)、《遲到大王》(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 - the Boy who is Always Late,1987)、《喂,下車》(Oi! Get Off Our Train,1989)、《我的秘密朋友阿德》(Aldo,1991)《哈維·史藍芬伯格的聖誕禮物》(Slumfenburger"s Christmas Present,1993)、《寇特尼》(Courtney,1994)、《雲上的小孩子》(Cloudland,1996)、《魔法床》(The Magic Bed,2003)等。現在,作為一位已經創作了三十多本圖畫書的作家,他已經在大西洋兩岸贏得了數不清的榮譽,作品被譯成十數國文字。

1964年,他與同是圖畫書畫家、《我們去獵熊》的繪者海倫·奧克森伯里結婚,他們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2014年,獲得兒童圖書創作者的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獎的提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繪本導讀 的精彩文章:

《小房子》作者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創作世界

TAG:經典繪本導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