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演員的誕生》誕生的什麼演員?

《演員的誕生》誕生的什麼演員?

前一段時間,國內首檔明星表演真人秀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風靡一時,與以往的綜藝競賽節目不同的是,演員誕生回歸了演員的老本行——演技的比拼。在節目中,我們領略了老戲骨的風采並發現了不少雪藏與大眾視野之下的良心演員。同時,也有不少業內老人或流量新生的糟糕表現令我們大跌眼睛。那麼,為何這類演員的演技會在綜藝節目的舞台上產生「見光死」的效果呢?

我認為,演員「水土不服」的原因首先是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之間的差異。一些從舞台劇所改編的影視作品常常會存在一些保守詬病的問題,那就是觀眾認為與戲劇原作相比影視作品把原著無限「擴大了」,從整體劇情中的每一部分縱向延伸。而且矛頭所指向的並非是原著作者,而是導演本人,歸咎於其在調度上所犯下的過失。因此,相反地來看,由影視作品改編過來的舞台劇表演也會對一些細節,調度方面的內容進行刪減或者潦草帶過。

戲劇本身是一個三維的藝術表現,用一堵虛擬的牆來區分台上的演員與台下的觀眾。而影視作品,僅是一個二維的畫面,通過屏幕展現。所以觀眾在觀看戲劇表演時,可關注的對象是有選擇的,舞台布景,演員動作幅度等,都可以自由切換,再加上觀眾與舞台的距離,我們往往是帶著一種宏觀感知的態度去觀看戲劇,也就是存在著一種「挑戲感」。而在觀看影視作品時,一切鏡頭組接,精神,景別都有導演在後期掌控,而演員僅是「完成任務」式的演出導演所需要的鏡頭,不需要去顧及觀眾觀看時的的情感,沒有戲劇表演時肩負的引導情緒的人物,比如導演會通過一個特寫為觀眾展示一個伏筆,而換做戲劇表演那麼演員可能通過刻意的動作與台詞來引導現場觀眾跟著劇情走。簡答的說,舞台上演員需通過動作與台詞賣力地指引觀眾的情節,到了銀幕上僅是導演通過一組組蒙太奇,不同景別甚至音響特效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再者,由於演員誕生的本質是綜藝節目,最終呈現於電視機前觀眾的效果與現場表演的效果必然大相庭徑。觀眾看到的成片,會更加影視化,因為演員現場表演錄製結束後,工作人員也會進行剪輯,挑換景別,增加字幕等後期特效,而演員的表演還停留在戲劇表演的要求上,因此形成了一種脫節。例如,一些需要鏡頭特寫才能捕捉的心裡變化,在舞台上只能通過演員誇張的演繹來詮釋。

例如黃聖依想用驚慌的眼神與欲言又止的嘴唇來表現出一個母親的震撼與疑惑,可惜這一套僅適用於片場。以及歐陽娜娜的「嘶吼」,也是受到了不正確的舞台表演指導,錯誤地人物情緒的爆發就是音量分貝的提高。作為評委的劉燁,章子怡都是中戲科班出身,所受的教育理念是完全從戲劇表演出發的,而宋丹丹更是擔任著北京人藝負責人的職位,其表演體系也深受舞台戲劇表演理念的音響。因此,評委,現場觀眾,節目觀眾三方對於演員表演的理解的不同出發點導致了對每個演員較大的爭議。節目效果與呈現形式一定程度上大大遮蓋住了演員純粹的演技。

其次,就與演員本身的局限性有關係了。就像鄭昊這樣的良心演員也會被指責為戲霸,只是因為其對原作的情節與節目組肆意改變的不滿才和對手戲的女演員的不專業而導致了最終效果不盡人意。還有鄭爽,明顯地體現出來片場演員對於舞台表演的不適應。

演員的誕生,我們期盼看到演員最本質最重要的技能的呈現,同時希望所誕生的是兢兢業業恪守職位的真演員,不是投機取巧,炒作生非的「戲精」。就算拋開以上提出的戲劇與影視表演的差異也好,受眾口味評判標準不一也罷,演技這種東西,演員自身最為清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旅行不想落入俗套?一張簽證,任性游遍26個國家!
游沈園再讀《釵頭鳳》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