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媽媽拿孩子3.5萬壓歲錢買名牌包,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動

媽媽拿孩子3.5萬壓歲錢買名牌包,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動

今天一則新聞上了熱搜,小蔡的一歲多的小寶寶收到了3.5萬的壓歲錢,小蔡稱要把這筆錢「私吞」了,給自己買個名牌包好好犒勞犒勞自己。因為除了月子里有月嫂,之後都是一個人在帶孩子,實在太辛苦了。

太辛苦了,這四個字不用多做解釋,當媽的都知道。剛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一邊羨慕娃真好命,過個年就能收到這麼多的壓歲錢;同時又覺得這壓歲錢本身就是爸爸媽媽發出去交換回來的,何況孩子才一歲多,媽媽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還需要有爭議嗎?

媽媽拿孩子3.5萬壓歲錢買名牌包,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動

後來好好想了想,似乎又覺得哪裡不對,孩子的壓歲錢到底該不該由爸媽私自處理呢?

諮詢了身邊的爸爸媽媽們的意見,有選擇給孩子買保險的,有給孩子開個賬戶存起來的,也有給孩子報成興趣班的,有孩子大一些的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的,還有收起來混入自己的小金庫的。看似五花八門的方案里,實際上就是兩種選擇,歸屬孩子亦或者歸屬自己。

把壓歲錢的事情先放一邊,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個小場景,給孩子買了玩具或者好吃的,大人總會去逗一逗孩子,能不能讓我玩一會,能不能讓我吃一點。如果孩子同意,大人就心滿意足的顯示自己的大度,逗你玩呢。如果孩子不同意,大人們經常說的話就是:你吃的還是我給你買的,你玩的也是我給你買的。不讓我吃,以後就不給你買了啊。

媽媽拿孩子3.5萬壓歲錢買名牌包,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動

這場景熟不熟悉,這對話耳不耳熟。如果我們送出去的東西不是給孩子,而是給了一個成年人,我們還會這麼說嗎?因為我給你的,所以我有權利要求你去分享給我,甚至有權利要回來。

這邏輯似乎不太對。儘管對孩子說的是玩笑話,但在孩子的世界裡,你的玩笑就是真實的意願。

回到壓歲錢上面,雖然本質上可能還是爸媽的錢,但經過過年這個形式的加工,是以孩子的名義發到孩子的手中的,至少,在邏輯上,這個歸屬權應該屬於孩子。

爸爸媽媽能動嗎?可以動,但在動的前提下,要有意識自己是在「借」孩子的錢,如果孩子過小,可以把這筆錢在日後回歸到孩子的賬本上。如果孩子已經懂事,可以徵求孩子的同意。

有人會說,說到底反正還是能動,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自己孩子自己的錢還要分的這麼清楚。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家庭的長幼關係是凌駕在獨立的個體之上的,沒有界限和尊重的關係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人的獨立性和個性正越來越彰顯出來。是誰的就該是誰的,是應該維護其歸屬權的。

媽媽拿孩子3.5萬壓歲錢買名牌包,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動

從小尊重孩子的界限和財物的所有權,一方面有助於日後孩子能勇敢的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孩子學會去尊重別人的所有物。我們缺的或許就是這樣的教育。

所以,即使是我給孩子買的東西,既然已經給了孩子,決定權就在於他自己,這是最起碼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你家孩子不會是多動症吧,聽完先別忙著心塞,帶你了解多動症
孩子超級愛哭,一制止,反而哭的更厲害,怎麼辦?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