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告別躁動青春 殺馬特創始人為母親開理髮店 父親過世後面對現實

告別躁動青春 殺馬特創始人為母親開理髮店 父親過世後面對現實

23歲的羅福興自稱殺馬特創始人。但如今,他已經告別了那個過去的自己,開起了理髮店。

殺馬特代表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穿著和潮流,人們對其有各種定義和評價,但有一點共識:殺馬特是邊緣的,非主流的。因此,當殺馬特創始人開了理髮店的消息一出,便迅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有網友評價說:羅福興「改邪歸正」。

2月2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的評論《殺馬不再特,安放好每一個躁動的青春》對殺馬特做了社會層面的解讀:「儘管殺馬特文化看起來非主流,但其實與很多亞文化一樣,無非是對主流精英文化的一種逆反。畢竟,20來歲的青年,大多來自農村或城鄉結合部,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刷存在』。」

評論認為,殺馬特在當時成為鄉鎮青年引起社會關注的外在形式。「如果說殺馬特文化有什麼特殊,那就是它植根城鄉中國劇烈變革的時代背景,似乎也是第一次,鄉村和小鎮青年而非城市青年,引領了一種文化現象。殺馬特文化的消失,在某種程度上看,是城市主流文化在個體身上的勝利。交鋒、改變、再融合的過程中,更主流的審美改變了『不入流』的亞文化。」

如今,在自己理髮店裡的羅福興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如今的他

開在深圳的「皇妃」理髮店

他和合伙人各出了1萬元

殺馬特,百度百科上的解釋,該詞語源於英文單詞smart,可以譯為時尚的、聰明的,在中國正式發展始於2008年,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結合體。

羅福興稱,據自己的統計,殺馬特這個當年頂著花花綠綠髮型的群體,在「巔峰時期」有1萬多人。而如今,羅福興本人承認,回歸現實的社會生活是殺馬特必然的選擇。

殺馬特時期的羅福興 受訪者供圖

羅福興新開的理髮店叫「皇妃」,20平方米,開在深圳龍崗區坪地鎮一個街拐角。「皇妃」旁邊是一家酒吧,前面是一個小型停車場,有些阻礙行人視線,位置不算很好。羅福興說,「皇妃」的客戶主要來自周邊小區。

羅福興的理髮店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合伙人陳天銘在惠州看中一個店鋪,挨著廣場,人流量大,羅福興忽略他的建議,執意把店開在坪地。「我爸之前在坪地做生意,我有感情。」他告訴紅星新聞,他性子急,正好有店鋪出租,便匆匆租下。兩人各出一萬元,在店裡擺了一個立櫃,裝了3面鏡子,安置一張躺床,貼了一天壁紙,置辦各種工具,到1月19日理髮店即將開業,羅福興發了一條微博,被轉發44次。

開業不到一個月,羅福興說小賺,比較滿意。牆上貼著兩張羅福興的收款二維碼。錢先都給羅福興,然後兩人再分。

陳天銘評價羅福興,特別能說。「我們玩象棋,他輸了就會找各種理由,驗證輸棋的合理性。」陳天銘告訴紅星新聞,「還特別愛聊人生,講大道理,第一次還行,其餘時候就捂著耳朵,不聽。」提及手藝,陳天銘說羅福興「樣樣都會,但距離精通都差點兒」。

兩人在理髮店打工時結識,聊得來,分開後經常約宵夜。2017年9月決定一起合夥開店。提及原因,羅福興說「他比較聽我的」。

2月初深圳降溫,羅福興坐在店裡一天還沒有一個顧客。晚上6點,一位媽媽領兒子來理髮,她抱怨說天氣糟糕,又是小孩子,20塊錢未免有些貴,還價到10塊。羅福興笑笑,說:那就10塊吧。

羅福興在理髮店裡給客人洗頭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曾經的他

在網路逃避現實,11歲創立「殺馬特」

受《七龍珠》影響,頭髮弄成爆炸效果

現在羅福興經常穿黑色襯衣,黑色褲子和黑色皮鞋,天氣冷時外面罩一件黑色外套。他說,皮鞋60塊一雙,質量不好,穿一個月扔了,又在網上買了雙一模一樣的。一年前他的頭髮較短,現在長了,根根直立。

23歲的羅福興比十幾歲時的自己低調多了。

羅福興1995年生在廣東梅州。父親在深圳打工,主要承包大樓水電工程。幼時羅福興和父親在深圳短暫住過,便被送回奶奶家。在羅福興的記憶里,父親常年不回家,成長中父愛缺失。「就像暗戀一個女生,她總是不理你,時間一長,你就不抱希望了。」

羅福興從小對父親有恨。「他掙錢都自己花了,沒有拿給家裡人。不怎麼回家,也不怎麼聯繫家人,每次聯繫必然是找我媽要錢。」因為沒錢,羅福興奶奶和媽媽分灶,無奈之下羅福興媽媽帶著羅福興投奔外公,當時外公正供3個兒子讀大學。羅福興說,自己小時候父親在外面有了情人,媽媽揚言要告他「重婚罪」。

羅福興在網路中尋求刺激和短暫的逃避現實。2006年的QQ空間,配圖多是一個男生女生,長發遮臉,仰45度角拍照,表情憂傷。這種風格就是「非主流」。羅福興也跟著玩。他將自己的頭髮染色留長,脖子上、手腕上戴各種配飾,還有文身,「很酷,當時很喜歡,感覺那是最時尚的。」

正是從2006年開始,「非主流」衍生出不同「家族」,羅福興加了不同「家族」的QQ群。他也想自創「家族」,在網站輸入「時尚」,從中挑選英文單詞。他看了Smart很久,用拼音輸入法輸入「SMT」,將「斯馬特」換成「殺馬特」,「聽起來更酷、更哥特」,便用「殺馬特」起了「家族」名字。羅福興從不同的群拉人進去, 「殺馬特」家族正式成立,起初群里有100人。

那年,羅福興11歲。

12歲時,羅福興輟學,隨父親前往深圳打工。受日本動畫《七龍珠》的啟發,他告訴理髮店老闆,要求將自己的紅色長髮用髮膠定型,在頭上朝不同方向豎起幾個角,呈現出更加誇張的爆炸造型。

那時,幾乎每天他都有不同的造型,每次花費三四十塊錢弄,但只能保持一天。時間長了,他便自己動手,花費幾個小時,用整瓶髮膠固定自己的髮型。

羅福興的第一個殺馬特造型,他稱靈感來自《七龍珠》 受訪者供圖

他用手機或者網吧的攝像頭拍照後,將「殺馬特」幾個字P在照片上,給人造成最直接的視覺衝擊。他將這些照片發在各大貼吧上,直言「非主流」已經過時,而「殺馬特」是最時尚的,是年輕人的新寵。

那時,他組建了8個群,每個都滿500人,他的管理員又創建新群,將組員截圖發給他。他粗略地統計過,2008年左右,「殺馬特」最鼎盛時期,大概有成員1萬人。

他需要大量時間和成員傾訴,溝通感情,也需要時間組織線下活動。有錢時他們去KTV消費,沒錢就去公園。一整個隊伍浩浩蕩蕩,頂著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頭髮從街上走過,總會引發極高的回頭率和熱議。

他乾脆辭掉了工廠流水線的工作,覺得太限制自由。出於愛好,他開始學習美髮,去理髮店工作。理髮店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寬鬆,只要不過分,上班可以晚些到。

羅福興說:「那時,我們都喜歡那種感覺。首先是視覺上的時髦,然後是感受周遭環境給我們的關注。關注到我們就夠了,就是想受到關注。」

被改變的他

父親死後決心擔起家庭重擔

稱理髮店是為母親而開

羅福興開理髮店在網路上了熱搜,大部分都用「從良」、「改邪歸正」來形容他,認為是好事。對此,他說:「開理髮店是好事,但殺馬特當時確實是我們的審美,那時殺馬特是我們認為的時尚。」

開理髮店一直在羅福興的規劃里。陳天銘告訴紅星新聞,在理髮店工作幾年後,有些想法的人都會出走,自己開理髮店。

如今,對殺馬特旋風般的消逝,羅福興說:「因為玩殺馬特的那群人不再需要殺馬特,他們有了家庭,追求現實生活,殺馬特沒有商業產業鏈,不創造價值,所以他們退出很正常。」

當時,他也面臨同樣尷尬。羅福興在深圳進了一家大型美髮店,老闆警告他必須把頭髮理得「正常」:「他們不比小的理髮店自由,作為服務人員不能讓顧客討厭。」後來,他剪了頭髮,退出了殺馬特。

2016年,羅福興21歲,在網吧玩遊戲時收到表哥簡訊。「羅福興快回來吧,你爸重病。」表哥又加了一句:「癌症。沒救了,快回來吧。」羅福興給母親打電話,他母親的第一反應是「又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兩天後,羅福興還是回去了。最後,陪伴在他父親身邊的還是家人。

父親去世後,家裡唯一的地已經在他年輕時賣掉,只給這個家留下了1000元和漏雨的老屋。羅福興恍惚了半個月,他只知道不想這種情景再發生在母親身上,「我當時有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媽媽以後怎麼辦呢?我不想讓悲劇重演。」

之後,他攢了一年錢,和陳天銘開了這家理髮店,「說白了,開理髮店就是為了我媽媽,我自己怎麼活著都好。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必須做的事情。」

渴望被理解的他

拍紀錄片,想讓更多人了解他們

「像我這樣孤獨、叛逆的人,一抓一大把」

最近,羅福興跟一位藝術家合作,拍一部關於殺馬特的紀錄片。作為副導演,他為紀錄片尋找之前的殺馬特「追隨者」,讓他們對著鏡頭談感受。

按照羅福興的意思,殺馬特的核心是自由、輕鬆、被注視,殺馬特群體中的人都是兄弟姐妹,他們大多從農村鄉鎮來到大城市打工,短時間內無法融入城市,選擇抱團取暖。

如今,羅福興的頭髮和衣服不再花花綠綠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羅福興告訴紅星新聞:「我的家庭背景和經歷只是殺馬特中的典型,像我這樣孤獨、叛逆、喜歡哥特風格的人,在殺馬特中一抓一大把,那時的我們都很想得到關注。」

他說,借著這次拍紀錄片的機會,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殺馬特背後的故事,而不是只看到他們曾經「出位」的造型。

回望殺馬特,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的評論稱:「被關注、求認同,永遠是人的共性,尤其對精力無處釋放、青春躁動不安的青年而言,給他們表達的空間,給他們出彩的舞台,引導他們的審美,遠比簡單的否定更有價值。當他們看到更大的世界,以更好的方式、從更好地角度發現自我價值,尋找到足夠大的用武之地,如此刻意滑稽自我、娛樂大眾的方式,自然會走到終點。」

紅星新聞記者丨葉雯 深圳攝影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內蒙26歲失聯女孩已找到?家屬:人仍未找到,請不要傳謠
7個月數百萬針 她們用毛線織出了自己住的村莊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