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備率70萬大軍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毛主席一針見血道出原因

劉備率70萬大軍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毛主席一針見血道出原因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自十八路諸侯聯手討伐董卓之後,就正式拉開了群雄割據的局面,三國時期的蜀國皇帝劉備,從一個織席販履之人,一步步成為一方霸主,最終由於自己的指揮失當,繼而導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說起劉備一生最大的失敗,就要當屬夷陵之戰了,同時夷陵之戰也是直接導致三分天下的重要一戰,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防禦戰例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稱帝後的第一道天子詔,便是出兵討伐東吳,根據《三國演義》對劉備此舉的記載,劉備當時表示:「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意思就是說,劉備和關張二人從桃園結義開始就發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只可惜,關羽被東吳害死,所以要出兵討伐東吳,為二弟關羽報仇,要說劉備這個人,他的識人用人之才堪稱優秀,但是要說臨敵用兵的才能,卻是十分的平庸,要不然也不會在遇到諸葛亮之前,連續吃敗仗,被打到只有寄人籬下才能夠生存,比如劉備得荊州要歸功於諸葛亮,入川成功則是龐統的功勞

在章武元年,秋天七月份的時候,劉備親自率軍伐吳,開始了他軍事生涯中最為裝逼的一幕,這次劉備東征伐吳,調集了大約十萬的兵力,看這架勢,可以說定要把東吳踏平不可,此次東征,真正出師的主力軍團大概有八萬左右,前鋒兵力為4萬,並且連五虎上將的趙雲都沒有帶,畢竟趙雲可是有劉備的貼身保鏢之稱,從公孫瓚在到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趙雲可以說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劉備的,那這次東征對劉備那麼重要,為何不帶趙雲呢?

在此次東徵人員的名單當中,擔任前鋒將軍的是馮習、張南、吳班等人,除了以上三人,其他還有侍中馬良、鎮北將軍黃權和水軍屯夷陵的陳式等人,即便不帶趙雲哪怕把魏延帶上也行啊,其實劉備在東征的時候,他的五虎上將已經死了3個了,分別是關羽、張飛、黃忠,而其餘兩個,馬超和趙雲,當時的馬超在蜀北鎮守,所以無法調動,而魏延在鎮守蜀國的家門口漢中,所以也不能調動,按理說,此時趙雲是最合適的人選,那麼為啥也沒有跟著劉備去呢?畢竟趙雲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將領了,並且還有常勝將軍之稱,這是多麼吉利的一個稱號

小編認為,趙雲沒跟著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劉備決定出兵伐吳的時候,趙雲是第一個站出來勸說他的人,並且還跟劉備辯論了一番,不過很顯然,趙雲的意見並沒有被劉備採納,劉備不僅沒帶趙雲,還讓他去鎮守江州,讓這麼一個有才的將領作為東征的後援,而劉備帶去東征的將領大部分都是川將,打過的仗比較少,沒有什麼經驗,缺乏獨擋一面的能力

縱觀劉備的失敗,套用毛主席在毛澤東軍事文集中的一段話就是:「戰爭力量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所謂戰爭力量,指的國家能夠動員的用於戰爭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包括武器裝備、戰爭物資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周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堪稱三國第一悲將,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最終卻落得個夷三族的下場
他們是曹操的兩大謀士,一生為曹魏立功無數,結局卻相差千里

TAG:易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