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研人員構建鹹水/微鹹水滴灌新理論新技術

科研人員構建鹹水/微鹹水滴灌新理論新技術

地球表面71%左右是海洋,97.5%水資源是鹹水,淡水只有2.5%。隨著全球人口數量增加和社會經濟發展,淡水資源緊缺的形勢日益嚴峻。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資源時空分布極其不均,缺水問題更為嚴重。農業是用水大戶,但全球農業灌溉用水仍以淡水為主,大量鹹水/微鹹水資源尚未得到很好利用。據測算,我國最缺水的華北地區,每年2-5g/L的微鹹水資源量高達60億m3(礦化度高於5g/L的鹹水不計算在內)。

人類在鹹水灌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已有數百年,鹹淡混灌/輪灌的地面灌溉技術與耐鹽作物和鹽生作物(林木)相結合,已將3g/L以下的微鹹水用於棉花、小麥、玉米等農業生產。以色列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鹹水/微鹹水的滴灌技術,在淡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利用微鹹水栽培番茄和黃瓜,利用鹹水栽培椰棗,發現農產品品質明顯優於淡水灌溉的農產品,且市場售價要高於淡水灌溉的農產品。然而,如何有效淋洗隨鹹水/微鹹水灌溉進入土壤中的鹽分以維持土壤的鹽分平衡、如何補償因鹹水/微鹹水灌溉降低的土壤滲透勢為作物根系吸水創造良好條件,仍是尚未解決的科學技術問題。

從2002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中科院特聘核心骨幹研究員康躍虎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16年,先後在北京通州、天津靜海、寧夏平羅、河北唐山曹妃甸建立試驗基地,系統研究滴灌條件下鹽分運移規律、水鹽耦合過程、灌溉水礦化度對番茄、黃瓜、糯玉米、油葵、棉花、豆角、枸杞、紅棗、冬棗、月季、白蠟等20多種植物(作物、林果和綠化植物)的出苗(成活率)、生長、耗水、產量和品質等的影響機制,很好地解決了上述科學技術問題,構建起自成體系的鹹水/微鹹水滴灌新理論新技術。

(1)按照該研究團隊提出的方法確定合理的灌水器流量和間距,採用壟作和地表覆蓋(地膜覆蓋、秸稈覆蓋、黑色塑料網覆蓋),當特徵點(滴頭正下方20cm深度處)土壤基質勢下降到-20kPa時灌溉,每次灌水量7-10mm左右,就能有效淋洗隨灌溉水進入土壤中的鹽分。原北京通州試驗基地和天津靜海試驗基地的試驗結果表明,當灌溉水的電導率不超過4.9dS/m(約3g/L)時,土壤鹽分隨灌溉年限增加不會明顯增加。當灌溉水電導率為5-11dS/m(約3-7.0g/L)時,雖然土層內的土壤鹽分在第一年會有所增加,但隨後基本維持平衡,不再隨灌溉年限增加而增加。儘管油葵、糯玉米、黃瓜的出苗率會隨著灌溉水礦化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如果每穴播種3粒種子,即使灌溉水電導率高達10.9dS/m(礦化度約7g/L),按穴計算的出苗率能達到80%以上,能滿足生產需要。

(2)按照特徵點土壤基質勢下限為-20kPa灌溉時,土壤基質勢可有效補償因灌溉水含鹽量高而降低的土壤滲透勢,鹽分對產量的影響明顯減小。原天津靜海試驗基地的試驗表明,當電導率每升高1dS/m,番茄、黃瓜、油葵、糯玉米的產量分別降低6.7%、7.5%、1.7%、1.4%,產量降低比率大大低於國際同行的研究結果。作物的耗水量隨著灌溉水礦化度的增加而明顯減少,灌溉水電導率每增加1dS/m,番茄、黃瓜、油葵、糯玉米的灌水量分別減少約4.5%、5.6%、9.7%、4.5%,雖然增加了鹽分淋洗水量但並未明顯增加總灌水量,而且總體上有減少。(註:試驗是在灌溉水電導率不超過10.9dS/m,即灌溉水礦化度約小於7.0g/L的情況下完成的)

(3)按照技術要求在寧夏平羅(西北乾旱區)高礦化度地下水淺埋區的重度鹽鹼地上,當土壤含鹽量高達1.3-1.5g/L(鹽土)、地下水為鹹水且埋深不超過50cm甚至經常溢出地表、灌溉水礦化度高達7.5g/L時,採用「大高壟+壟面覆蓋」枸杞等林果栽培模式,枸杞栽植後第1-2年(苗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滴灌2mm鹹水,2年後按照特徵點土壤基質勢下限為-10kPa確定灌水時間、每次灌水量5-7mm,不需要前期進行土壤改良、不需要修建大型灌排系統,土壤含鹽量便迅速減少並從第一年開始基本穩定,根區土壤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種群數量從很少(甚至接近於「零」)開始快速增加併到第四年基本達到正常農田水平,枸杞生長旺盛、產量高、口感好,多項指標達到或遠超特優等級。

(4)採用提出的包括「強化鹽分淋洗階段」、「正常鹽分淋洗調控階段」、「精準水鹽調控灌溉階段」的微鹹水精準灌溉原土水鹽調控「三階段」理論、濱海鹽鹼地微鹹水滴灌快速脫鹽方法、多年生植物栽植土壤水勢補償與抑鹽水鹽調控方法、抗堵塞管道和灌水器清洗方法等,在曹妃甸(華北半濕潤濱海地區)試驗基地的沙質和泥質重度濱海鹽鹼地上,即使考慮大規格喬木栽植的情況下,3(沙質鹽鹼地)-12個月(粘質鹽鹼地)0-0.9m土層的鹽土便很快成為中輕度鹽漬土,24個月(2年)內0-1.6m深度(礫石隔離層以上)的鹽土便全部成為輕度鹽漬土。景天、金娃娃萱草、鳶尾、荷蘭菊、石竹、白蠟、野山楂、木槿、構樹等植物在泥質鹽鹼地上灌溉水礦化度高達3g/L時、沙質鹽鹼地上灌溉水礦化度高達3g/L-5g/L時,成活率能達到90%以上。(註:因濱海地區地下水埋深很淺且排水困難,加上考慮充分利用雨水和喬木根系發展對土層厚度的需要,試驗時在1.6m深度處設置了礫石隔離層,以起到切斷毛管抑製鹽分上升的作用)

(5)建立了番茄、黃瓜、糯玉米、油葵、棉花、枸杞等作物的鹹水/微鹹水滴灌技術體系,以及景天、金娃娃萱草、鳶尾、荷蘭菊、石竹、月季、紫花醉魚木、白蠟、野山楂、木槿、竹柳、構樹等植物的重度濱海鹽鹼地原土園林綠化技術體系。

康躍虎研究團隊構建的鹹水/微鹹水滴灌新理論新技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水鹽調控,只要控制特徵點土壤基質勢,不但可以有效淋洗隨著灌溉水進入土壤中的鹽分,而且能夠有效補償因灌溉水礦化度高而減小的土壤滲透勢,在有效地維持土壤鹽分平衡的同時,作物的產量明顯高於已有技術。鑒於所形成的技術簡便、可操作性強、成本低、效果好,並已形成了成套的技術產品,有15年以上的試驗基礎和驗證,加上農作物品質(例如蔬菜作物的口感明顯好於淡水灌溉的蔬菜作物)明顯優於淡水灌溉的農作物品質,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天津靜海鹹水滴灌試驗基地

5.5gL鹹水滴灌試驗油葵生長狀況(天津靜海試驗基地,2008年7月23日)

7.5gL鹹水滴灌試驗枸杞生長狀況(寧夏平羅靈沙試驗基地,2011年7月19日)

微鹹水(礦化度1、2、3、4、5gL)滴灌試驗金娃娃萱草等綠化草本花卉生長狀況(河北曹妃甸試驗基地,2017年5月17日)

來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研人員首次利用單層全介質超表面同時實現手性響應和任意波前調控
「中科院之聲」微博入選首屆全國「兩微一端」百佳評選榜單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