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析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縫

淺析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縫

混凝土早期裂縫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任何情況都會導致形成裂縫,比如施工養護不到位、環境溫度高、風速快、故此控制裂縫產生,應充分做好攪拌站與施工方的技術交底,針對性採取措施,將早期裂縫產生概率降到最低。

1

塑性收縮裂縫

塑性收縮裂縫是混凝土初凝後產生的裂縫,常出現在混凝土表面,形狀不規則,裂縫深度不大,其主要原因在混凝土早期失水,使得混凝土自身沒有能力抵抗自收縮應力,產生開裂。

造成失水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蒸發失水,在澆築成型後,施工單位對混凝土養護不好,如果外界環境溫度高、風力大,表面水分隨之蒸發;其次是模板吸水,通常建築上的模板都為木模板,吸水率較大,並且容易乾燥。

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太多,水膠比過大,尤其當水泥用量偏高時,引起水泥自收縮較大,也都會產生混凝土塑性收縮裂縫。另外,凝結時間過長也必然會造成混凝土塑性收縮增大,我做過幾個試驗,當減水劑中緩凝成分過大,使得混凝土初凝到終凝時間過長,這種情況下混凝土塑性裂縫會產生很多。

針對產生原因,我認為最有效的幾點預防措施是:

(1)加強混凝土澆筑後的早期養護。混凝土澆筑後應及時覆蓋薄膜,或者噴射養護液,沒有條件下的,應澆曬一層水。特別是澆築水平面板面積較大部位時,由於與外界環境接觸面積大,混凝土水分就更容易蒸發。在高溫,大風和乾燥氣候下施工時,也更應採取養護措施,確保早期不失水。

(2)施工單位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潤濕模板。對於一些非水平薄壁結構澆築時,在早期混凝土通常是被模板所封閉的,因此,模板的吸水是產生塑性收縮裂縫的主要因素。在這種結構的施工前應注意將模板潤濕,以防模板吸水。

(3)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在膠凝材料的控制上,應盡量降低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等礦物外加劑摻量,減小混凝土自收縮。同時在高溫季節,應與化學外加劑廠家做好溝通,控制混凝土凝結時間。

(4)混凝土作業時要振搗適度。振搗過度,那麼容易使集料下沉,造成表面混凝土的含水量和水泥漿量較大,而底部集料較多,容易產生塑性收縮裂縫。

2

沉降收縮裂縫

混凝土早期裂縫中的沉降裂縫並非建築體的沉降,而是指混凝土振搗後物料的沉降。這種裂縫多沿結構上表面的鋼筋方向出現,或在預埋件附近出現,深度可以至鋼筋上表面為止。

2.1形成沉降收縮裂縫的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

(1)鋼筋的影響。在一些垂直高度較高,鋼筋水平布置較密,或者某一水平方向的尺寸較小構件澆築時,鋼筋會阻礙混凝土物料的布局,使得混凝土各物料分布不均勻,出現沉降收縮裂縫。

(2)新拌混凝土的不穩定性,主要表現為混凝土的離析或泌水,這種情況下水泥漿無法包裹住骨料,導致骨料下沉,水泥漿浮上表面。

2.2預防混凝土產生沉降收縮裂縫的措施:

(1)嚴格控制粗骨料的粒徑,保證鋼筋的最小水平距離大於粗集料最大粒徑的3倍以上。

(2)試驗室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出現離析或泌水現象。

(3)施工振搗適度,控制好振搗時間,避免出現新拌混凝土漏振或過振。

混凝土早期裂縫是工程質量上經常出現的問題,能控但做不到保證。要較好的控制這一問題,關鍵是攪拌站技術部門與施工單位要做好充足的溝通。

內部控制上要嚴格把好原材料質量,比如骨料的含泥量、減水劑中的緩凝成分、粉煤灰的品質,同時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對於可能出現裂縫的情況下,應提前做好調整,將可能性降到最低。

外部聯繫中應該積極與施工單位做好溝通,在氣候條件特殊的情況下,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足準備。

本文轉自中國商品混凝土網,文章僅供交流,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問題敬請聯繫後台小編,感謝感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業長青 的精彩文章:

再生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

TAG:基業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