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行動》票房破17億,同為主旋律爆款卻與《戰狼2》不一樣

《紅海行動》票房破17億,同為主旋律爆款卻與《戰狼2》不一樣

競爭激烈的春節檔,《紅海行動》不僅有影片里漂亮的戰爭戲,在票房市場也是打了一場勝仗。伴隨著口碑的逐漸發酵,排片、上座率以及單日票房成績,都彰顯出了後發制人的潛力。顯然,越發理性的中國觀眾,對《紅海行動》這部春節檔質量相對過硬的影片,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紅海行動》以蛟龍小隊為主進行群像式的描繪。

在一個大國崛起的時代,尋求彰顯國威、軍威的電影,顯然能夠很好激發觀眾的民族自豪,並且很容易順利轉化成一個優異的票房成績,《戰狼2》便是此中翹楚。

《紅海行動》有一脈相承的地方,中國軍隊在海外營救本國公民,事件本身便極能鼓舞人心。但這兩部影片又有著明顯不同,前者似乎更偏向於塑造個人英雄,而《紅海行動》則以蛟龍小隊為主進行了一個群像式的描繪。

另一方面,《戰狼2》的個人英雄附帶了太多的意識形態色彩,口號式的呼喊讓個體直接成為了國的替代體。相反,《紅海行動》則更為隱忍克制,國成為了背後的隱性力量,始終存在卻彰而不顯,被推向前台的則是鮮活的個體。

這或許是《紅海行動》能夠獲得不同層次觀眾一致褒揚的重要原因之一,電影的主旋律並不意味著喊口號、灌思想,《紅海行動》里的一句話「我是中國軍人,我來帶你回家」,聽上去極具情緒的煽動性,但這裡創作者巧妙地用「小家」替換了「大國」,但對於觀眾而言,誰都知道只要踏上國的土地(中國的海軍軍艦成為了一種象徵),那便意味著回到了「家」。

在當下的創作環境中,《紅海行動》利用這種「家國敘事」的文法傳統,實際上相當精妙處理了主旋律和商業電影之間的一種複雜關係,也為後來者提供了借鑒。

當然,《紅海行動》在意識形態上的剋制並不必然地保證其能夠成功,在製作層面的優秀,也是讓觀眾感覺耳目一新的地方。影片的質感相當好萊塢/國際范兒,以戰爭片的類型經驗,塑造了相當激烈的槍戰場景,場面調度的節奏把握,都極力地去刺激觀眾的視、聽覺,保證了影片作為合格類型片的觀賞體驗。

另外,多條敘事線索的平行處理,使得影片具備了更複雜的觀感,最終線索逐漸彙集,也讓觀眾的數個「謎團」一起獲得了解決,多重期待一次性的滿足,這種方式自然能夠讓觀眾獲得非常直接的觀影快感。於此,作為一部商業主旋律影片,《紅海行動》用逼近紀實的攝影展示了血腥、殘忍的戰鬥場景,用高昂的音樂、激烈的音效和不留喘息的節奏感強制引導了觀眾的觀影過程,成為春節檔里很獨特的一道菜品。

《紅海行動》的女性角色中,除了海清扮演的女記者還算有「前史」描繪,其他角色的存在都成為一種硬性的敘事螺絲,顯示出人物塑造的薄弱。

但也正是基於此,《紅海行動》又衍生出了一些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人物、情感的薄弱。為了豐富劇中人物的性別色彩,影片加入了女特戰隊員、女記者以及女人質的角色,相對豐富、拓展了一部男性為主導影片的「顏色」。

但事實上,除了海清扮演的女記者還算有「前史」描繪之外,其他角色的存在都成為一種硬性的敘事螺絲,包括黃景瑜、尹昉等蛟龍隊隊員,組合在一起只是保證敘事系統的工整運行,而人物的特質卻都消失了。

當然,以團隊作為描繪主體的影片,常常會面臨這種戲份分配的問題,但《紅海行動》或許太過於追求「平衡」,每個角色的筆墨都差不多,最終導致並沒有什麼角色是絕對深刻、動人的。不過,影片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吃糖這個細節,在一定程度上讓鐵血的戰士們有了些許的溫度。

《紅海行動》中吃糖的細節,在一定程度上讓鐵血的戰士們有了些許的溫度。

文戲的「缺席」阻礙了《紅海行動》成為一部當下的絕對傑作,「黃餅」的狗尾更是讓其只能成為一部「此時」的話題作品。但「當下此時」依然有它的重要價值,林超賢再度證明了自己對戰爭題材的駕馭能力,而概念、立意上的現代色彩,也讓《紅海行動》超出了當下絕大多數的國產同類作品。

此外,影片春節檔的表現,又在提醒相關的創作者,春節檔並不必然意味著全家歡的賀歲,也不意味著影片必須要好笑、好玩並且老少咸宜,歸根結底還是要在創作本身下功夫,而非一味地迎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網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兩個月內市值蒸發過半

TAG:第一財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