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想靠陸基「宙斯盾」保衛30年

日本想靠陸基「宙斯盾」保衛30年

近段時間,最令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操心的,莫過於安倍晉三政府全力推進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中的重要環節——陸基「宙斯盾」系統能否按期推進。此前,小野寺在眾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拚命為陸基「宙斯盾」點贊,聲稱如果它能在2023年開始服役,「至少能保衛日本30年」。

「宙斯盾」系統原本是20世紀70年代,馬丁(今洛-馬)公司為了滿足美國海軍抗擊蘇聯海軍反艦導彈飽和攻擊開發設計的艦載防空系統。因領先的性能和獨特的盾形相控陣雷達,成為世界先進反導系統的象徵,與陸基「愛國者」導彈齊名。冷戰結束後,蘇聯對美國艦隊的威脅大幅降低,但美軍認為,彈道導彈技術擴散帶來的潛在風險急劇上升,「宙斯盾」系統遂由防禦反艦導彈為主的模式改為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經過多輪測試,該系統的「標準」SM-3遠程攔截彈對「飛毛腿」一類導彈的攔截和毀傷概率可達87%以上,美國的盟友日本和韓國相繼引進「宙斯盾」並裝在本國驅逐艦上。

受到軍艦自身的制約(如靠港維修),艦載「宙斯盾」無法進行戰備值班,一般只能達到30%的可用率。把「宙斯盾」搬上岸,這樣除了定期檢修,系統還可以常年24小時在線警戒,年可用率可達90%。而且陸上設施的採購和維護費用要比艦載系統便宜得多,「宙斯盾」上岸的想法應運而生。2014年5月21日,美國部署在夏威夷的第一套陸基「宙斯盾」首次成功進行攔截彈飛行試驗。2016年,第一套實戰化陸基「宙斯盾」在羅馬尼亞部署。

資料圖

當前,日本在反導建設上決定「四條腿走路」:到2030年,把「宙斯盾」艦的數量增至8艘;只購買「薩德」的先進雷達;繼續生產負責末端防禦的「愛國者」PAC-3導彈;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

據介紹,日本很看重陸基「宙斯盾」使用的「標準」SM-3 Block2A攔截彈,它不僅能夠對付中程導彈,還可摧毀近地軌道運行的衛星和宇宙飛船等航天器,實現「一彈多用,全域覆蓋」。儘管陸基「宙斯盾」的攔截彈很先進,其使用的SPY-1D相控陣雷達卻相對落後。為此,洛-馬公司的最新產品引入「神經元」概念,除了SPY-1D外,系統還可利用「薩德」、前出的「宙斯盾」艦、空中預警機乃至民用遠程航空管制雷達傳來的信息,引導攔截彈飛向目標。

陸基「宙斯盾」要來了,對此,日本絕大多數民眾反映平淡。他們普遍認為,此舉更多是向美國示好,強化日美同盟關係。同時,新研製的「標準」SM-3 Block2A導彈還不成熟,最近一次的導彈攔截試驗即以失敗告終。

而且,預計部署地秋田市和萩市居民認為,陸基「宙斯盾」雷達輻射功率太大,會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朝鮮也可能會對陸基「宙斯盾」基地搶先發起攻擊,周圍的平民將淪為受害者。如此看來,要實現所謂「保衛日本30年」的目標並不容易。

責編:耿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軍視網-軍事快播 的精彩文章:

海軍定向培養直招士官前來報到,請檢閱
美無人機或3月部署韓國 作戰半徑覆蓋朝鮮半島

TAG:中國軍視網-軍事快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