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人書法誰是第一?宋徽宗有話說!

宋人書法誰是第一?宋徽宗有話說!

北宋名臣輩出。就連號稱當代才子的高曉松,都說非常希望能穿越到北宋時期。

究竟誰是宋代第一書法家?書法界多有爭論。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宋代的幾位書法家,他們是:趙佶(宋徽宗)、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宋代書法大家吧!

趙佶(宋徽宗)

趙佶(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公元1100年登基,為宋朝第八位皇帝,即宋徽宗。

宋代皇帝能書者首推趙佶,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卓有成就。其書法作品以韻趣見長,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側鋒如蘭竹、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的「瘦金書」體,「天骨遒美,逸趣靄然」,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

以畫法入書法,是他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創立瘦金書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無人能夠超越,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彪炳史冊,後人競相仿效。

作品鑒賞

LOT.213201

趙佶(宋徽宗) 中秋閏月帖(高模擬複製品)

描述:這是一首七言律詩,筆勢勻整峭撥,筆畫頓挫有力,勁健挺拔又不失嫵媚,加之緊密而婀娜的結體,在氣韻上顯得格外流暢和飄逸靈動,具有濃厚的書卷特色,不但襯托出詩句本身的意境,也讓人體會到濃艷而優雅的氣氛,在宋徽宗的書法作品中,堪稱代表,為「瘦金體」的典型作品之一。

備註:原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300

蘇軾

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仕途坎坷。

蘇軾在詩、詞、賦、散文、繪畫、書法等藝術領域均獲得極高成就,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弟蘇轍三人並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

他不僅是中國繪畫史上文人畫的倡導者,也是北宋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蘇黃米蔡」、「宋四家」,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為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鑒賞

LOT.213202

蘇軾(宋) 新歲展慶人來得帖(高模擬複製品)

尺寸:畫心:29.5×105cm;成品:45×145cm

材質:紙本

形式:鏡心

描述:此件作品又名《行書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由於兩帖書法風格相同,創作時間相距不遠,加之歷代鑒藏家常將兩帖相提並論,於是,故宮博物院於1964年將兩帖裝裱在了一起,合璧成為一卷,卷後有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所做的跋。

上帖為《人來得書帖》,下帖為《新歲展慶帖》,均是蘇軾於四十五歲前後,寫給陳慥(季常)的書札。

從《新歲展慶帖》中所顯示的悠遊自如的筆觸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書寫者的自信和從容。用蘇東坡自己的話來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為書也」,反映在這個帖子裡面,這五方面可稱得上是具足完備,呈現出一派安靜典雅的氣質。

備註:原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480

黃庭堅

黃庭堅(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號山谷道人,22歲考中進士,由於應試四京學官時文章最為優秀,擔任了國子監教授,名聲開始震動四方。曾任汝州葉縣縣尉、太和縣知縣、校書郎、明道官兼國史編修官等職,中年後仕途受挫一再被貶,六十歲客死他鄉,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早期受到顏真卿、懷素等人的影響,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從而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筆法在線條上顯得鋒利而又頗具動感與氣勢,作品中充盈著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和毫無顧忌的創造性,書法成就主要表現在行書和草書方面。

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與蘇軾一起將宋代書法的人文氣質推向高峰。 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

作品鑒賞

LOT.213203

黃庭堅(宋) 少府同年帖(高模擬複製品)

尺寸:畫心:28×20cm;成品:48×40cm

材質:紙本

形式:鏡心

描述:此帖又名《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牘》,《雪寒帖》。筆鋒勁健、功力深厚、遒麗古雅、洒脫飄逸。筆畫的轉折,亦中規入距。

備註:原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200

LOT.213204

黃庭堅(宋) 與立之奉承帖(高模擬複製品)

尺寸:畫心:30×41.8cm;成品:46×72cm

材質:紙本

形式:鏡心

描述:此帖又名《教審帖》,書於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左右,為黃庭堅中年行書之巔峰 之作,下筆純熟美妙,線條飛動洒脫,神采驚艷。

備註:原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240

米芾

米芾(公元1051年—公元1107年),號襄陽居士等,世稱「米襄陽」、 「米南宮」。

米芾以書法名世,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其行書成就最大,與同時代的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蘇黃米蔡」、「宋四家」。

若論體勢駿邁,則米芾的書法當在「宋四家」中屬第一,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出前二者之右。他對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完美,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成竹在胸。用筆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他在書法技巧上取得的成就堪稱中國書法史上的高峰,對後世書法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作品鑒賞

LOT.213205

米芾(宋) 起居帖(高模擬複製品)

尺寸:畫心:28×38cm;成品:48×58cm

材質:紙本

形式:鏡心

備註:原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220

LOT.213206

米芾(宋) 人格帖(高模擬複製品)

尺寸:畫心:27.5×39.5cm;成品:43×70cm

材質:紙本

形式:鏡心

備註:原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220

蔡襄

蔡襄(公元1012年—公元1067年),字君謨,二十八歲中進士,先後任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知府,卒贈禮部侍郎,謚號忠,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家和園藝學家。

蔡襄學識淵博,詩文粹美,書藝高深,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他取法晉人,學習虞世南、顏真卿,正楷端重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真、行、草、隸四體都達到妙勝之境,是宋代少見的一個書法多面手,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蘇黃米蔡」、「宋四家」,成為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宋四家」中,蔡襄的年齡輩份均在蘇、黃、米之前,在行書中時常摻入草書,而草書時又常帶有行書意趣,作品大多為手札之類,信手拈來。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

作品鑒賞

LOT.213207

蔡襄(宋) 紆問帖(高模擬複製品)

尺寸:畫心:40×61.9cm;成品:56×100cm

材質:紙本

形式:鏡心

描述:《行草自書詩札冊》蔡襄傳世墨跡中非常著名的作品,共八帖。其中的《紆問帖》寫作的時間最早,風格既有點畫肥拙的特點,又有筆法趨於流暢的傾向,是其書法由早期向中期過度的作品。

備註:原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380

LOT.213208

蔡襄(宋) 山堂帖(高模擬複製品)

尺寸:畫心:40×51.7cm;成品:56×90cm

材質:紙本

形式:鏡心

描述:《行草自書詩札冊》蔡襄傳世墨跡中非常著名的作品,共八帖。其中的《山堂帖》是蔡襄晚年作品,筆法寧重沉穩,點畫圓潤資媚。

備註:原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起拍價:¥3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典資訊 的精彩文章:

台北帝圖迎春拍賣·無底價拍品精選

TAG:藝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