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張獻忠死後大西軍能成為抗清主角,而李自成余部只能寄人籬下

為何張獻忠死後大西軍能成為抗清主角,而李自成余部只能寄人籬下

張獻忠與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中最出名的兩位,他們分別在四川和西安建立了大西和大順政權,但是在清兵入關之後,二人的事業都從高峰跌入低谷,兩位叱吒風雲的農民領袖分別與1645年和1646年犧牲,他們都留下了數十萬的精銳軍隊,雖然之前大順軍實力強於大西軍,但是在各自的領袖犧牲之後,大西軍余部所取得的成就卻遠遠超過了大順軍余部。

1647年,大西軍余部在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的領導下經四川、貴州進入雲南,平定了雲南當地土司的叛亂,並以雲南為根據地繼續發展壯大,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出滇抗清,一度收復了貴州、湖南、廣西、廣東等省,而且大西軍余部的李定國將軍擊殺了大清的兩位親王——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謹親王尼堪,可謂功勛卓著,可以說南明永曆朝廷之所以能夠存續十幾年,全拜大西軍余部所賜。

而反觀李自成的大順軍余部,雖有數十萬之眾,也有李過、高一功等著名將領領導,但是大順軍余部取得的成就卻遠遠不如張獻忠的大西軍余部。大順軍余部的西路軍被改編為「忠貞營」,與明軍聯合抗清,但是忠貞營受何騰蛟等地方督撫的歧視,所以未能取得大的戰果,而且因處處受刁難,糧草不繼,沒有友軍配合作戰,最終損失慘重,消亡殆盡。另一路東路軍則輾轉進入夔東地區山區,成了敵後游擊隊,雖然「夔東十三家」堅持抗清最久,但是他們僅僅只能起到牽製作用,並不能起到力挽狂瀾的效果。

那為何大順軍戰鬥力高於大西軍,但是在李自成、張獻忠犧牲之後,大順軍余部卻遠遠不如大西軍余部了呢?

首先,大西軍有統一的領導核心,而大順軍則頭輕腳重,趨於分裂。張獻忠有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大養子,在張犧牲後,四大養子成了軍隊的主心骨,他們公推孫可望為盟主,共同商議部隊後續的發展。最終,在他們的共同決定之下,大西軍余部向貴州、雲南轉移,為後續發展保留了實力。

反觀大順軍余部,李自成犧牲之後,並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將領站出來領導全軍,反而因為一些中下級將領手上軍隊的擴充,架空了一些直接掌握軍隊較少的高級將領,最終形成了頭輕腳重的畸形狀態,分裂不可避免。

其次,大西軍有雲南這個穩定的大後方,而大順軍余部則無一寸立足之地。大西軍在孫可望等人的正確決定之下,進軍雲南,並在雲南休養生息,加上孫可望的治國才能,恢復了雲南的經濟,讓雲南成了戰亂時期的世外桃源,大西軍不斷的積攢著糧草,兵源也得到了補充。

而大順軍余部,他們所在的河南、湖北等地在清軍和南明的夾縫之間,向北打不過清軍,向南則人生地不熟,得不到當地百姓的支持,最終只能選擇依附南明地方政權。

再次,大西軍對南明朝廷處於主動領導的地位,而大順軍余部則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當大西軍余部在雲南過了幾年的穩定日子,實力大大增強之後,孫可望決定聯明抗清,而此時南明的永曆朝廷已經丟失了廣東、廣西、湖南等地,幾無寸土立足,而大西軍余部則坐擁雲南一省和數十萬修養生息的大軍,孫可望選擇此時與南明聯合,正好可以取得抗清大業的主動權,永曆皇帝和他身邊的那些頑固的大臣們不得不屈服於孫可望的實力。

而大順軍余部與南明聯合之時,南明尚保有福建、湖北、湖南以南的半壁江山,大順軍余部雖然實力尚存,但是難以佔有主導地位,另外朝野之中的實力派大臣對流賊出身的大順軍始終持有懷疑和猜忌的態度,因為大順軍余部的實力也難以得到施展,最終落得個分崩離析的下場。

正是因為上述幾個原因,讓大西軍在南明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闖王兵敗後到底去了哪裡
李自成為何在京僅做了42天的皇帝?在此期間,看看他都做了什麼?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