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心學』觀照家庭幸福

以『心學』觀照家庭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的著名卷首語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辭彙解釋: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現有狀態的滿足感,並希望保持現有狀態的穩定心情。

那麼幸福用『心學』的範疇解釋是什麼呢?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先天之心的狀態既是幸福的狀態,打破幸福狀態的是意之動!

重新回歸先天之心的狀態,就可以得到幸福。

王陽明說:『理一而已,人慾則有萬其殊』。

既:天理只有一個,人慾五花八門。


意之動,有萬念。

基於唯一天理而相處的家庭肯定都是相似的,而陷於人欲的家庭,有的因嫉妒而不幸,有的因虛榮而不幸,有的因權欲而不幸,有的因價值觀的衝突而不幸,有的因時代車輪的碾壓而不幸,而我們在周遭的世界裡或多或少都能找到類似的不幸的因素。倘若我們徹底做到『存天理,滅人慾』,當然就會避免這些不幸,從而在天理的模式下享受高度相似的幸福。

而在通往天理的光榮的荊棘路上,知行分離的觀念是一隻可怕的攔路虎。也就是我們的意念產生了大量的波動,使得在次一級的知行層面產生分離。

從本質上看,在沒有私慾遮蔽的時候,知與行確乎就是一回事,有所知則必然有所行。

那麼順理成章的是,那些所謂知孝悌卻不行孝悌的人,歸根結底只是不知孝悌罷了。

由此看來,在家庭生活里,多存一份天理,少動一些私慾,自然會多收穫幸福。

譬如,買一份禮物不是天然去祝福對方,而是想尋求對方的誇讚、得到對方的回饋等等帶著私心的成分,必然在沒有如願達成的時候帶來情感上的暗傷。這樣動意的日積月累,自然會影響『心』,讓其蒙蔽了諸多塵埃,不能再輕易觀照出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河水太清 的精彩文章:

TAG:黃河水太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