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1300年科舉,考取狀元800名,為何只10人有成就,原來是這樣

中國1300年科舉,考取狀元800名,為何只10人有成就,原來是這樣

要說中國古代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事情,那肯定是國人的狀元情結,中國科舉制度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這歷史傳承之長,僅此一項。

十年寒窗人不識,一朝成名天下知。在一個地方,要是出了個狀元,不僅是他一家的的榮光,更是整個地方上的榮耀,無論是富貴人家還是貧寒子弟,都希望通過寒窗苦讀來改變一生的命運,學而優則供仕,此觀念深入人心。所以,人生的四件大事,金榜提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能考得上狀元的自然是排在首位。

由此可以看出,一介書生,要考取狀元那真的太難了,全國讀書人無數,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經過層層篩選,到了競爭最後一位的時候,那真可謂是鳳毛麟角了,此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發過「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別到了清代,考到白髮滿頭仍然是個「童生」的不乏其人。

據史書上記載,這科舉的遊戲規則,雖然各個朝代有些差異,但都是大同小異,就比如,進士科考有三場,一律採取的是末位淘汰制,第一關叫貼經,就是現在說的填空;第二關叫詩賦,就是寫詩一首、賦一道,看下你的文字功底,藝術水準,寫作能力綜合體現。這一關是最重頭的。最後一關就是策論,就是時政出個題目,考生自由發揮,發表自己的見解,看看考生對治國、理政、平天下之類的觀點,也就是綜合素質吧。這三關如果一半發揮不行,那就別指望什麼當狀元了。

所以,能考上狀元的,自然不是一般的人,不僅天資聰慧,天賦異質,而且勤奮好學,書香門第,縱觀歷代狀元,真正平民百姓之家不多,大都是出身名門望族。他們從小就處在優裕的家庭環境,既有重臣之後,又有名士之家。很多都是父子狀元、祖孫狀元、宰相子、尚書婿。父輩的榮耀和輝煌的地位為他們登上科考的頂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狀元者大多都是當朝才子。他們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具有眾人稱頌的絕代才華。比如明代狀元楊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十三歲詩名滿京華,被詩壇領袖李東陽收為高足,十九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狀元。  

根據史書記載,中國這1300年的科舉中,產生有名有姓,有據可查的狀元共計673位,當然,也有說七百多位的,大概是一些某些朝代出什麼武狀元之類,或什麼其它科狀元加在一起罷,但不管六百多位,或者七百多位,但真正在某一個領域裡,成為專家,達到巔峰,在中國歷史有重大貢獻只有十位,他們是真下的狀元出身:

一、著名政治、軍事家。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是唯一由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在任上做出突出貢獻,而且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立正重要軍功,堪稱軍事家的人。

二、詩、畫藝術家。是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 杜(甫) 而下,當為第一」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他的繪畫藝術造詣頗高,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被世人譽為 「南宗繪畫之祖」。

三、書法自成一家。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四、史學界一代名家。五代時後漢乾二年(949 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在唐代蘇冕始創會要體的基礎上,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修之書,重加整理,撰成《唐會要》一百卷。後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五、成著名思想家。南宋紹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倡注重事業功利有補國計民生的「事功之學」。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 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和朱熹多次進行過義利、王霸關係的辯論。其學說獨具體系,為永康學派的創始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文學家。

六、成為詞作大師。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並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

七、有氣節民族英雄。南宋寶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八、明代大詞人楊慎。他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

九、著名外交家。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狀元洪鈞。才猷練達,學問優長。由進士授職修撰,疊掌文衡,擢升內閣學士,派充出使大臣。辦理一切,悉臻妥協,簡授兵部侍郎。差滿回京,命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均能盡心職守,是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

十、著名教育家、實業家。清光緒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狀元張謇。他於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如此之眾的狀元,真正留下青史的只有區區十人,百人出一名家,只是算是普通的出人才概率了。所以,只能說科舉是封建統治者為國家選拔官吏的一條重要途徑。正如當年唐太宗見新科進士從考場中魚貫而出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構成了統治集團從中央到地方官僚隊伍的中堅支柱。

在唐宋八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無一人摘取狀元掛冠。大部分是靠背古書,扒古書考出來的,只能是被徹底摘除大腦的機器人,最終成為王朝的家奴。

而至於以文得名,況且身為狀元,詩賦詞文,無所不通,往往都有詩書傳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而在文學藝術上有較高成就者了無幾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重要原因是,絕大多數人自高中之後,從此潛心仕途,無意文字,熱衷於官場得意,專註於富貴得失,在乎爭名奪利。根本無心無力對文學藝術加以執著探索,因此,狀元根本不具備文學藝術家、科學家等的所具備的獨立思想和激情,所以,這處只注重考試,盯著官場的所謂狀元,就註定他們成不了大家,從而載入史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為迎娶公主,皇帝讓他連升8級,公主暴斃卻被遷怒,全家被流放
她出道25年,至今零緋聞,主演新劇《天下長安》令人期待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