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開出40萬年薪欲聘學霸奶奶:想要孩子不被淘汰,最好學學這一點

阿里開出40萬年薪欲聘學霸奶奶:想要孩子不被淘汰,最好學學這一點

來源| 青欖家長地帶

01

前段時間發生了兩則貌似毫不相干的新聞,放在一起看,卻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

一則新聞講的是唐山宣布取消全市所有路橋收費站的事。收費站員工不滿意領取法定補償,另換工作的處理方式。對政府來做思想工作的人員訴苦:

「我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我們來的時候都很年輕,我現在36了,我們把青春都耗在這了,我現在學東西慢了,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收費站老員工們的抱怨當然可以理解,人到中年,突然要離開自己工作了十幾年的工作崗位,放在誰身上都不是滋味。

但是另外一則新聞,卻給了這些收費站員工一記響亮的耳光。

阿里40萬年薪招聘60歲以上老人做淘寶調研員,一瞬間3000名大爺大媽投了簡歷,最後阿里選出了10位進行初選,而這10位初選者的簡歷非常亮眼。

83歲的李奶奶,清華大學畢業,退休後開始學電腦,三四年前開始使用智能手機,有6年網購經歷,是十幾個微信群群主;目前還在不斷學習比特幣、區塊鏈、機器人等新鮮事物。

81歲的薛奶奶,65歲開始自學備考,通過不懈努力,在13年後終於拿到天津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目前薛奶奶精通五門語言(中文、英語、法語、俄語、拉丁語),還能夠熟練製作Excel表格、運用Photoshop。

薛奶奶

薛奶奶的學習筆記

一個30多歲就說自己什麼都學不會了,一個80多歲還在努力學知識。

為什麼奶奶們如此努力,因為這個時代變得太快。就像張泉靈說的一樣:「這個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再見都不會跟你說一聲。」

這句話有些殘酷,但卻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比爾·蓋茨曾說:「在21世紀,人們比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學習速度。在現今企業環境里,沒有打不破的鐵飯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明天這個職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就是終身學習,能讓孩子不被未來淘汰的方法,就是教孩子學會終身學習。

02

縱觀那些事業有建樹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質:他們都是終身學習者,都對知識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渴求。

巴菲特正在閱讀

例如著名投資人巴菲特,如果你拿著計時器觀察他,你會發現他醒著的一半時間是在看書,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在跟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

巴菲特還有一位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智囊,芒格同樣把自己的成就歸結為不斷的學習:「我非常幸運,在讀法學院之前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幫助更大。」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上了大學基本就喪失了學習能力,更別提成為一個終生學習者。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在北大看見很多聰明學生,但這些聰明人中,不少畢業後未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為什麼?

因為很多學生小時候一直是外部驅動,被老師家長逼著學習,已習慣傳統學校教育,一旦進入大學沒人管,便放鬆了下來,學習沒有動力,自然就中斷了。

「再努把力!挺住,高考完了就好了!大學隨便你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多少人是在這種對大學的美好憧憬中咬牙堅持完殘酷的高考?

有一位博導說,90%的學生都是把大學當療養院用的,剩餘的10%中又有90%是準備四六級、考研和出國考試,其邏輯還是差不多:咬牙辛苦這陣子,以後就可以享福了……

03

考上研究生、成功出國留學,就熬出頭了嗎?

騰訊原副總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吳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助教時,班上大約1/3的學生是亞裔,他們入學成績比其他族裔高不少,但這些學生後來表現突出的並不多,很多都學得被動。反觀不少白人孩子,雖然入學成績實在令人看不過去,但他們學習非常主動,後來有相當多出類拔萃的。

正在上課的亞裔學生

吳軍的弟弟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也注意到了類似現象。

重壓之下的中國學生,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會覺得他們總算完成了家長交給的使命。在這樣的想法下,他們所走的大學之路也是目標非常明確——沖著文憑而去。當他們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刻,又會覺得總算結束了不很情願的考試生涯,接下來一輩子再也不想學習了。

遺憾的是,人生是場馬拉松,拿到一所名牌大學的燙金畢業證書,不過是在馬拉松賽跑中取得了一個還不錯的站位而已,人生——這所真正的大學——路途才剛剛開始。看過馬拉松比賽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那一瞬間道路是很擁擠的,但是當1/4賽程過去之後,選手們彼此的距離就拉開了,起跑時佔得的那一點便宜到這時早就蕩然無存了。

因此,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笑到最後的人是一輩子接受教育的人,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搶跑獲得的那點優勢根本不重要。

所以吳軍一直給兩個女兒灌輸這樣的思想:當你們大學畢業後,你們的同伴大部分不會再堅持學習了,只要那時候你們還在不斷地完善自己,你們就能趕上並超過別人。

04

問題在於,怎麼讓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呢?最重要的一點,不能讓孩子害怕教育。

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是愛學習的。有一本書叫《黑猩猩告訴我們:什麼是人類》,是一個研究黑猩猩幾十年的日本科學家寫的。從生物進化的角度,黑猩猩是和人類最接近的物種。

人類記憶事物細節的能力其實比不上黑猩猩,原因是人的大腦中負責這種機械記憶的部分隨著進化逐漸變小,騰出來的那部分腦被用來進行更抽象、更深刻的思維和學習。所以,人天生就是學習的動物。

但孩子這種愛天性的學習,常常被家長和老師扼殺了。來看看家長和老師,通常是怎麼教育孩子要認真學習的——

說教:知識改變命運,好好學習長大才有出息,不好好學習以後只能去打工!

命令:都幾點了,還在玩遊戲?趕快去做作業!都要考試了,趕緊去複習!

警告:你再不好好學習,看我怎麼收拾你!作業不做完,你就別想玩遊戲!

責備:你怎麼這麼不爭氣?把我活活氣死了!

羞辱:你這個蠢材!你看隔壁小明怎麼就這麼懂事,我怎麼就生了你這個廢物!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教育孩子要認真學習的。這都是把學習與負面情緒進行連接,製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我們的孩子,常年就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學習,能不感到焦慮、煩躁、疲憊、沮喪和厭倦嗎?

中國的很多家長和老師,總是把學習和「苦」進行連接,把學習搞成了一件苦差事。從古到今,我們那些勸學的經典名言,總是離不開一個苦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等,把學習搞得苦大仇深。

人的天性都是懶惰的,如果學習是一件苦差事,那麼就是逆人性、非人性的,只有靠非凡的毅力才能克服它。很多成人都辦不到這一點,怎麼能要求孩子辦到呢?

05

在把孩子培養成終身學習者方面,我們應該向吳軍博士的父母學習。

吳軍博士參加母校校慶

吳軍和弟弟都在清華讀的本科,然後分別獲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後,吳軍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成為世界級科學家。他的弟弟獲得了140多項美國發明專利,並成為世界上一家很大的半導體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每當別人問起他們的父母教育子女的經驗時,他們給出的答案其實讓求教者們頗為失望,因為那些都是所有中國父母都知道,而且已經做了的事情,比如「要教育孩子讀書的重要性」,等等,並不是什麼別人不知道的秘訣。

「我的父母教育子女應該算是成功的,他們自己卻一直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教育子女的真正秘訣。我和弟弟很多年後回過頭來看,才明白秘訣其實在父母自己身上。」吳軍說。

他的父親沒有機會上一個全日制正式的大學,不過他學習了一輩子。他利用在大學工作之便,去補習了一門又一門大學課程,並且非常努力地做科研工作,得了很多國家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最後居然能在一個極為看重文憑的大學裡被提升為教授級研究員,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吳軍博士和女兒

在吳軍的印象中,父母晚上從不參加應酬,甚至不看什麼電視劇,總是非常有規律地學習。「我的母親現在快80歲了,依然每天堅持學習。父母們並不知道,他們在對我們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處,是以他們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讓我們漸漸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

反之,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熱愛學習,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做到呢?

知識本身就是一種毒品,一旦孩子從知識中嘗到了甜頭,想戒都戒不掉。那些學習真正好、學問真正好的人,都是能從學習中找到快樂的人。

古人讀書為什麼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聞雞起舞?這些極其慘烈的方式只是表象,真相是,他們其實都沉浸在學習之中,自得其樂。

只是,如果一個家長自己都沒有嘗過知識的甜頭,他就很難向孩子傳遞和示範知識的美味。如果家長自己從來就沒有努過力,他們的子女也很有可能不知道怎麼努力。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生活中的數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講一個生活現象和背後的數學思維,讓孩子驚嘆:數學真好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考樂教育 的精彩文章:

還沒期末考的小夥伴看過來!這些考前提醒,你一定要看
期末衝刺階段,還搞題海戰術?NO!

TAG:思考樂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