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個月純中醫藥治癒肥胖病

三個月純中醫藥治癒肥胖病

一個患者到梧桐山中醫學堂診治肥胖症。患者,女,32歲,15.8米,超過15斤。患者膽怯易驚,易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眩暈,苔白膩,肚子容易受涼,喜喝溫水,月經有少量血塊,脈弦滑。

中醫辯證:膽郁痰擾證。

中醫治法: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中醫方葯: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

用藥幾天就減肥好幾斤,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等癥狀均有較大改善。但是感覺胃有點偏涼,不敢再吃原方,過來複診。

改方如下: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丹參、膽南星、乾薑、黃連,其中半夏比原方加倍。月經期間停葯。

效不更方。用藥三個月,胃口力氣精神有根本好轉,其他癥狀全無,體重110斤,整個人十分苗條勻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肥胖患者日趨增多。本病且常並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膽石症及一些感染性疾病,對人類健康危害甚大。肥胖的發生主要有遺傳素質、代謝特點和生化缺陷、飲食因素和生活方式、食物中樞平衡失調、精神因素等,與營養代謝的關係尤為密切。現代西醫學所用藥物及手術療法,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及禁忌,故中醫藥治療本病已日益受到重視。

肥胖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記載,並已觀察到肥胖的危害。如《素問?通評虛實論》中指出:「凡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載有「肉實坐安席,不能動作,喘氣」等癥狀。金元時期李東垣《脾胃論》進一步對肥胖病的病機作了分析:「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以上論述,為中醫認識和治療本病奠定了理論基礎。

中醫對肥胖症的病因病機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痰飲,《石室秘錄》曰:「肥人多痰。」痰飲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肺主布津液,若肺失宣降,水津不能通調輸布,則停聚而成痰飲;脾主運化水液,若脾臟受病,或脾氣本虛,運化不力,亦可使水濕停聚而為痰飲;腎主蒸化水液,腎陽不足,則蒸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痰飲既成,痰濁阻塞,充斥肢體,因痰生病,導致氣機壅滯,脾不運化,故形體壅腫而顯似肥胖。

水濕,濕有內濕外濕之分。外濕為六淫之一。內濕多因食高粱厚味,酒酪肥甘。內外之濕都可影響體內水谷津微的輸布,形成肥胖。水、飲、痰皆為濕邪,亦有輕、中、重、質的不同。稠粘者為痰,清稀者為飲,更清者為水,三者停積,可引起水液停積而發肥胖。水瀦留性肥胖病常由此形成。

瘀,瘀可由氣滯引起,也可由痰濕轉歸。此外,由於血中日旨質增加,《黃帝內經》稱之為「濁脂」,也可致瘀,瘀脂可以互相轉化。婦科肥胖人不孕症,就是軀脂阻塞胞宮,影響受精而致不孕。《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云:「或因體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而不孕。」

氣虛,血、津液等的生成和運行、輸布排泄等,無不通過氣的推動、溫煦及氣化功能來完成。氣的推動力減弱,血、津液運行遲緩,水液輸布運行停滯;氣的溫煦作用減弱,則血、津液的輸布運行無以溫煦,遇寒則凝;氣化作用減弱,血、津液相互轉化無力,精微不化,無力輸布,生濕成痰,痰濕交阻或過盛,從而致肥胖。

中醫臨床一般從痰濕阻滯、氣滯血瘀、肺脾兩虛、脾腎兩虛、肝胃積熱分型論治,分別用二陳湯或苓桂術甘湯、桃紅四物湯、六君子湯、龍膽瀉肝湯或丹梔逍遙散。只要對證下藥,就會效如桴鼓。但是,這患者不屬於任何上面的證,就從本論治,用溫膽湯,效如桴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