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狐狸精從前受人尊敬,從何時起有了誘惑、害人的惡名

狐狸精從前受人尊敬,從何時起有了誘惑、害人的惡名

狐狸精從前受人尊敬,從何時起有了誘惑、害人的惡名

據《山海經·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狐狸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經常成為文人創作、民間傳說的一部分,從上古神話到明清小說,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在現代社會,狐狸則成了小三等迷惑男人的美女的代名詞。而在先秦時期,人們對狐狸這種東西是極敬重的。

屈原在《離騷》寫道:「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 」屈子筆下的狐狸不忘本,死後仍忠於故鄉故土的形象。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陳勝吳廣在揭竿而起之前曾經假借狐狸的身份大叫「陳勝王」,這就是抓住人們迷信的心理。狐仙都這樣說了,那咱們跟著它干肯定是沒錯了。不過這裡太史公恐怕處理得有些草率了,司馬遷不是陳勝同時代的人物,這些所謂的歷史,恐怕也只是道聽途說。具體情形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狐狸在先秦時期的形象大多是正面的,該是沒有爭議的。

東漢時期,狐狸便從仙的神位上一路下跌,不過大神通還是存在的。魏晉時期的道學家葛洪在其《抱朴子》裡面信誓旦旦地提到狐狸可以活到八百歲,豺狼等也在此列,且在它們活到五百歲的時候,可以化為人形,招搖過市。儘管如此,狐狸還是象徵著不祥,人們在野外聽到狐狸叫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我命休矣!」

狐狸精從前受人尊敬,從何時起有了誘惑、害人的惡名

《搜神記》更是對狐狸的惡處大書特書,如幻化為老人、書生、婦人等去捉弄人,弄得人、畜死傷,給人們帶來災難。

到了唐朝,人們認為狐狸與人一樣,是另外一個種族,與人雜居。狐狸一事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甚至出現了「學問狐」,它們像人一樣的讀書,而人們習以為常的科舉考試,在這裡就異變成了狐狸的個體修鍊。沈既濟的《任氏傳》中的狐狸形象,不僅相貌姣好,「遇暴不失節,徇人以至死」更是具備了傳統女性良好的品質。

到了宋朝,狐狸開始多以女性形象出現,是淫蕩、邪惡的代名詞,也是當時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一個切實體現。明朝的小說中狐狸形象大多是以娼妓,或化為女性勾引男人的身份出現。她們通常是採補人精進行修鍊,是邪惡、淫蕩的形象。《封神演義》、《西遊記》中的狐狸精,均是這樣的形象。

狐狸精從前受人尊敬,從何時起有了誘惑、害人的惡名

清朝蒲松齡筆下的《聊齋志異》將狐狸文化發展到了頂峰,他筆下的狐狸精不僅美麗善良,更具有俠義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辜鴻銘的歷史地位?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
北京雍和宮過年期間人滿為患的秘密,和這種食物有什麼關係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