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慕岩:區塊鏈就像98年的互聯網,入局太早會先死

慕岩:區塊鏈就像98年的互聯網,入局太早會先死

二十年前,他經歷了1998年至2000年的互聯網大泡沫,並且還參與其中,融了天使,做了網站。

二十年後,他說,現在發生的一切,就像是二十年前那場電影的「重演」,只不過是換了標題,從互聯網變成區塊鏈;也換了方式,以前是上市,現在是上幣。

前言

慕岩回想起當時自己創業的那段經歷,「那時候堅信互聯網來了,能夠改變一切了」。還在美國讀研的慕言,休學跑回國內,和之前的室友田范江一起熱血沸騰的參與到互聯網創業大潮當中。

「我們當時切入的是室內裝修行業,創辦了易居網,那個域名我還記得,叫e-ju.com。我們當時做的方法還是靠譜的,我們針對家庭裝修,設置了論壇、專家答疑環節,還發揮了技術優勢,做了一個線上可以簡單設計自己家庭裝修風格的平台,但是在當時看來太早了,沒有多少人應用。」慕岩回憶道。

(以下是慕岩分享的觀點,耳朵財經略有刪減)

歷史在用今天的方式重演

慕岩這次的分享是在一個叫做「3點鐘區塊鏈技術學習」的微信群中進行的,他說:「在二十年前是沒有微信的,當時清華東門外面沒有清華科技園,就是一堆平房,有幾個小飯館,一個小飯館裡有七張小桌子,每張桌子旁的關鍵詞都是:對接什麼行業,取一個什麼樣的好域名,然後找VC融資,收入為零,就趕緊納斯達克上市……感覺那時候的小飯館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群」。

歷史用今天的方式在重演,可怕的是我們面臨新的紅利,依然沒能始終冷靜的去思考,避開那些暗礁。

二十年前,互聯網大潮中的人都高估了一個革命性技術的應用速度,這個就是所謂的「hype cycle」——技術成熟度曲線所揭示的:開始大家都是熱血沸騰,這個曲線高速增長,然後就是一個大暴跌,暴跌之後經歷很長時間的沉寂,要有好幾年,再慢慢的起來,然後才是一個真正靠譜的一種開始。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0到20年,這就是技術成熟度曲線揭示的歷史規律。

發幣相當於一種特殊的股票上市

「我們現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區塊鏈來嫁接一個發展成熟的領域」?

慕岩認為,第一,區塊鏈可以把數字出版、醫療、旅遊、網路遊戲、娛樂等領域全部包含進去,然後開始團體模式,聚集效應是靠譜的,但是這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不是現在這個時機應該做的。「因為這個模式成熟可能要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之後,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大家對區塊鏈的認知等等都相對成熟時,那個時候才是你做這件事情的真正時機」。

第二,大家會為自己的token取一個靠譜的名字,就跟當初想域名是一樣的。

第三個作用體現在融資上,也就是此前的VC,現在融資更快了,拉個群五分鐘融個幾百萬美金甚至上千萬美金都有可能。

最後,上納斯達克對比現在就是把幣上交易所,因為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監管,也沒有投行進行估值,所以速度很快,這相當於一種特殊的公司股票的上市。

大部分創業項目可能賺不到錢

為什麼有些幣值會出現幾千倍甚至上萬倍的增長?

首先,因為上幣的初始價格是「一拍腦門」定下來的,沒有專業的投行團隊進行分析,估值就很可能不符合這個項目的可能的未來價值。倒推到現在,包括團隊情況、資源情況會有個大概的估計,估值低了換句話說就是升值空間大。

第二,瘋狂湧入。像當年納斯達克,我記得有兩三百家dot-com公司,還有一堆已經有品牌有客戶的公司,轉成dot-com公司。然後這些公司在技術成熟度曲線第一個波峰的時候,對未來有著特別高的預期。然後,就是搏傻,當時納斯達克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清楚,這裡面大部分公司是不靠譜的,可能都會死掉,但是都覺得自己不是最後一個接棒的,都在看誰最傻,誰最後接棒,誰是你最後的韭菜,就像羊群效應。

這些公司的股價上市之後就遠離它實際價值暴漲,這兩個因素導致初始上市或上幣的時候初始定價很多時候是極度偏低的。上幣的過程價值增長,也是特別泡沫化,兩者加在一起就產生了幾千倍甚至上萬倍的投資回報。

從1998年到2000年上市的幾百家dot-com,最後就只剩了三家:易貝、亞馬遜、雅虎。然後呢,這個整個泡沫就破了,這些dot-com公司里絕大部分都是要麼本身項目不靠譜,要不就是項目靠譜但是沒有抓住時機,股價狂跌,成為裡面損失慘重的散戶。

所以在那個時候真正賺到錢的,首先是那批投資人,他們是真正懂金融,知道這事不靠譜,但是利用這些機會在納斯達克套現了很多錢。大部分的創業者反而沒賺到什麼錢,因為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是有監管的,創始人不能隨便賣掉股份,可能能套現一點,最後這個泡沫一破整個公司一文不值。

所以呢,如果想趁這個機會撈筆錢,我堅決反對!

嚴格來說,無論在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你自己發行這些投資類的標的物,自己暗中或者跟人聯合起來暗中去操縱其價值,拉升價格然後套現走人,都是金融犯罪,都是刑事責任。

以前有一位幣圈很有名的一位創業者,他的項目也非常有名,ICO也非常成功。這個公司天天加班,創業熱情特別高。有一次我倆坐在房間里聊天,我說你跟我說實話,你這個項目成概率到底有多大,他說成功概率其實非常低。我說對,那跟我的判斷差不多。然後我問那你天天帶大家的拚命是為什麼呢?他說,我為了圈錢,套現走人。當然,這可能只是個個案。

區塊鏈和98年的互聯網驚人相似

慕岩認為,現在大家對區塊鏈的認知還不夠成熟,每一個區塊鏈項目的BD成本非常高,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想堅持下去一定要想辦法融一大筆錢,因為這個泡沫肯定會破掉,在泡沫破裂前融一大筆錢足夠度過漫長的寒冬,這寒冬可能好幾年,熬過去之後很可能就是最後的贏家了。

1998年,貝佐斯做亞馬遜的時候就是這樣,憑著一股創業精神融了一大筆錢,足夠花十年,所以一直熬到最後,從品牌上就沒人能比得了他了。

但是能有這種能量、能力以及定力的人和團隊太少了,大部分都成了炮灰。然後未來的幾年,可能有兩三家真的融了很多錢,一直還在堅持做,熬過了這個困難期時機可能就到了,他們成了行業內的幾個寡頭。

當漫長的寒冬到來的時候,就像技術成熟度曲線所揭示的那樣,技術革命的發生面臨的一定不是現在的痛點,如果是現在的痛點,那麼這件事情的解決方案,即使沒有所謂的新技術,那也一樣會發生。既然沒有發生,並且需要依靠技術革命來推動,那它一定不是痛點,而是癢點,甚至連癢點都不是,這就是內在的邏輯。

現在區塊鏈的發展和二十年前的互聯網大泡沫太像了,基礎設施還沒完善,用戶端認知還沒建立,至少三五年後才是多數應用類項目最佳啟動的時間,現在啟動的項目timing太早,很可能成為先烈。

技術革命的泡沫里最明顯特徵之一就是 情緒化幻想+無厘頭類比+自大型鄙視,和1998到2000年的「dotcom大潮」在做法上、在語境上,都驚人的相似!

就像是同一個劇本,把角色改了改,一部新的大戲又上演了……

關注我們在底部菜單欄可獲得379份區塊鏈項目白皮書

區塊鏈交流群區塊鏈108將

聆聽區塊鏈的聲音

--- 耳朵財經 ---

---- end ----

關注我們你會領先世界99%的人了解區塊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耳朵財經 的精彩文章:

證券時報:數字虛擬貨幣要回到現實
「3點鐘無眠區塊鏈」的前世今生

TAG:耳朵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