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物也能「打疫苗」?淺析植物免疫誘導劑的市場潛力和挑戰

作物也能「打疫苗」?淺析植物免疫誘導劑的市場潛力和挑戰

近日,AgroPages英文站的一篇關於超敏蛋白(harpin protein)應用到種子處理方面的報道,引起國內一些「市場敏感型」讀者的關注和詢問,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超敏蛋白在植物免疫誘導方面的作用正在為國人了解,並隨著綠色農業發展時機的到來,市場潛力初現,筆者通過本文初淺的盤點和分析,希望與業界同仁一起探討該產品未來的市場機會和挑戰。

植物免疫誘導劑為綠色農業發展添動力

超敏蛋白屬於植物免疫誘導劑。該產品對人畜無害,不污染環境,被稱為「植物保護和農產品安全生產商的一次綠色革命」,其同類產品獲美國政府頒發的「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在我國第八屆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根據《農藥登記資料規定》等有關規定,豁免了7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最大殘留限量,其中一種就是超敏蛋白,其他6種分別是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烯腺嘌呤(enadenine)、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羥烯腺嘌呤(oxyenadenine)、S-誘抗素(+)(-abscisic acid)、三十烷醇(triacontanol)。

當下有越來越多的農場走「綠色發展」道路,採用新方法創收。傳統防治病害,促進作物生長的方式是除病源,多施肥,而忽視了作物本身是否具有抵抗力,生長力是否旺盛。植物免疫誘導劑的應用則是順應植物的生長規律,提高植物自身對病害潛在控制能力。如果說,化學農藥和化肥通過殺蟲補養來「治標」,那麼植物免疫誘導劑則是通過調節作物體質來「治本」。

超敏蛋白,存在於多種植物革蘭氏陰性病原菌中,能引起植物過敏反應,同時能誘導植物產生獲得性系統抗性並刺激植物生長發育。美國Eden生物公司的研究小組經研究後發現,超敏蛋白會引起擬南芥中Cl、Ca、K、Cu、Zn離子通道的激活,以及各種氧化酶的激活。這些因子在植物抗病信號通路中起著重要作用。抗病同時,還能激發植物體內一系列代謝調控系統,促進植物根莖葉生長和葉綠素含量提升,提高作物產量。因此超敏蛋白沒有直接的殺菌或抗病毒活性,而是誘導植物免疫系統,使植物獲得或提高對病菌的抗性及抗逆性。

超敏蛋白的商業化之路

超敏蛋白的商業生產,是將病原菌編碼該蛋白的DNA導入大腸桿菌(E. coli K-12)中,大腸桿菌產出大量超敏蛋白,經過分離純化提取出來。生產過程中的所有副產物都可以生物降解,超敏蛋白也可被紫外線和微生物降解,不會長時間殘留,因此該產品的生產應用不會造成大量污染。

目前,全世界僅有2項這方面的技術成功應用於生產,一項為美國Eden生物公司研發的「Messenger-HarpinEa」,一項為以色列農業生物科研機構「Galilee-Green(嘉利利-綠色)」實驗室所擁有的「HarpinEccHarpinEac」。

Messenger(中文名:康壯素)

2001年,美國Eden生物公司開發登記Messenger產品,2007年將該技術和所有資產出售給美國領先的天然植保產品供應商Plant Health Care,資產以22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2010年7月Plant Health Care宣布同先正達合作研發和銷售葉用超敏蛋白產品,產品與先正達草甘膦除草劑組合銷售,該組合適用於任何作物,提高了作物對除草劑的耐受力,每年用於全球2億英畝農田中。此外,Plant Health Care還與Talc U.S.A.公司合作,將其獲得專利的harpin αβ技術與潤滑劑結合,用作玉米種子處理劑,重複試驗證明玉米的抗逆性和產量均有提高,此項合作使Plant Health Care有機會打開美國0.9億英畝的玉米市場。產品主要在歐美地區綠色和有機作物生產中應用。

2001年,Messenger經我國農業部農藥檢定所(ICAMA)審定,取得了登記證。

信號施康樂

信號施康樂是四川海博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引進以色列Galilee-Green實驗室的科研成果。經過以色列Galilee-Green實驗室過去近6年的田間試驗證明,產品可使植物主動抵抗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物所造成莖腐、霜霉、花葉、棗瘋、黃化、斑駁、全蝕、紋枯、赤霉、葉斑、黑粉、粗縮、條斑、葉枯、潰瘍、黑腐、靶斑、白粉、白絹、猝倒、紅粉、灰霉、蔓枯、炭腐、鏽病、疫病等70餘種病害浸染,最高可減少50%的農藥施用量。目前,信號施康樂已在以色列、美國、瑞士、德國、西班牙以及我國四川、陝西、新疆、雲南等地區的土豆、葡萄、葉菜、柑橘、棉花、番茄、辣椒、黃瓜、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和經濟類作物市場成功應用。

超敏蛋白髮展的機遇和挑戰

超敏蛋白的應用優勢有:1、異於傳統農化產品的作用機理,多次使用不會產生抗藥性。2、激活作物自身機能,增產效果明顯。3、持效期長,防病譜廣,減少勞力投入和種植成本。4、施藥方式簡單,混用性好,使用方便:可葉面噴霧、灌根、浸種、拌種、蘸根等;既適用於小型農機具噴施,也可使用大中型農機具及飛機噴施;用於葉面噴施時,僅需噴到即可,有別於傳統農藥必須整株噴施;可與農藥化肥混合使用。5、適用於所有作物。6、綠色環保。

雖然超敏蛋白有諸多優勢,想要廣泛應用於市場,目前仍有難度。成本較高是超敏蛋白乃至其他植物免疫誘導劑所共有的問題。使用該產品生產的農作物售價會因此高於普通產品,在價格上缺少競爭力。

湖北長陽植保站站長趙毓潮分析道,每用掉1元的化學農藥,就需要5元的後續環境治理開支。如果這些成本也被計入化學農藥銷售價格構成,植物免疫誘導劑的價格並不高。超敏蛋白面臨的這種不公平的市場制度環境,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針對這一問題,政府、農民、科研單位和企業之間應當加強合作,共同為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而努力。

政府應向購買超敏蛋白,包括其他安全植物免疫誘導劑的農戶給與補貼,因為應用這類產品產生的環境治理成本極低,對公眾的健康有益。為了農產品品質和生態環境,農民需要轉變自己的思想,逐步利用安全植物免疫誘導劑取代高毒農藥,並減施化肥。有了政府補貼,農民會更願意選擇安全的產品。韓國政府通過大幅度補貼農戶,間接促進生物農藥企業實現盈利,產業發展逐步走向正軌——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此外,我國研發與生產存在脫節,發展起來的企業可與有實力的研究單位合作,強化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科研單位和企業也應當切實了解農民所需,開發產品以實用為本。

結語

我國化學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為農作物抵抗病蟲草害,提高作物產量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國單位面積平均化學農藥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5-5.0倍,每年遭受農藥殘留污染的作物面積達12億畝。並且,隨著農業有害生物對農藥的抗性不斷增加,土壤生態惡化,生產投入增加但作物品質和產量卻在下降。如今,單純依靠化學農藥和化肥已經無法保證農產品生產的質與量。

植物免疫誘導劑已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已經得到政府監管和推广部門,以及廣大農民的認可。在促進植物健康生長,保障食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此類產品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AgroPages世界農化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版權!

欲了解更多

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

歡迎加入世界農化網交流群

識別右側二維碼聯繫鄭敏

可被添加入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農化網 的精彩文章:

先正達2017年銷售額下降1% 農業收入未來仍將挑戰重重

TAG:世界農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