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積累,努力,放鬆

積累,努力,放鬆

Photo by Devin Avery on Unsplash

今天主要想談下積累,努力,環境影響和放鬆,寫完這些後,我大概不再寫這類話題,因為有些厭倦反覆談論人生感悟和學習方法之類。一旦懂得了基本的道理,再反覆聽這些道理就是浪費時間,積累和長期持續變得比道理更重要了。

積累,對很多人來說是個抽象的辭彙。我也是最近才領悟到,積累其實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動作,每存一次錢、每拍一次照、每收錄一首歌、每記錄一句口語、每收集一個例子,都是一次積累;其結果體現在「我的存款額」,「我的相薄」,「我的歌單「,」「我的口語書」,「我的素材庫」上,將這些動作貫穿到日常生活的始終,從年頭到年尾,往複循環,就變成了「長期積累」或是「持續積累」。

技巧,不應該是初學者該關注的問題。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你會反覆遇到同類問題,這個時候再去參照別人的經驗,再去找解決問題、突破難關的技巧,就是最好的時機。說來恐怕有人會覺得好笑,我體會到這個經驗,是從學騎電動車而來:一開始我就老老實實地在路上開最慢的速度,騎電動車上班比自行車還慢,因為怕誤操作撞人或者被撞;還費很大的力氣,把兩三百斤的車推下地下車庫。

一開始我只專註完成一件事:把車從家開到公司,至於速度、輕鬆程度都是次要的。前兩周因為感到太困難,也常常想要放棄;放棄了一段時間後又有些不服氣,想著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會騎,還騎得那麼輕鬆,怎麼我就學不會呢?我也是人啊。於是重新嘗試。嘗試次數多了,漸漸就越來越熟練了,同時一邊觀察別人是怎麼做的,慢慢就掌握了一些加快速度以及輕鬆推車的技巧。

說完積累,再說下春節回家的幾個感想。

第一個感悟是,春節回家一趟,深深體會到現實的真實冷酷與語言的虛假繁榮之間的鮮明對比,所以希望今後還是少寫雞湯,多科普一下比較實用的專業知識。未來社會的走向,是知識專業化的趨勢,人與人之間最有價值的交換,將會是專業知識之間的交換。人如果不慢慢積累某一領域內的專業知識技能,恐怕很難在未來社會上掙得一席之地。

第二個感悟是,到了我這個年紀,開始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人在年輕時多吃點苦是好事。在讀書時,如果你不是那種做科研非常優秀,一頭扎在實驗室就出不來的那種人,很建議多出去做做兼職,最好不要做家教,而是選擇做跟社會接觸面廣一些的工作。我個人體會是,自己過去亂折騰這麼多年,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對現實認識不夠清晰,因此沒有長期規劃。

進入職場以後,多做點事是好事,因為做多少事就意味著得到了多少鍛煉,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年輕時精力最旺盛,你接觸到的世界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你聽到的消息大多數都是好消息:比如誰戀愛了、誰結婚了、誰生娃了;過了25歲體力就開始走下坡路,你聽到的壞消息逐漸超過了好消息:誰病了、誰住院了、誰過世了。我記得大概畢業五年後,每年回家,我媽都會告訴我一個新消息說誰誰誰過世了,都是過去小時候認識的熟人。從這個角度看,早點結婚生娃創造一個生機盎然、充滿希望的新世界是個好選擇,否則人生真的很沉重。

年輕時多做事多吃苦,別人看了會很賞識,說這小夥子/小姑娘真的很不錯,下次有好機會就想到你了,所以多做事能輕鬆給你加分。但是年紀不小還多做事多吃苦,比如我,別人很可能就想說,這人這麼大年紀了還做基礎工作,估計是能力不行;做這麼多事吃這麼多苦,怪可憐的。

另外,年紀大了,意味著爹媽的年紀也更大了。當想要孝敬父母時,發現有心無力,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悲傷的事情。所以我特別想叮囑剛畢業的人說,一定要做好工作,做好手上的工作,不要怕吃苦,那是在幫你長羽翼,攢積分,攢大招。待到羽翼豐滿,能夠獨立熟練撐起一攤事情時,你再對工作另做考量,也自然有更好的機會在等著你。因為社會上肯認真做事的人畢竟是少數,肯連續幾年認真做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誰誰誰能力怎麼樣,同事最清楚。

說完了應該努力,再來潑一瓢涼水。這個世界不是說你有多努力,就能有多少回報。

環境的力量也是很驚人的。

我研究過幾個些成功人士的人生軌跡。

比如褚時健,他個人確實有著尋常人沒有的品質:認真、肯鑽研。但是,我認為如果沒有他表哥,他不會取得那麼大的成績。為什麼?褚時健1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輟學了,要代替父親照顧媽媽和五個弟妹。褚時健很能幹,烤的酒,出酒量比別人好,質量還比別人好很多。16歲時,在西南聯大讀書的堂哥褚時俊,專門去他家勸他去昆明讀書。

就這樣,褚時健的人生出現了一次重大轉折:他在昆明上了學,後來加入了共產黨。然後搞征糧、被劃右派下放到農場、摘帽、35歲,被分配到曼蚌糖廠。褚時健在糖廠呆了16年,把一個虧損的糖廠管理得風聲水起。51歲時被調到玉溪捲煙廠當廠長。玉溪捲煙廠後來被改製為紅塔集團,就是那個九十年代初、每年上繳國家利稅300億、引起王石注意的紅塔集團。那時萬科的年營收是20億。褚橙是褚時健76歲時開始種的。

褚時健輝煌的人生軌跡,是在他表哥的勸導後展開的,如果不是他表哥,中國只不過多了一個聰明能幹的農民而已。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說她媽媽是「我們老家兒那裡著名的女強人,政工科科長」。90年代,脫不花在高中畢業之前,就經常被她媽要求在她員工面前演講,演講內容是讀書筆記;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同時訓練了閱讀、思考和演講能力;

也只有「女強人」媽媽才能想到這麼高明的教育方法,才能給她弄那麼多忠實聽眾。脫不花現在口才那麼好,也是那種教育方式打下的紮實基礎。

搜狗CEO王小川,小學就進了少年宮,接觸到計算機。那還是80年代。然後一直不停地參加各種計算機比賽,高中被選拔到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拿到金牌,被點名招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獵豹移動CEO傅盛,雖然生於小鎮,父母無線電廠職工,他很小就隨著做銷售的父親去過北京和上海,那也是80年代。

360老闆周鴻禕,父母親是國家機關幹部,他初中的時候,還是80年代,他父親單位來個大學生,做計算機的。周鴻禕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和自學計算機,高中就被保送到西安交大計算機專業。

我的總結是,這些成功人士的父母都不是大富大貴,但大都屬於城市的中間階層,出生於有條件讓孩子接觸到新鮮事物的家庭。

包括褚時健,雖然出生在農村,家境不是那麼好,但是他有個見多識廣的堂哥,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勸他回去讀書;他又在讀書期間加入了共產黨這個創業最成功的團隊。

在合適的時機,接觸到未來發展勢頭良好的新生事物,就是他們現在獲得成功的環境影響力。

當然如果你說這種條件的家庭其實有很多很多,我是無力反駁的。因為我是在假定孩子本身智商正常、家庭氛圍正常的情況下,談論外部環境的影響作用。如果邏輯不夠嚴密,你就當個故事看吧。

那是不是乾脆就不要努力了呢?

不要灰心,我在神經元:眾妙之門(中)里介紹過,大腦還是有可塑性的。

再者,大腦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因此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來不能留在原地不動。

換句話說,未來的你要麼比現在的你更好,要麼比現在的你更差,不會跟現在的你一樣。

所以咱們普通人,從小就沒有那些成功人士的際遇,還是老老實實多做事,多磨練,來努力爭取好的環境吧,或者給下一代創造比自己小時候好的環境。

我講環境影響很重要,只是想說,努力的人們,偶爾要適度放鬆一下,體驗一下生活。

祝初五快樂!

如有錯誤,歡迎糾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迎著太陽向著光 的精彩文章:

TAG:迎著太陽向著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