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米芾《苕溪詩帖》,風檣陣馬,八面出鋒!

米芾《苕溪詩帖》,風檣陣馬,八面出鋒!

GIF

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

《苕溪詩卷》米芾書,澄心堂紙本墨跡卷。縱30.3厘米,橫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時米芾38歲。所書為自撰詩,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宮詩翰」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足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後紙另有明李東陽跋。

《苕溪詩帖》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與《蜀素帖》並稱米書「雙璧」,影響巨大。

米芾自稱用筆「八面出鋒」,極盡筆法百態。早於《蜀素帖》一個月書寫的《苕溪詩帖》,便是米芾「八面用鋒」的傑出之作。此帖結體構思精巧、氣韻瀟洒舒暢,較為全面地展示了米芾行書的高超技巧與縱逸神韻。放大看,更震撼!

單字高清

《苕溪詩帖》釋文

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為秋。久賡白雪詠,更度采菱謳。縷會(此字誤書旁註卜乃點去符號)玉鱸堆案,團金橘滿洲。水宮無限景,載與謝公游。

半歲依修竹,三時看好花。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嘩。朝來還蠹簡,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歲,諸公載酒不輟。而余以疾,每約置膳清話而已,復借書劉、李,周三姓。

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通。貧非理生拙,病覺養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厭鴻。秋帆尋賀老,載酒過江東。

仕倦成流落,游頻慣轉蓬。熱來隨意住,涼至逐緣東。入境親疏集,他鄉彼此同。暖衣兼食飽,但覺愧梁鴻。

旅食緣交駐,浮家為興來。句留荊水話,襟向卞峰開。過剡如尋戴,游梁定賦枚。漁歌堪畫處,又有魯公陪。

密友從春拆,紅薇過夏榮。團枝殊自得,顧我若含情。漫有蘭隨色,寧無石對聲。卻憐皎皎月,依舊滿舡行。

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孔見 的精彩文章:

臨摹和創作的四大要點——力、重、厚、質
張裕釗:雄渾逸邁,清代一人

TAG:書法孔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