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天印:汾陽往事狄仁傑

郭天印:汾陽往事狄仁傑

>

這位是我的發小姚咕咕,他是個特別安逸的人,無憂無慮,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老婆、餐桌、熱炕頭,過著大家都稱羨的幸福生活。像他這樣的,往前數二十多年,有個張大民。再往前數一千三百多年,有個狄仁傑。再往前數……哎……梁冠華老師還演過什麼角色?

閑扯到此為止,今天的主角不是姚咕咕,也不是梁冠華,而是北宋名臣狄仁傑。讓我們跟隨著老顧懂的特約作者,著名作家、歷史學者郭天印老師的步伐,越過歷史的長河,回到一千多年前,來看看狄仁傑和消失的宮殿。

公元682年(唐高宗弘道2年),狄仁傑出任大唐戶部支度郎中。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簡而言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官不算很大,也就相當於1400年後的廳局級幹部而已,但權力卻不小,要掌管整個朝廷的財政預算和開支。即使高宗皇帝和則天皇后要花的每一文錢起碼從名義上都要由他這裡預算和支出。

當然,這麼大個「廳長」或曰「局長」,不管你有多大的權力,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相對於那些級別更高,權力更大的官員們來說,你基本上也就是個擺設。譬如皇后武則天,但凡以她的名義要花的銀子,這麼些年來,合理不合理的反正從來就沒有那一個支度郎中敢說過半個不字。一律的照支不誤。

可是,如今的支度郎中不是隨隨便便的那一個,他是狄仁傑。高宗之所以把狄仁傑安排在這個朝廷財政大管家的位置上,那是因為狄仁傑在從汴州到并州,再到做為朝廷的救火隊長出使歧州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其在財政管理方面特殊的才能,任何時候,他總能夠把朝廷的一兩銀子當作二兩或者十兩來花,而且就能辦出十兩銀子的事情來。在當前朝廷因為連年對高麗用兵而導致國庫空虛,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不把這樣一個理財高手用在當用之處,更待何時?

狄仁傑也不含糊,上任沒有幾天,就把國庫的底細以及朝廷日常各項開支查了個清清楚楚。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外表上國力強大,財力自然應當雄厚的大唐,其實已經大有入不敷出之虞。

朝廷各部,大內上下的各項開支卻在日復一日地無度增加。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是形形色色的各項稅賦成年累月地疊增加碼。不寒而慄,狄仁傑明白,照這樣下去,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必須做出一些改變了。

處於現在這個特殊的位置,狄仁傑心想自己一定要為朝廷的財政改革提出一些合適的建議。正在此時,一項新的任命安到了這位支度郎中頭上,而與此同時帶來的則是迫使狄仁傑不得不把自己改革「理財」的觀念提前擺在了最高領導高宗皇帝和則天皇后面前。

原來,在大唐朝廷,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每到炎炎夏日,當京都長安和東都洛陽兩座皇城都有些呆不下去的時候,便要「唐隨隋制」,把整個朝廷班子搬到大唐的第三都城——北都太原,順便再到距離太原不過三四百里路程的汾陽宮去避暑度夏。

當然,這樣做的前提一定是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如遇戰亂紛起,則另當別論。那麼,這個汾陽宮它在那裡,又有什麼來頭?這裡面就又有許多故事可說。

先講一個幾乎被人們往往忽略的歷史事實。在當今,就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山西乃大唐龍興之所,這是毫無疑問的。一部大唐歷史,飽含了無數與山西密切相關的因素,譬如李淵,李世民父子的太原起兵,譬如李隆基在做皇帝之前曾經做了八年的潞州別駕,又譬如被人們說爛了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她的文水武氏家族。

然而,我還要說得是,在這個強盛一時的大唐之前,還有一個同樣曾經輝煌的大隋朝,而那個真正為大隋領兵打天下,建立了不世功勛的人,他叫楊廣,也就是曾經被人們冠之予一代暴君的隋煬帝。

楊廣真正的發跡之所恰恰也在并州。早在他的父親,也就是隋文帝楊堅成功篡權,成為大隋開國皇帝的那一年,楊廣就被委以重任,以晉王的身份出任并州總管,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八年,在這裡他結交訓練了一支屬於他自己的親兵隊伍,也大力開發建設了并州這個大隋最為發達的經濟文化特區。

直到開皇八年,隋文帝決定以武力統一中國的時候,楊廣被委以更大的重任,以全軍統帥的身份一舉蕩平了以「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和「玉樹歌殘,後庭花開」的故事而傳於後世的陳氏南朝。

隔年,楊廣更以揚州總管的身份,出鎮江南,在平定各種叛亂的過程中,屢立戰功。這也為其日後在太子之位的競爭中勝出並進一步成為皇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裡,我們無意對隋煬帝在這場政治鬥爭中的是非功過做出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一系列的征戰和鬥爭中,其早年在并州總管任內的經歷和包括人脈人才資源方面的積累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楊廣擔任并州總管期間,這位起碼在許多方面(不是全部)可以稱得上雄才大略的青年王爺主持修建了距離并州城說遠不遠,說近又不太近的皇家宮殿——汾陽宮。

關於汾陽宮,現在我們可以查到的資料已經不是很多,但即便如此,也可以從確鑿的史料中看出其基本概貌。首先,這是一座可以與長安的大明宮,洛陽的紫薇宮並稱的皇家宮殿。不僅在宮殿的設計,建造方面一概承襲皇家規格,而且在人員配置,環境規劃方面也一如長安,洛陽之兩處皇宮大器輝煌。

試舉一例,據《資治通鑒》記載,僅在煬帝營造這座宮殿幾十年後,在隋末豪強並起的起義風潮中,劉武周起兵反隋,揮兵掃蕩汾陽宮,僅隋宮侍女就一次掠走3000有餘,可見規模之大。

其次,這裡有一片風光旖旎,水波蕩漾的天賜之水,謂之天池,也叫馬營海。當時的天池有多大,從現存的資料來看已經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是隋煬帝,還是其後接踵而至的大唐統治者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都十分欣賞這一方清涼之水。並在湖中浩大的樓船上設宴飲酒,君臣一體,歡娛無邊。

有詩為證:「上聖家寰宇,威略振邊陲。八維窮眺覽,千里曳旌旗。駕黿臨碧海,控驥踐瑤池。曲蒲騰煙霧,深浪駭鯨鯉。」

這首詩的作者名叫薛道衡,是隋煬帝時的內使侍郎,很有些名氣的詩人。詩的題目便是《隨駕天池應詔》,上好的五言詩,也集中地描摹了皇帝們駕臨汾陽宮時的盛況。而所有這一切,都有力地證明了在隋唐時期,汾陽宮一帶的生態環境一定是美若天堂的。

話說回來,狄仁傑在戶部支度郎中的位置上,正要有所作為,一個新的任命到來,欽命狄仁傑擔任皇帝唐高宗和皇后武則天巡幸汾陽宮一行的知頓使,也就是要這位新任的支度郎中直接擔任皇帝皇后巡遊大軍的財務總監。

而緊接著就有一封公文送達,要求為「二聖」此次巡幸專門開闢一條從太原通往汾陽宮的皇家驛道。理由是從并州到汾陽宮的道路年久失修,已經很不適應作為皇家驛道的存在。更為「要緊」的是,在這段必經之路上,要通過一個叫做「妒女祠」的地方。而這個妒女之神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只要有人從她那一畝三分地路過時膽敢穿著鮮亮的衣服,這位神仙就要嫉妒之心橫起,報復之意叢生。剎時間電閃雷鳴,風狂雨暴,讓你人仰馬翻,狼藉一地。

皇帝皇后的行頭穿著又怎麼可能不光滑鮮亮呢?因此,為著「二聖」龍鳳安康,這道路是一定要建的,而建設道路是一定要花大筆銀子的。為此,現任并州長史李沖玄不僅一個報告向朝廷申要白銀四十萬兩,而且已經把并州治下幾萬民工開到了工地。

看著這份報告,狄仁傑不由怒從心起,作為曾經在并州為官十多年的太原人,他太清楚從并州到汾陽宮的道路是怎麼回事了。雖然這條路早建於隋朝,多年以來缺少修整,但起碼在三四年前,狄仁傑自己還是走過幾次的。那道路基礎甚好,即使有些坑窪坎坷之處,只要略加修補也就是了。根本沒有必要建什麼新路。至於那個什麼「妒女」之說,就更不能成為道理。

地方官為了逢迎「二聖」不惜勞民傷財,這樣的示範作用可謂百害而無一利。聯想到自己正在日思夜想為朝廷緊縮開支,開源節流的方針大計,狄仁傑決計不顧個人安危,拼著個把頭頂這官帽不要了也要把心中想說之話一股腦說給皇帝皇后聽聽。

好在狄仁傑現時還有著「知頓使」這個想見「二聖」連招呼也不用打的便利條件,小小廳局級幹部狄仁傑毫無阻攔就見到了唐高宗和武則天。然後在「二聖」面前侃侃而談道:「天子之行,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避邪?」什麼意思呢?天子出行,那是要受到上蒼保護的。風伯為之清掃道路。雨師為其清水灑街。有了上蒼的護佑,小小一介野仙妒女又那裡敢來撒潑耍橫呢?

狄仁傑這一番話,把高宗和武則天聽得心服口服,當即命令李沖玄,停止新建道路,讓民工回家去。至於李沖玄索要的那四十萬兩銀子,自然也化為無蹤。不僅如此,望著遠去的狄仁傑,高宗皇帝還止不住向武則天感嘆道:「狄仁傑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為啊!」

郭天印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亦稱文史學者。一不留神出版500萬字,20多本書。

END

鐓 雞

來自井岡山的散養公公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顧懂 的精彩文章:

沒有白斬雞的年夜飯是不完整的

TAG:老顧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