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雞年書單

我的雞年書單

說雞年,一是因為有一本是到2018年才看完的,二是因為我還是更習慣於把過年當作一年的結束新年的開始。

自覺算半個讀書人,然過年細數時,卻發現整個雞年竟只看了五本書,不知有沒有達到國人的平均讀書量。

我看書是不太關注語言的,比較在意的是好故事、好觀點;也不關注實用性,關鍵是我覺得有意思、我好奇。當然,選書時肯定優先考慮名家名社的經典作品經典版本。

《你一生的故事》

一瞥之下,過去與未來轟然同時並至,我的意識成為長達半個世紀的灰燼,時間未至已成灰。一瞥間五十年諸般紛紜並發眼底,我的餘生盡在其中。還有,你的一生。

聽說2017奧斯卡頒獎典禮烏龍了,好想一睹這麼尷尬的大場面,於是就把頒獎典禮給看了,順便收了一部關於破譯外星人語言的電影:Arrival。一開始看得有些懵懂,一會兒覺得女主在回憶,一會兒覺得她在產生幻覺,直到七肢桶說「Louise sees future.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女主因為學習了七肢桶的語言,獲得了預見未來的能力。對比中英文就能理解語言對思維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因為一種語言而能看見未來也不完全是無稽之談。而我好奇的是,為什麼作者會有這麼個腦洞,偏偏想像出一種不受線性時間控制的思維。於是就找來了原著《你一生的故事》。

果然,這一點通過物理學家男主解說得很精彩,再加上語言學家女主的詮釋,才算基本理解七肢桶的思維,雖然費馬原理於我依然很怪異。人類可以通過費馬原理預測光子的路徑,卻不能改變光子的路徑;人類通過某種方式看到了未來,也不可能反抗既定的命運。所以,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我不想預見未來,哪怕自己選擇的路可能比所謂命運之路更糟糕。但未來不正是因為未知才可以有幻想有期待嗎?所以,我很欽佩電影女主:她看到了所有悲傷,但她依然願意前往。不過,就算她就此放手,那也只意味著更早地失去男主,誰又能保證,轉角還能遇到愛?珍惜是王道。

另外,書中與七肢桶的交流破譯過程比電影有看頭,電影雖然也算基本還原,但我悟性不高,看了書才知其所以然,這麼好的故事,居然沒拿到最佳劇本?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

拜占庭帝國能夠生存這麼久,都城防禦固若金湯一直是個主要原因。世界上沒有第二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如此得天獨厚。城市周界總長度為12英里,其中8英裡面向大海,4英里的陸牆(狄奧多西城牆)凝聚了火藥時代之前希臘—羅馬世界關於城防的軍事工程學的全部智慧。

2017年4月,土耳其修憲公投成功,土耳其會越來越伊斯蘭化嗎?這個我並不關心,只是突然想起了初中時令我匪夷所思的一個歷史問題——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堡怎麼就突然成了伊斯蘭的伊斯坦布爾,這跟我所知的中國歷史好像太不一樣了:我大中華雖然也曾被游牧民族統治,但依然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文明。再加上這座城市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我十多年後依然對它充滿好奇。

《1453》以歷史文獻為基礎,講述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長期鬥爭、基督教東西教會分裂與敵對關係等相關背景,並且生動描寫了攻城細節,刻畫了主要人物形象,讀來如小說一般。看了書再去看BBC的《拜占庭三城記》,人名地名建築名都熟了,頗有幾分探尋歷史之旅的感覺。

《1984》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Orwellian這個詞見多了,就忍不住想讀一讀奧威爾。從下午看到晚上,酣暢得教人恨不得可以不吃晚飯。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情節的發展一次次打破我的猜想卻又那麼入情入理,奧威爾筆下的這個極權社會令我毛骨悚然,以至於之後一看到big brother老大哥就覺得有人在監視。巧合的是,這裡也利用了語言對思維的影響,通過改造語言來愚化人的思維。這種經久不衰的世界文學名著,就不贅述了。

《未來簡史》

當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日益成熟時,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用階級」,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智神」。

2017年初的暢銷書,應該很多人都看過,至少聽說過。做著傻子都會的工作,自然是不敢輕視科技對就業的衝擊的,所以來看看比我睿智得多的人有些什麼有意思的觀點。

對於「無用階級」的說法,我還是欣然接受的,畢竟我從小就被批無用,要是將來大家都跟我一樣無用,那我就是無用階級的先鋒隊員了,多好!要是我們再也不用浪費時間在無趣的工作上,每天沉迷於自己的小樂趣,多好!但好奇的是人如果真的長生不死了,每天該做些什麼,還會生娃嗎,人還會進化嗎?憂傷的是人類可能並沒有自由意志,人類的心理、情緒等可能也不過是生化反應的結果,只要使用藥物、基因工程或直接對大腦進行刺激,就能操縱人的慾望。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關於人類強大「虛構」能力的說法,宗教、風俗文化、意義、貨幣、國家、公司等等,都不過是人類虛構的故事,原來世上本無事,人人自擾之,這樣拆穿真的好么?總的說來,書中對人類歷史的回顧還是讓我挺長知識的,關於未來的腦洞,了解一下就好,一些可能性而已,反正我左右不了,只能相信聰明的人類肯定是把好的努力實現,壞的全力避免。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每一種文明都將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心,在書寫自家的歷史時,都彷彿在編寫人類歷史的核心劇本。

對國內時政都漠不關心,更別說國際局勢了。只是目光投向了外刊,哪怕絕大部分我都只瞄一眼標題不看內容,有些事也很難不知道,要是多看得幾個相關標題,好奇心就按捺不住了。終於,國際政治戰五渣決定來看看這本美國頂尖大學十大必讀書目中的國際政治經典,雖是90年代的著作,二十多年後再看依然醍醐灌頂,書中的許多擔憂也已一一應驗。伊斯蘭世界與西方的衝突、巴爾幹半島衝突、高加索地區衝突、烏克蘭問題、伊斯蘭復興運動和原教旨主義興起等等似乎不再是頭腦中的一團亂麻,硬實力提升後對軟實力的伸張、第二代本土化、宗教的復興、中外關係等很多問題有了新的甚至顛覆性的認識。當然,作者的觀點我也不可能完全認同,畢竟我的認知水平不夠,與美國人的立場也不同。

不知你一般是為何故而拿起一本書?以上有沒有你也感興趣的呢?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用階級 的精彩文章:

TAG:無用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