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不喝枸杞,這部片子是90後最舒服的養生方式

不喝枸杞,這部片子是90後最舒服的養生方式





《萬物滋養》:「滋」是河川,代表自然; 「養」,給予養分,靜待生長,「滋養」代表了中華民族從容自在的生活態度以及潤物無聲的生活智慧。




18歲的梗剛過,90後就已經由葬愛家族的扛把子,跌落到最虛弱的少女和最油膩的大叔了。




於是他們開始了所謂的反擊—朋克養生。啤酒加枸杞、可樂加人蔘、捧著卡哇伊的保溫杯,喝著咕嘟嘟冒泡的碳酸飲料。




別傻了,《萬物滋養》般的養生才是真的解藥。



2018年1月28日,紀錄片《萬物滋養》一開播便砸來無數好評,更有評論稱它為BBC級別的紀錄片。







紀錄片選取

6種

典型環境(森林、海洋、旱地、田野、江湖、高山)中具有代表性的

30餘種

原生物種及

30餘種

滋補食材。







以它們為主角,配合周邊物種,講述這種環境的生態特點、萬物的生存智慧和人們的滋補哲學。




森林中的宮心計




森林裡最重要的就是樹木,它們戰勝了其它的植物,佔據了最頂層的位置,享受著陽光的滋潤進行光合作用。




正是因此,能量得以積累,水分得以蒸騰,氧氣得以逸出,萬物得以生長,得以滋養。







林中萬物宮心計,主演們各個顏值高、大自然安排的劇本也足夠精彩。




在長白山森林,有著大長腿的紅松和椴樹、東北F4的「東北大魔王、西伯利亞花栗鼠、中華小蜜蜂和千年野山參」。







還有利用人類擴張領土的茶樹和企圖成為霸主的野生菌。




作為森林中精明的居民,它們能從茂密的林中慧眼識出最能滋養自己的食物。






人類當然也是其中的一員,獲取食材的手段很高明,享受滋養的智慧更出彩。




在森林後宮中,聲名最顯赫的是人蔘。






它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五加科·人蔘屬·氏,曾遍布整個大陸,如今是為數不多的孑遺植物。




它生性嬌貴,冷熱旱潮都不行,所以就悄悄長在大樹腳下,看其它植物鬥來鬥去,以期坐收漁翁之利。




人蔘厲害之處在於對養分的吸收力,生長周期長達數百年,一棵人蔘長過的土壤真菌和細菌會發生巨大變化。




任何相似的植物都沒有辦法在這裡生長,這是人蔘在劃分勢力範圍,告訴別人少來我的地盤。




挖參人在挖參之前必須要三跪九拜,虔誠地感謝這株人蔘給自己帶來的好運。在人蔘兩旁插上木棍,再用紅繩把人蔘拴住,這樣人蔘娃娃就跑不掉了。







人蔘可以與老母雞一起燉,老母雞的性偏溫,含細膩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野山參性偏平富含人蔘皂苷,這樣搭配在一起,適合秋冬季進補,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此外,人蔘可以與蜂蜜搭配使用,完美結合了森林賜予我們的禮物,這樣搭配可以保存百餘年。







森林帶給我們從果實,樹葉,根莖到分解者的滋補食材,懂得食物之源,尊重食物,敬畏自然,學會珍惜,簡單生活。




正是中國人「天地共生,萬物滋養」的滋補哲學和健康觀的體現。




海洋中的美麗饋贈




生命來自海洋,人類和海洋彼此熟悉,並不斷的從大海的懷抱里獲得饋贈。







而珍珠,可以說是海洋的饋贈中,一個美麗優雅的偶然了。




從600多年前開始,人類開始就開始了解珍珠。本草綱目說,珍珠,入心肺經,具鎮心定睛,清肝除翳生肌解毒之功效。







從此,珍珠就不斷地出現在各種美容秘笈,滋養精品和宮廷秘方的清單中。







雖然都是海產,但是因為能帶來美麗,珍珠被蒙上了一層有別於其它魚蝦的神秘面紗。







圓潤飽滿的珍珠只有在被打磨到微塵的狀態才可以被人體吸收,像回到貝殼的母體中那樣在人類的身體里慢慢發生作用。




大海的反光和缺少遮擋,使得海邊的人們更容易被曬得黝黑。而珍珠,是漁家女兒保持凈白的秘密。







月亮底下的漁船里,撿了一天珍珠貝的男人躺在漁網搭成的吊床上休息消遣。妻子忙著把珍珠磨成粉末餵給女兒們吃,順便自己把剩下的珍珠粉混著牛奶做成面膜。







飼養海參的秀華總說自己是在看天吃飯。的確,大海的脾氣變幻莫測,

海邊人家的生活總是充滿未知。




但是正像以捕捉跳跳魚為生的林師傅的手機鈴聲「好運來」一樣,海邊人家的生活趣味也正來自於這種未知,大海的美麗就在於,總是能帶給人們期待和驚喜。




旱地上的生存循環




甘肅,中國廣袤的西北里乾旱地區。山體赤裸,植被不披。




但對於生長在這裡的羊群來說,這是一個

巨型自助沙拉吧。

它們可以找到最鮮美的草和花朵,一邊攀岩一邊覓食,每日的覓食之旅可達20-30公里。







雖然每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但往往五米見方的地方,就有數十種植物交錯生長其中不乏一些藥材如,甘草、柴胡、麻黃、防風、蒲公英、黃花補血草、透骨草和駱駝蓬等等。







羊也認得這些草藥,它們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會選擇吃不同的草,治拉肚子的,長身體的、它們從不含糊。







牧羊人驕傲地說:「這東西,羊比人還懂呢,它是知道的,它會治自己的病。」




羊是養生專家,也是認路高手,循著有諸多草藥標記的奇妙地圖,增強自己的體魄。







旱地,是很多珍稀植物隱居的樂土。




花草們為了物種的延續,以自己的身體為報酬而僱傭羊,羊作為草地的耕作者,啃咬與糞便同時刺激草的生長。







而同樣忙個不停的雞,則扮演清道夫,啄取糞便中美味的幼蟲和蛆。







牧羊人的角色則是指揮家,控制著每天羊群的行走方向,他們共同奏響了這出旱地交響樂。




旱地,給予我們最苛刻的生存環境,但也給予了我們最長情的珍寶。







戈壁沙漠草原,這是旱地,這裡

重複著創造、消亡與重生的循環。

所幸那些富於幻想和野心的可愛生命不舍離去。




正是這些與風沙、貧瘠所鬥爭的傲然身姿調和出了一抹抹斑斕動人的生命色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這裡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體現,我們傳承千年的滋補哲學不過就是這簡單的「萬物共生」四個字。




田野中的完美搭檔




在十年前,安徽合肥的小團山還是一座廢棄的石頭山,但經歷了1800多個日升日落之後,石頭山搖身一變,成了香草農園。








在這片碩大的田野中,身懷絕技的動物和植物們都拚命地吸收著自然的饋贈。







不論是既可以釀酒、製糖還可以作為飼料的水稻,還是救了太陽一命、可以緩解心血管疾病的馬齒莧,它們都有著先天的優勢成為田野中會發光的金子。







萬萬沒想到的是,真正讓田野發光發亮的是野性難馴的薄荷,和白天鵝的原型醜小鴨。







薄荷,植物界的「小強」,遇土便開始紮根,既可以適應零下十五度的寒冷,也能忍受二十五到三十度的酷暑,內服可治流行性感冒和咽喉牙床腫痛,外用可治神經痛,皮疹和濕疹等。







這個家族也可謂龐大,乍一眼看上去,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可細細一聞便發現,原來有成千上萬種味道。







然而最難忘的味道是二位的結合。




切開鴨肉、腌制鴨胸,將薄荷與腌制的鴨肉放在密封袋中,低溫慢煮57攝氏度3個小時,既殺死了鴨肉中的細菌,也保持了鴨肉的多汁原味。







將薄荷與酸奶搭配,再加上馬斯卡彭乳酪三種物品攪拌成慕斯狀作為鴨肉的配料。鴨胸放入油鍋中煎至金黃色便可。







薄荷與醜小鴨就這樣成了香菜莊園的招牌菜,薄荷的辛涼緩解了鴨肉的油膩,鴨肉的味道又中和了薄荷的野性。







原來看似最不起眼的動物植物,反倒成了田野中相生相剋的完美拍檔。







田野中的追逐還在繼續,然而並非所有植物都與薄荷一樣堅強,由於人類無節制的採摘,有多數嬌貴的中草藥在逐年減少。




江湖裡的風波追逐




「我是江湖,不是人與人相生相忘的江湖,而是魚蝦與水生植物相互追逐的江湖」。




在四季分明的長江以南,密如蛛網的水域孕育了這片生命力爆棚的江湖。原以為人類只會對陸地上的一切感興趣,沒想到的是,人類也摸清楚了水生動植物的脾氣秉性。







他們採摘成熟的水中人蔘——芡實,作為最受孩子們喜愛的美食。




他們會去避開菱角身上的刺,拿來作為聊天閑談的零食,還發現了深藏在荷葉下面的秘密——藕片。大自然與人類相互玩著捉迷藏的遊戲,樂在其中。







陽光對於水下動植物就是溫暖的化身,當大部分水底生物對日漸稀缺的陽光心懷感恩時,這個身披花衣的傲嬌鬼,卻在水下的間隙處發揮著自己的秘密武器。


 


鱖魚,不同於其它的魚類,身形並非是一般的流線型,而是一種背部高聳,嘴角上揚的形象。







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道:鱖,蹶也,其體不能屈,曲如僵,蹶也。而這種奇特的造型也決定了它會作為一種游不快的魚存在於湖中。


 


鱖魚的成敗都取決於眼睛,眼睛的特殊結構決定了它的視力在暗處要比在明處敏銳1000倍。







當它們藏身於洞穴中時,利用敏銳的視力去逮捕小魚小蝦,達到果腹;而只要一不小心游到明處,那它可能就會被定格在人類的餐桌上——松鼠鱖魚。







因為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是各大餐館的熱門菜品。







另一方面,對於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中年少女來說是最佳的選擇,鱖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 







懂得食物之源,尊重食物,敬畏自然,學會珍惜,簡單生活。




高原上的溫柔熾熱




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冷的地域,非高原莫屬。




外表高冷令人難以接近的高原,擁有著最熾熱的內心。它將高山切割開,將窪地灌溉成湖泊,又用溫度烘托出森林和綠洲。







地處中國西北部地區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由於地殼在不斷地運動摩擦,它還在不斷地生長。




因為高海拔所帶來的氧氣缺乏和惡劣天氣,很少有生命能夠在海拔6000以上生存。也正因為這樣,生長在6000米海拔線上的

雪蓮花,

就更顯高潔和頑強。







因為雪蓮生長在極寒、極其缺氧的地區,使得人們相信這種花朵可以驅寒治療風濕。而除了藥用價值,西藏地區的人們也非常願意用花朵來形容姑娘的美麗。







不只是雪蓮花,還有貝母和冬蟲夏草等其它藥材,都因為生長在高原地區而被平原地區的人們格外推崇,這些植物不但是藥材,更是高原上的生存奇蹟。







它們也是生活在人類生存最極限環境中的精神寄託。它們的存在使得被冰雪和石頭所覆蓋的高原變得溫柔。







就像高原上家庭中的女人們一樣,給高海拔的家園不斷製造著溫暖,讓艱難的生存環境,變得有了人情味。




天生萬物,萬物滋養人類。




從90後的養生熱潮,到中年人人手一個泡著各種滋補品的保溫杯,再到被老年人奉為圭臬的各種保健品,都不難看出信奉食療的中國人對於飲食滋補的重視。




從種植、採摘到搭配烹飪,中國人有著自己的飲食養生哲學。




這種哲學

脫胎於自然,也終將歸於自然。

我們要對辛勤而智慧的勞動者感到敬佩,更要對不斷對人類加以饋贈的自然,心懷敬畏。




本文轉自「網易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分享全人類的知識。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微博@網易公開課。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關注網易噠噠 聚焦科普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 的精彩文章:

網易《噠噠》招線上作者,一起做有趣酷炫的內容
流感兇猛!這些自我防護措施,你必須要知道

TAG:噠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