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提起清朝,最先想到的四個字就是「康乾盛世」,這四個字概括了清王朝最鼎盛的時期。康熙乾隆都是難得的千古一帝,他們的功績在史書上記載了厚厚的一大疊,這二為皇帝分別佔據了史上在位時長第一第二的位子(一位61年,一位60年),可是反觀聖祖康熙爺的兒子,高宗乾隆的父親,清世宗雍正帝的在位時長不過區區13年,逝世之時也在處理政務。史學家評價雍正帝是最勤勉的皇帝,可是同樣的勤政愛民,事必躬親,康雍乾三位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呢?

  先論政事。康熙帝八歲登基,清朝初期的朝局雖戰爭不斷,政務繁雜,但康熙帝有一位賢明的皇祖母孝庄太后輔佐,順治帝死前給他留下的四輔臣在初期也給了康熙很多幫助。乾隆皇帝也不必說,他即位時國泰民安,政事順遂自然不必操心太多。反觀雍正帝登基時,由於康熙後期實施仁政,傳到雍正帝手中的清政府已經是一個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的爛攤子,他要除積弊,強皇權,推新政,這些政務除了一個十三爺的協助外,都需要雍正帝親力親為,所以即使都是勤政的明君,可是雍正帝的政務工作量要遠遠多於康熙和乾隆。

  再議躬親。雍正登基初期,任免補授地方官員特別是縣令的時候,他在一天之內將官員31人分成11批召見,決定任免補授,只因縣令是關係百姓生死的一方父母官,這種認真親為的精神就連聖祖康熙也是不及的。史料記載,雍正帝執政的十三年里,他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堅持每天親自批閱每一張奏摺。奏摺制度源於康熙,但是雍正皇帝把這個制度全力推行開來。數量上,現存的雍正硃批漢文奏摺35000遇見,滿文奏摺6600餘件,以雍正在位時間推算,他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這和康熙帝留下的幾千份奏摺作比,足見雍正帝的工作力度。質量上,「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這句在網上當成段子流傳的話,實則就是雍正帝硃批奏摺留下來的句子,比起乾隆帝硃批奏摺上的「覽」「知道了」,雍正帝批複奏摺上的文字加起來多達幾千萬字,平均下來每天近上萬字,有的奏摺上的批閱長達一千多字。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這位在位僅十三年的雍正皇帝,他沒有他皇阿瑪的天資聰穎,也沒有他兒子的順順遂遂,他死心眼,真性情,不會粉飾太平,他只會真抓實幹「以勤先天下」。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沒有他的起承轉合,清王朝應該傳不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他是清朝皇帝中的一個另類,也是封建時代帝王中的另類,但是他卻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就是這樣的漢子,一個為民生勵精圖治嘔心瀝血,活活累死在朝政上的漢子。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清史稿》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清康熙官窯青花瓷常見特徵及鑒定要領(圖)
桂北傳統村落(48)千古名村橋渡村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