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勒布倫:路易十四的首席御用畫師

勒布倫:路易十四的首席御用畫師

歡迎關注「盧浮宮博物館」官方微信

路易斯·特斯特林 ( Louis Testelin, peintre )

《夏爾·勒布倫肖像》 ( Charles Le Brun )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

1619: 出生於巴黎

1632: 進入弗朗索瓦·佩里爾 ( Fran?ois Perrier )的畫室學習

1642: 遊學義大利,和普桑 ( Nicolas Poussin )一起從里昂出發至羅馬,在義大利逗留期間,他為法國的總理大臣複製了許多古羅馬的遺迹,以及拉斐爾的作品

1648: 與菲利普( Philippe de Champaigne )一起,成立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

1661: 開始負責凡爾賽宮的裝飾

1664: 獲得「皇家御用畫師」稱號

1690: 逝世

夏爾·勒布倫 ( Charles Le Brun ) 1619年2月24號出生於法國巴黎, 父親尼古拉·勒布倫( Nicolas Le Brun ) 是一位雕塑師傅,一開始他跟隨父親學習雕塑,隨後在1632年開始進入弗朗索瓦·皮埃爾 ( Fran?ois Perrier )的畫室學習繪畫藝術。兩年以後他認識了人生中第一位重要的藝術保護人——法國總理大臣塞吉耶 ( le chancelier Pierre Séguier ) ,在他的引薦之下進入西蒙·武埃( Simon Vouet ) 的畫室學習, 隨後又進入普桑的畫室,並跟隨他一同去義大利遊學。

遊學回到巴黎後,勒布倫便開始接受大量訂單,這些訂單的成功使其名聲大噪,隨後於1660年被介紹進入宮廷內為路易十四服務,王室對他提出了各式各樣的類型創造要求:舞台設計,大規模的壁畫,花園的裝飾,掛毯的草圖,傢具以及物件的裝飾等等。他充沛的精力,無限的才能以及審美趣味都完美的符合路易十四的口味,所以不久之後,他被授予了」皇家首席御用畫師「的榮譽。其中他為凡爾賽宮的鏡廳以及盧浮宮的阿波羅畫廊所做的設計裝飾尤為出名。

尼古拉斯·德·拉吉利爾(Nicolas de Largillière)

《夏爾·勒布倫肖像,首席御用畫師》

(Charles Le Brun , premier peintre du roi)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Franck Raux

遊學回到巴黎

勒布倫(Charles Le Brun )

《總理塞吉耶的肖像 》( Le Chancelier Séguier ), 約1655年

布面油畫,295 x 351厘米

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Hervé Lewandowski

在跟隨普桑同游義大利之後,勒布倫在1646年回到巴黎,並融入到一批古典繪畫藝術家的圈子,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兩年後,成為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機會為教會服務,在宗教氛圍的影響下,他開始採用一種嚴謹的,充滿著象徵意味以及考古般的準確性藝術語言來進行創作,同時也接受越來越多的訂單,除了教堂裝飾外,還有巨幅肖像畫。

這幅《總理塞吉耶的肖像》是他為法國總理皮埃爾·塞吉耶 ( Pierre Seguir,1588-1672 )而創作的, 塞吉耶總理是勒布倫的主要保護人之一。為了表示對這位慷慨贊助人的感謝和忠誠,畫家在畫中把自己表現為他的僕人,手舉著威嚴的華蓋——象徵著總理大臣的威嚴和權利。

這幅作品在肖像畫的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肖像,它的尺幅巨大,同時呈現的人物數量也不少:總理大臣身著華服騎在馬上,周圍伴隨著眾多的侍從和僕人。此外, 勒布倫並沒有詳細的描繪任何具體情境的細節,就好像這幅巨大的肖像畫並不想描述說明任何特定的事件。

但當我們了解到這是總理府的一個計劃後,這些不尋常的特徵都能得到解釋。這個計劃是通過用華麗的巨幅肖像畫來表現每位總理府官員,以此來展示總理府的榮耀。事實上,作品的細節也都在展現這種榮耀:金黃色的色彩主要是為了展示輝煌的一面,並且畫家試圖營造一個莊嚴的氛圍,強調了光在金色服飾上閃耀的效果,伴隨著背景浮動的雲層,整個畫面就像是一個隨著勝利的號角凱旋而歸的英雄人物。

開始為路易十四服務

勒布倫

《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亞歷山大的凱旋》

(Entrée d"Alexandre le Grand dans Babylone ou Le triomphe d』Alexandre)

1665年,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Daniel Arnaudet / Gérard Blot

在1661年財政總管尼古拉斯·富凱(Nicolas Fonquet)倒台被捕後,路易十四找到了勒布倫成為他想法的新詮釋者。他讓勒布倫成為宮廷內首席畫家,並授予他貴族頭銜,成為皇家哥白林掛毯製造廠的董事。

勒布倫為路易十四繪製了四幅關於亞歷山大主題的繪畫,描繪了亞歷山大的歷史: 《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在格蘭尼克的通道》,《阿貝拉之戰》以及《亞歷山大和多孔狀》。亞歷山大是在伊蘇斯之戰中戰勝大流士的代表人物,這個英雄人物能夠象徵性的代表君主的特性,通過這種方式,勒布倫闡釋了偉大統治者的美德。1673年的沙龍展上展出了這四幅作品,隨後這些作品在勒布倫的帶領之下,在哥白林製造廠中製成掛毯。但是這些作品是否從一開始就是為製作掛毯而作的,我們無從得知。

在這幅《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中,戰勝的亞歷山大站在一輛由兩頭大象拉著的戰車上,進入了巴比倫,我們可以從背景中看到他的空中花園。

細部:

《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亞歷山大的凱旋》

(Entrée d"Alexandre le Grand dans Babylone ou Le triomphe d』Alexandre)

1665年,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Daniel Arnaudet / Gérard Blot

阿波羅畫廊的設計方案

阿波羅畫廊,盧浮宮博物館

(La Galerie d"Apollon au Musée du Louvre)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Hervé Lewandowski

阿波羅畫廊的起源是盧浮宮的小畫廊,1661年2月6日,在小畫廊排演芭蕾舞劇的時候不幸發生了火災,地板以及周邊的裝飾都遭到了損壞。於是就有了重建這部分建築的必要,路易十四便委託建築師路易·勒沃(Louis Le Vau)來負責,而勒布倫則受到委託來負責設計建築的內部裝飾。

勒布倫設計了一個複雜,充滿幻想的題材——「太陽的賽跑」,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太陽神阿波羅和時間賽跑,不僅描繪了時間老人,同時也描繪了十二星宿的擬人形象;另一個是太陽神阿波羅與空間賽跑,通過參照來將大地,水和整個世界擬人化。而勒布倫本人也為這個題材繪製了兩幅作品:《黃昏/睡神》以及《夜/黛安娜》。可惜的是勒布倫並沒有時間去完全實現這個計劃,而已經完成的關於太陽的恩惠,永恆以及包羅萬象這部分題材的內容,顯然是為了歌頌路易十四的美德和不朽。勒布倫為傳統題材創造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即運用幻象的擬人手法和洋溢的情感來表現傳統題材。此外,勒布倫還設計了阿波羅畫廊的地毯,地毯與天花板主題相互映照。

夏爾·勒布倫

《夜/黛安娜》,(La Nuit ou Diane)

創作於1664-1677之間

盧浮宮博物館,阿波羅畫廊天花板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夏爾·勒布倫

《黃昏/睡神》,(Le Soir ou Morphée)

創作於1664和1677年間

盧浮宮博物館,阿波羅畫廊天花板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夏爾·勒布倫設計

《阿波羅畫廊地毯》(1664-1667)

(Tapis tissé pour la Galerie d』Apollon Paris)

材質:羊毛和亞麻

由西蒙·勞德特工作室製作(Fabriqué par l』atelier de Simon Lourde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勒布倫代表了路易十四統治下中央集權的藝術訂單:從17世紀60年代到他去世,君主制度下的肖像程式都由他所掌控。作為學院的首要負責人,勒布倫所創立的程式不僅為皇室畫師提供摹本,在同時代雕塑家,裝飾師和編織工的皇家訂單上的主題和文學風格上(也被稱為「路易十四的古典主義」),也刻下了藝術家自己的印記。

晚年,皮埃爾·米納爾(Pierre Mignard)替代了勒布倫的位置,他便逐漸淡出公眾的視線,但本人依舊得到國王的欣賞。1690年2月12日他因病在巴黎家中去世,死後被埋葬於巴黎的聖尼古拉·杜·霞多麗教堂。(Saint Nicolas du Chardon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盧浮宮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謝弗:浪漫生活
席里柯:重現美杜莎之筏

TAG:盧浮宮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