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州新增這兩家4A級景區,你去過嗎

我州新增這兩家4A級景區,你去過嗎

康巴傳媒(本網記者 綜合)

日前,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公布4A級旅遊景區名單,同意批准15家景區成為國家4A級景區,其中我州石渠縣鄧瑪濕地景區真達神鹿谷景區入列公示名單。17日,公示期已過,我州正式新增兩家4A級景區。

石渠縣

鄧瑪濕地景區

真達神鹿谷景區

你去過嗎?

世界最美濕地

千年唐蕃古道

石刻藝術王國

吉祥太陽部落

······

鄧瑪濕地景區

位於我州石渠縣洛須鎮,景區面積為38.5平方公里,景觀資源豐富、涉及8大主類、21個亞類、49個基本類型。涵蓋濕地、河流、森林、珍稀野生動物、高原藏寺、唐蕃古道、康巴風情等旅遊資源。景區以山脊和河流為界,橫跨洛須、正科兩鄉鎮,主要由洛須場鎮、金沙江河谷風光帶以及正科濕地三部分組成。

金沙江河谷風光帶

金沙江河流濕地屬於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發育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作為長江上游,它維繫著長江源頭的生態平衡,生態區位十分重要。

金沙江第一灘有著近20公里長,均寬一公里的沙灘景觀長廊。其濕地生態系統保存自然狀態,破壞少,生態環境優良,水體質量優。

金沙江河谷兩岸是美麗的藏鄉田園,七月,各地油菜花紛紛謝幕,這裡卻盛開四川最晚的油菜花,金沙江河谷一片金黃,十分壯觀!

正科濕地

石渠濕地屬於我國獨特的青藏高原高寒濕地,起源於第四紀末次冰川冰磧湖泊的退縮,是四川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寒濕地群,具有極高的濕地生態研究價值。

鄧瑪濕地是石渠高寒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大量的瀕危珍稀野生物種,並孕育著多種珍稀植物,總共有47科165屬441種野生維管束植物。

生存在境內濕地的珍稀鳥類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中華秋沙鴨、灰鶴等。

紅花綠絨蒿

廣布紅門蘭

裂瓣角盤蘭

黑鸛

中華秋沙鴨

灰鶴

2001年為防沙而打造的近兩萬畝沙棘林人工濕地,整體規模宏大,視覺衝擊震撼。境內還生長著四川唯一的野生枸杞林。

全球環境中心(GEC)主任Faizal Parsh表示,石渠濕地是他見過的世界最美濕地之一,生態價值非常高!

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用兩句話概況石渠濕地:第一,石渠是世界上最美濕地之一;第二,石渠是中國最重要的高原濕地。

唐蕃石刻

洛須境內發現的唐蕃石刻有多處,唐蕃石刻保護完好。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照阿娜姆摩崖石刻,其石刻造像與藏文題記,是唐蕃古道途徑洛須的重要歷史信息。

在照阿娜姆刻下的三尊佛像,中間大、兩邊小,中間的叫澤巴麥,意即長命,專司人間長命的菩薩,右邊的叫啪巴先了熱,是念嘛呢的菩薩,左邊的叫香郎多吉,是防止災害保護平安的菩薩,佛像四周刻有藏古經文,但不解其意。

專家讚譽洛須唐蕃石刻:「石渠唐蕃石刻的新發現對研究唐蕃時期的文化交融提供了新資料,填補了青藏高原東部唐蕃古道走向、文成公主進藏路線考證重要環節的資料空白。2014年4月9日,石渠縣唐蕃石刻考古終評為『2013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經專家認證,石渠是唐蕃古道南線的重要驛站和核心地區,景區所在的洛須鎮是唐蕃古道南線途徑的重要節點。

志瑪拉宮

志瑪拉宮位於石渠縣洛須鎮,離縣城有72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這裡氣候宜人,空氣清凈,四群周山環抱,樹木成林,自古以來有「青稞之鄉」的美稱。志瑪拉宮又名隆塘志瑪拉宮,隆意為黃牛,塘是指壩子的意思,志瑪拉宮意為度母廟。

志瑪拉宮是康巴地區著名的四大度母廟之一,其收藏的三尊度母像為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入,價值連城。寺廟建築與寺內收藏的文物法器保護完好。

洛須場鎮

洛須鎮是史詩《鄧瑪青稞宗》所述情節的發生地,同時也是格薩爾王大將鄧瑪的故鄉。

鄧瑪紀念館

洛須鎮擁有上萬畝獨具特色的高原農業景觀帶,這裡是石渠唯一的半農半牧鎮,生長著高原難得一見的蘋果、西瓜、番茄、茄子等瓜果蔬菜。

當地的康巴藏族文化豐富多彩,其飲食文化、民間歌舞、民居服飾等皆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景區通過舉辦賽馬活動、歌舞表演、民俗活動、節慶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強化景區的文化主題。

旅遊交通

鄧瑪濕地旅遊景區位於石渠縣洛須鎮,地處金沙江上遊河谷北岸,與西藏江達縣鄧柯鄉隔江相望,距離石渠縣城75公里。

市場吸引力

景區資源分布錯落有致,自然與人文資源相互補充,旅遊資源實體疏密度優良,旅遊資源基本類型超過40種。國際考察團與專家來訪;省州領導的高度重視;各類主流媒體對鄧瑪濕地旅遊景區的關注;遊客信徒參觀朝拜,對鄧瑪濕地旅遊景區滿意度極高,紛紛表示洛須是石渠的江南;國際國內專家對景區典型的金沙江河流濕地以及歷史悠久的唐蕃石刻文化給予了極高的讚譽!

真達神鹿谷景區

真達神鹿谷生態旅遊景區位於石渠縣真達鄉,平均海拔3500米。景區面積53.24平方公里距縣城180公里,地處四川省金沙江上游自然保護區,西接青海省玉樹州,是青、川兩省交接之地。

地勢特徵為曲線形北高南低,山巒起伏,溝叉縱橫,典型的季風高原型氣候特點,造就了真達谷底干曖,山頂冷濕嚴寒,全年可見積雪的自然環境。

景區位於四川洛須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內有大量珍稀野生動物,其中包括1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4種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唇鹿之鄉雪豹岩羊共生

景區內常常可見白唇鹿、岩羊、磐羊在河邊飲水。白唇鹿,因其唇端、頰後、額頭至喉部長著似雪的細毛而得名,是僅存於青藏高原的珍稀野生動物之一,被當地人視為神鹿。

據中外專家考察認定,石渠境內金沙江流域的高山生態區,白唇鹿種群數量在11411-13693頭之間,種群密度達到了7.35-8.81頭/km2,是世界上白唇鹿分布數量最多、種群最大的區域,其中最小的種群有30多隻,最大的種群達400多隻。因此,地處金沙江上游的真達,也被譽為「白唇鹿的故鄉」。

在真達鄉,白唇鹿常常光顧的地方是一座叫嘎悟寺的尼姑庵。這裡依山傍水林木蔥蘢,出家人又樂善好施愛惜生靈,白唇鹿因此成了庵里的常客。

雪豹,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因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而得名,是一級國家保護動物。1972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納入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單。因常年生活在高海拔裸岩和荒漠地帶,喜獨行,行蹤飄忽不定,雪豹又被稱為「高山幽靈」。

不過,在真達,「高山幽靈」並不難尋,還曾多次走進牧民的視野與生活。2008年、2013年,5年時間中,真達牧民先後兩次看見雪豹。2015年11月,真達鄉10餘名鄉親,合力救治了一隻在覓食時受傷的小雪豹。 2017年9月,護林員曾在景區內發現三隻雪豹幼崽,引起轟動。

岩羊,被稱為「岩壁上的精靈」,是極其珍貴的野生瀕危物種,屬於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岩羊警覺性非常高,多數時候,人類難以接近。然而,在真達大群岩羊經常可見;在這裡,它們的基因,似乎還沒有寫入對人類的恐懼。

國家非遺,自然人文縮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達鍋莊出自真達鄉,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真達鍋莊屬於大型鍋莊。舞者多則上百人,動作以快為主,男子舒展奔放,明快粗獷;女子則剛中有柔,剛柔結合,是極具濃厚民族文化特色和獨特地方風格的歌舞文化。

而真達鄉境內建於1269年的嘛達寺,呷吾寺 、娘吉神山、古烽火台、以及古磨坊等諸多景觀,濃縮了青藏高原難得一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

真達鄉嘛達村嘛達寺

保存在真達鄉嘛達村嘛達寺內護法殿內的明代畫壁和泥塑

保存在真達鄉嘛達村嘛達寺內的明代壁畫

古磨坊位於當巴村則曲河邊,沿河而建,一渠清水沿田埂,借用水道河流的力量推磨碾米碾麥,用水磨碾推的糌粑清香味濃。水磨坊不僅是農耕文明歷史長河中的重要碾磨方式,也是牧區百姓的一種主要生活生產工具。

真達甲日的古烽火台,是嶺國時期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當時重要的軍情傳遞點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烽火台的主要功能是如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快速傳遞消息。

烽火台、古道

呷吾寺由活佛絨卡學翁姆建於十八世紀末,是一座噶舉派寺廟。寺廟修於真達鄉山林之中,走近古寺有一種曲徑通幽,深山古剎的感覺。

呷吾寺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真達鄉利用當地盛產黑青稞的優秀,開發出水磨糌粑、青稞粥、真達快餐糌粑等藏式風味美食,並種植了千畝油菜花田;同時大興基礎設施建設,382套歐式別墅拔地而起,完善境內交通,四通八達的鄉道村道,與28公里外的玉樹高速公路,以及60公里外的玉樹機場,構建起了便利的交通網路。

旅遊交通

改建了真達遊客中心至景區普瑪觀景點之間40公里主幹路,提升完善景區內的游步道體系,對破損路、「斷頭」路、「迂迴」路等不合理線路進行了優化改造,提升了景區可進入性及遊覽的合理性、安全性。

景區服務

目前真達神鹿谷生態旅遊景區已建成3A旅遊廁所1座、生態移動廁所2處;利用生物發泡技術,保證旅遊廁所在冬季的正常使用;

在遊客中心設置郵政服務點及遊客購物點,為遊客提供景區紀念封、明信片、青稞、蟲草、氂牛肉等特色產品服務;移動、電信實現信號全覆蓋,保障景區通訊信息暢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孜日報康巴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甘孜日報康巴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