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母子連心不是一句空話,母親分離焦慮誰能懂?

母子連心不是一句空話,母親分離焦慮誰能懂?

十月懷胎,經歷了陣痛及分娩過程所有的痛苦與歡樂的母親,早已與孩子緊緊聯繫在一起。當寶寶還在母親體內時,胎兒通過胎盤從母親體內獲得營養;而寶寶出生後,吸吮著母親乳汁。

孩子未出生時,准媽媽就會和胎兒進行互動;而孩子出生後,在嬰兒期與母親的皮膚接觸過程中,當嬰兒吸吮乳房時,擁抱和肌膚接觸等親密的行為會使大腦分泌催產素,這種激素可以使接觸雙方相互依賴與信任,心情得到放鬆,獲得幸福感,甚至可以緩解壓力。

母嬰依附就這樣緊密相連,並與日俱增。

我們知道寶寶在6個月以後就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寶寶離不開媽媽,當媽媽想要離開的時候寶寶非常焦慮,通常寶寶的表現是哭泣。

而媽媽們也有分離焦慮,比要上班了,要送孩子去學校了等等,媽媽就開始不時焦慮,焦慮不在家孩子會怎麼樣,焦慮他會不會好好喝奶,好好睡覺,焦慮……

有太多太多的媽媽都會表現出一些不愉快的情緒,如擔心、悲傷、內疚和焦慮,寶寶也會哭叫和吵鬧,這就是母親(母嬰)分離焦慮。

母親分離焦慮現實案例


母親分離焦慮正常嗎?

出現母親分離焦慮往往都是母親面臨與嬰兒短暫分離的情況,中度及以下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而且很容易理解,這反映了母嬰之間的健康的安全依附關係。但嚴重的、持續的分離焦慮則表示母親可能存在產後心理問題,會影響到母嬰心理健康和家庭關係。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存在高水平分離焦慮?

其實判斷是否是嚴重的分離焦慮很簡單,這種焦慮是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孩子眼看就懂事了,自己的焦慮程度還是沒有減輕,這就需要特別警惕了。

如何應對母親分離焦慮?

出現母親分離焦慮是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的體現,應當多角度看待分離這件事:


當需要和孩子短暫離別時,應當以某種形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要暫時不在他身旁,突然消失會導致孩子的分離不安全感,這可能存在遠期的負面影響。另外母親還應當為短暫分離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說找孩子熟悉的親人照顧或者自己信任的人照看,從而消除或減弱母親和孩子對分離產生的不安全感。


寶寶需要對外界進行探索。母親要不斷調適孩子對自己的依附和對外探索之間的平衡。平時可能很多母親都過多關注「離開」帶給孩子負面的東西,而忽視掉短暫分離帶給孩子的積極因素。最佳的照護者是在與孩子分離的情況下,不斷考究孩子的能力和需求,對自身的照護行為進行調適,從而促進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母親分離焦慮來自於「分離」導致的不能保護和安撫孩子的內疚情緒和被替代的恐懼感。母乳餵養作為母嬰聯結的紐帶,可以很大程度地緩解分離焦慮,對母嬰雙方心理都有補償和安撫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孩兒健康就是樂 的精彩文章:

TAG:孩兒健康就是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