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慈禧掌權48年,臨終遺言居然是「以後勿使婦人干政!」

慈禧掌權48年,臨終遺言居然是「以後勿使婦人干政!」

對慈禧這個歷史人物,人們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早已固化下來的負面形象,一個獨攬大權、昏庸無能、保守落後、惡毒刻薄的「老佛爺」。

陌生的是,在掌控清王室最高權力、影響國家命運的48年中,除了接近妖魔化的臉譜形象,她在歷史的舞台上究竟做了些什麼?還有哪些更加生動而接近事實的記錄,能夠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的慈禧。

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經歷了前所未有之變。面對強大的傳統觀念和制度籠罩下,一個普普通通的葉赫那拉·蘭兒,從27歲開始就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局面,把那些飽讀詩書的男性政治精英操縱在股掌之間,不能不佩服她的卓越才幹和傑出能力。

1860年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皇帝準備倉皇出逃。身為懿貴妃的她,從帷幕後面堅定地站出來,冒著違反祖制的危險,極力反對這個懦弱的決定。一個後宮女子在政略上的堅定判斷,與王公大臣的驚慌失措形成天壤之別,足以讓滿朝文武官員錯愕蒙羞。

咸豐死後,顧命八大臣意圖專權。他們醉心於先皇的託孤之威,卻沒有想到僅有27歲的慈禧太后卻另有高招。她聯合慈安太后,快馬加鞭回到北京,僅用3天便聯合奕訢,閃速逮捕八大臣,顛覆了咸豐一手留下的權力中心。

在這場鬥爭中,慈禧她只殺了為首的3個大臣,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而已,並且當眾焚毀了從三大臣家搜出來的政治信件,從而使大批官員都鬆了一口氣,穩定了局面,安定了人心。

燒毀信件以安人心的做法,頗有當年曹操官渡之戰勝利後的寬大之風。歷史也反覆證明,在政治鬥爭中不宜殺人太多,這是一個高明政治家的必然選擇。慈禧做到了。

毫無疑問,作為實際最高決策者,慈禧是洋務運動的最大後台。在她的支持下,派出留學生,興辦新式工廠,建設新式軍隊。在她統治的最後10年,政治改革也在推行,準備採用君主立憲政體,改革範圍甚至比康有為當初設想的還要廣泛深刻,手段也比戊戌變法更切實有效。在歷史的局限性下,任何過於苛刻的要求都是不夠客觀的,任何的進步都是一點點努力換來的。至少,慈禧的所作所為,勝過晚清的任何一位皇帝。

咸豐皇帝的懦弱與那個時代、那個地位很不匹配。成天除了聽戲就是喝個爛醉,毫無在乎內憂外患,甚至失去對列祖列宗的敬意和愧疚。這樣的男人往往最需要和欣賞個性堅強的女子,甚至產生不自覺的依賴。慈禧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頂了上來,咸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因而大臣們多對葉赫那拉氏不滿。不滿歸不滿,卻無人可替代她的位置。

但同樣的局限在於,慈禧的這種精明強幹,停滯在一種封建家庭主婦層面,許多時候,她召對大臣更像是親戚們嘮家常,而不是政治家們之間的對話。她盡可以籠絡住一般貴族大臣,牢牢抓住核心大權,在世界大勢前卻反應遲鈍,無法實現更大的突破與振奮,更不可能以更大的熱情和責任感去改變國家。

作為一個強勢的女人,慈禧的最大失誤和敗筆是對後代的教育。對親生兒子同治,她任由母愛泛濫,過分嬌縱,以至於使同治成為滿清12帝王中最沒出息的一個,自制力奇差,整天熱衷於微服出遊,泡茶館妓院。這樣一個任性子弟,就算把國家大權交到手裡,也無法讓人放心。

然而到了光緒身上,又矯枉過正,管束過嚴,教育出一個內心懦弱、性格衝動的孩子。這樣的繼承者實在無法承擔起拯救破敗帝國的重任。慈禧對接班人塑造和教育的失敗,無疑是葉赫那拉最大的敗筆,也許也正應了大清帝國的最終命運。

當慈禧彌留之際躺在病榻上時,不知她心中是否還牽掛著帝國權力鬥爭的刀光劍影?不知她如何檢視自己無比輝煌而又充滿爭議的一生?

最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慈禧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以後勿使婦人干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須嚴加限制。

儘管有許多出色的表現,可是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涉足政治最終是不成功的,而且這種失敗的成本太大、太不可承受,大清帝國已無藥可救,無力回天。

她希望別人不要效仿她,而要做一個本分的女人。可是,如果她不涉足政治,怎麼可能把女人做得那麼風光?她給不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陵笑俠 的精彩文章:

回家,回家,空軍烈士魂歸故里!用生命收穫萬人敬仰

TAG:蘭陵笑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