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肢發麻,你可能遭遇「血荒」!華夏古方,養活你的血脈

四肢發麻,你可能遭遇「血荒」!華夏古方,養活你的血脈

本文理論依據:《金匱要略》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的話題,從身體麻木說起。

說起這身體發麻,到了一定年齡的人,恐怕多多少少都有所體會。這發麻,可在肢端,可在關節,可在軀幹,也可以在頭皮。總之,身體一旦發麻,總會給我們不詳的預感。

可能正因如此,本訂閱號每次說起這個話題,總會引起看官們的熱烈反響。

其實,對於肢體發麻這件事情,祖國傳統醫學是非常有體會的。她用一個詞來將概括形容——「血痹」。

好一個「血痹」!我們都知道,中醫里有「骨痹」一詞。骨痹,就是骨頭出了問題。血痹,則是指血液出了問題。具體講,就是肢體麻木、肌膚不仁。 所謂的肌膚不仁,實際上就是肌膚感覺遲鈍甚至消失。

古人的觀察力的確了得——不是嗎?有相當多的患者,起初就是肢體發麻,然後再發展一段,就表現為皮膚觸覺不靈敏,有的甚至感覺自己始終在戴著手套。

那麼,這個「血痹」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用我們老百姓的話講,根源就是氣血太少,營衛虧虛,身體在「鬧血荒」。

原來,我們的血有濡養的作用。身體肌膚感覺正常,觸覺靈敏,靠的就是血液的濡養。如果說我們氣血虧虛,就會形成了營衛不和、正氣不足的局面。這個時候,外邪,比如風寒之邪,就會趁虛闖將近來,賴在經脈里不走,這就是所謂「邪客經脈」。受病邪的影響,本來就虧少、滯澀的氣血就更加虛弱了。於是,我們的肌表進一步失去濡潤,進而產生了麻木不仁。不過這個時候,患者大多沒有痛感。麻木不仁而無痛,這是血痹的一大特徵。當然,也有一些人,會伴發痛感。這是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所致,和血痹本身有聯繫,但是也有區別。

另外,由於受風寒之邪的影響,我們還會有一點畏寒怕風。這是營衛不和的典型表現。這個時候患者的脈象,大多是微澀而緊。脈微,這是陽氣不足。脈澀,這是血行不暢。脈緊,這是身體里有寒邪的表現。

我們中國的傳統醫學,為什麼會對這類病有如此深刻的認識?說到底,還是由歷史條件和生活環境所決定。在古代,氣血不足、營衛不和者太多了。這就造成寒邪客於經脈的現象時有發生。患者肢體麻木的癥狀,十分常見。因此,醫者不得不認真研究。

那麼,我們的祖先又該如何調治呢?

在這裡,我們依然要說到漢代名醫張仲景。他有一張方劑,被收錄在《金匱要略》裡面。這張方劑,雖然只有區區五味葯,但是卻化解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肢體麻木之苦。

這張方劑,在中醫學裡面太重要了。它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9克,芍藥9克,桂枝9克,生薑18克,大棗4枚。水煎服即可。此等用法用量,我們選錄自《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方劑學》。

首先,我們得把闖進來的風寒之邪化散掉。怎麼辦呢?主要用黃芪和桂枝。黃芪,能夠固表實衛。桂枝,可以溫通經脈。桂枝在黃芪的配合下,可以益氣、振奮衛陽。黃芪在桂枝的配合下,可以固表而不留病邪。這兩味葯,桂枝負責溫通而「清掃病邪」,黃芪負責實表而「關好大門」。兩相配合,益氣溫陽、和血通經、寒邪不侵。

接下來看芍藥。芍藥能養血、斂陰、合營。方才說過,血痹一病,關鍵在於營衛不和、氣血虧虛。血虛在這裡面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說芍藥這味葯,就專門幫助我們養血合營。芍藥配上前面所說的桂枝,則是典型的調和營衛的葯對。

然後看生薑和大棗。生薑和大棗,都可以健脾,固護中焦,生養氣血。我們知道,這營衛之氣,根子就在脾胃。因為脾胃是化生氣血的根源。生薑和大棗用在這裡,說到底,還是通過健脾胃來調和營衛,增加肌表的氣血。同時,生薑的發散之能配合黃芪、桂枝,有利於驅散外邪。大棗配合桂枝和芍藥,能夠更好的養血合營,調和營衛。

總而言之,這五味葯,簡簡單單、平凡質樸,卻容溫、補、通、調四法於一身,充分體現了仲景先師立方的精妙。通過它,患者血虛得補,氣虛得固,氣血通暢,營衛調和,血痹自除。

那麼,啰啰嗦嗦說了這麼多,此方到底能夠治療什麼疾病呢?用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那可真是太廣泛了。比如說末梢神經炎的,肢體麻木,皮膚感覺不靈敏,好的,我么可以用它。比如說雷諾氏病的,指尖又麻有冷,顏色發紫,好了,我們可以用它。再比如風濕、類風濕、頸椎病、肩周炎、女子產後身痛、中風後遺症等等,都有用到它的機會。另外,像失眠、盜汗、心悸、慢性鼻炎、胃痛、痛經等等,只要經過仔細辯證,發現患者屬於營衛不和、氣血虧虛、正氣不足、寒邪客體而惡風寒的,基本都可以加減化裁。因此,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辯證要點,就是四肢麻木、身體不仁、微惡風寒、舌淡,脈象微澀而緊。

總而言之,仲景先師用區區五味葯,化解了很多人的難題。這充分體現了中醫在質樸中蘊藏偉大,在簡約中蘊藏精深的特點。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怎能不好好品味、認真領會呢?

今後,再遇到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麻木不仁,您是不是就心中有數了?

文中方劑,看官需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全文完。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風,不只發生在腦子裡!這些地方中風,個個後果嚴重
兩味葯秒降血壓!越早用越好,每天只需服一次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