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回家像做客?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回家像做客?

Jeb

24

不求回家相敬如賓,

但求家中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本文字數:1519

閱讀時間:4分鐘

你還在家嗎?我快走了。

一轉眼,這個不長不短的春節假期就過去了。或許你並沒有怎麼停留,就已經離開家了,又或許你正在收拾行李,馬上也就要走了。

家人送我們離開的樣子,就像是送走了最珍貴的一位客人。

01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他們可以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曾經那是我們天天都要回去的家,現如今也越來越少有我們的身影;曾經那是我們想要離家出走的家,現如今也不得不遠離家鄉;曾經那是我們共同的家,現如今也慢慢成為父母的家。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覺,這種叫做回家像做客的感覺?

02

小貝初五那天下午就走了。

初四那天,我們高中的幾個小夥伴有一場聚會。我見到小貝的第一句話是,「小貝,現在你家裡人現在允許你隨便出門了啊。」小貝笑了一下,「早就不管了。」

還記得在中學年代,小貝每次和我們聚會,都要帶上幾本書,裝作一副去同學家交流學習的樣子,不知不覺中,這種略顯拙劣的招數,已經派不上用場了。

那天小貝和我們說,希望大家可以幫給她介紹個男朋友,我說,這是父母逼你了嗎?小貝說,我爸媽根本就不管。原來只是不斷長大的年紀,在反覆地提醒著自己,你已老大不小了。

回去的時候,小貝說,晚上家裡有幾個親戚來她家吃飯,說是要在臨行前送送她。

03

梅子出嫁的時候,一家人哭成一團,即使她的娘家不過相距百米,其實想回去,每一天都可以。似乎很多人都是這樣,結婚之後,回娘家慢慢也成為了一種做客。

前段時間,看到梅子在朋友圈裡說,今晚帶著小孩回家,老爸老媽怕孩子凍到,當天下午去買了空調,剛剛才裝好,並且表達了自己的感謝。

如此暖心的行為,可是在我聽到後,卻有那麼一絲絲彆扭,我能夠理解這是長輩對孩子濃濃的愛,不過,你是否能夠品味出這份愛里所夾雜的生分嗎?

本是最最親密的一家人,卻要像是對待貴賓一樣招待。那個本屬於我們的家,卻需要努力地吸引我們,看到家裡人那麼儘力地討好我們,作為子女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回家的次數太少了。

04

分享一個關於我自己的小故事。

在我們家是我父親掌勺,他在家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三餐。於是乎,在每頓飯後,他都會固定性地問我,有什麼想吃的嗎。

有時候我會說一兩個,但大多數情況下,我的回答都是「隨便」、「都行」,因為確實沒有什麼特別想吃的。有時候,父親也會繼續追問,一定讓我點一兩個菜,慢慢地,我會顯得有些不耐煩。

直到有一次我鄭重地和父親說,「你知道嗎,只有下飯店才是需要點菜的。」父親得意洋洋,開玩笑地說,「你回家也能享受五星級酒店的待遇。」

「可這是我家,我為什麼要像是做客呢?」我留下一句話,兩個人都不說話了。

05

長大後,我們各奔東西,行走於陌生的城市,忙碌於繁瑣的生活。自然而然,我們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少到一年到頭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少到你回家的次數像是一個客人,少到你在出租房裡會比家裡時間長。

長大後,我們難得相聚,因為在一起的時間太過短暫,使得家人團聚變得更加珍貴,而這種珍貴又使得父母倍加珍惜,慢慢地,他們會刻意地去做到更好,這是一種愛,可是也失去了家裡原來的味道。

長大後,我們擁有更多,我們走過繁華,步入紅塵,遇見更多的繽紛多彩,父母能給我們的越來越有限,他們怕失去我們,怕我們煩他們,更怕我們不回去了,曾經耀武揚威的他們,變得是那麼的小心翼翼。

06

家是什麼地方,就是當你累了的時候,直接就可以躺下休息;就是當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放聲地哭泣;就是當你不經意間想念了,隨時都可以回來。它不是驛站,不是賓館,不是酒店,家是你是心靈的歸屬,永遠的港灣。

不求回家相敬如賓,但求家中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圖片轉自人民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木無果 的精彩文章:

我的蛙,下次旅行能不能帶上我

TAG:夏木無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