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又放衛星了,誰還記得iridium和GlobalStar?

馬斯克又放衛星了,誰還記得iridium和GlobalStar?

北京時間2018年2月22日晚上10點1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利用獵鷹9號中型運載火箭成功將三顆衛星送入太空。

網路上又響起一片喝彩之聲,聲威不亞於當年穀歌WiFi氣球上天,要不是區塊鏈的"三點鐘"消息頻出,恐怕太空寬頻早就成了媒體第一熱點。

互聯網圈討論太空寬頻,除了稱讚馬斯克是科技狂人,多是琢磨著翻牆;通信圈則忙著計算無線頻譜、網路容量,在技術層面論證太空寬頻網路的可行性。

我覺得咱先別扎到具體的技術問題里,還是先回味一下當年的銥星和全球星系統,再來討論下馬斯克到底能帶來多大程度的改變吧。

上個世紀90年代,話音是最核心的通信業務。那時候移動通信嶄露頭角,最先進的國家也僅僅處在從模擬行動電話向數字行動電話過渡階段。所以衛星移動通信作為一個獨立產業,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Iridium satellite)和全球星計劃(Globalstar)進入了公眾視線。

"銥"是原子序數為77的化學元素。上個世紀摩托羅拉提出"低軌移動衛星通信"計劃時,最初的設計是11條軌道,每條軌道上7顆衛星,衛星總數和"銥"的原子數一致。所以即使最後實施時每條軌道上僅用6顆衛星,這一商業計劃最終仍被稱為"銥星"。

銥星計劃的主要使用場景是:當地面上的用戶使用衛星手機打電話時,該區域上空的衛星在確認使用者的賬號和位置後建立通話連接,通過衛星之間的通信層層轉達到目的地。

銥星的接續可以簡單的這樣圖式:

由於銥星系統具備星與星之間通信的能力,當用戶通過手機打電話,可以通過星與星之間的連接,在海外落地。所以理論上銥星並不一定需要得到政府授權,你拿手機在地球上任意一個地方打電話,可以繞過所在地的通信網路,通過銥星系統直達目的地。

另一個低軌移動衛星通信系統叫全球星計劃,包括美國、英國、法國、韓國、德國等多國公司組成了全球星--LP集團公司,制訂並推行"全球星通信衛星計劃"。全球星計劃的完整網路由56顆衛星組成,其中48顆為工作星,每8顆一組,分布在6條衛星軌道上。

與銥星系統的使用場景略有不同,全球星系統主要完成衛星手機與地面通信的轉接,後續的接續和通話仍以地面通信為主。所以全球星系統的衛星覆蓋全球,但是只能在有地面站的國家裡,才能使用全球星電話。

比如同樣在中國撥打美國的電話,銥星系統的接續過程是:

手機——銥星——銥星——美國地面站——美國通信網——用戶。

而全球星系統的接續過程則是:

手機——全球星——中國地面站——中國通信網——美國通信網——用戶。

全球星系統在技術上最大限度地依賴現有地面通信網路,因此可以將資費做到較低水平(每分鐘不到1美金);相對而言,銥星系統的技術難度更高,成本也更高,所以收費也更貴。

即便是相對便宜的全球星系統,資費也比所有2G、3G網路都貴;即便是貴一些的銥星系統,收費也比常規的衛星通信便宜。兩套移動衛星通信系統各自在全球各地拓展業務,同時也按計劃研發和發射衛星。

然而蜂窩移動通信的發展太快,移動衛星通信面對的市場環境發生了本質變化:還沒等到移動衛星通信網路布局完畢,運營商已經在地面鋪設幾十萬個基站來實現蜂窩移動通信的全覆蓋。同時運營商競爭激烈,通信資費迅速下滑。移動衛星通信的覆蓋優勢沒了,資費的劣勢盡顯。

2000年3月,銥星公司宣布破產。從銥星計劃的正式提出,到銥星公司提出破產保護,前後不到十年;從第一顆銥星發射升空,到脫離軌道自行毀滅,不足四年。銥星系統最高峰時也只有幾萬客戶,根本沒來得及觸碰到容量問題就終止服務,成了真正的"見光死"。

全球星的命運也沒有好多少。從公開的報道中,能看到北京地面站建成的信息;中宇衛星公司仍在開展業務,1349開頭的手機仍在賣,但是業務非常小眾化,與當年的遠大理想相去甚遠。

當年銥星和全球星這兩大低軌移動通信衛星計劃,無論是從技術合理性還是實施的可操作層面,都比2014年升空的谷歌氣球和剛剛發了三顆衛星的太空寬頻計划走得更遠。那麼這些互聯網新貴的驚天計劃,有沒有最終實現的可能?我們拭目以待。

其實,很多人討論通信技術,並不關心最終的結果,只是借話題說說心裡的那堵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儒客棧 的精彩文章:

電話號碼會變得不再重要

TAG:尚儒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