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雨散文——故鄉的正月

冬雨散文——故鄉的正月

「正月里來是新年,紙糊的燈籠掛在門前,風吹燈籠呼嚕嚕轉,我和三哥哥過新年。二月里來是春分,我愛我那三哥哥好後生,馬蘭開花根連根,我和三哥哥一條心。三月里來杏花白,一對對的蝴蝶把花采,杏花桃花我都不愛,單愛三哥哥好人才------」這是一首歌名為《掛紅燈》的北方民歌,曲調優美、歡快,把一對農村裡的戀人們的美好愛情刻畫得惟妙惟肖。也正因為如此,這首流傳於咱們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民歌一直深受老鄉們的喜愛。與城裡人相比,農村裡的正月可謂是一年裡最為開心和悠閑的時候,探親訪友也好,幾個人聚在一起搗燒酒也罷,都是鄉親們最高興的事情。

與忙忙碌碌的臘月相比,正月,是鄉下人一年中最為清閑、開心的時候,串串門兒,玩玩撲克、麻將,甚至於還能看上一兩場晉劇、二人台等鄉親們喜愛的戲,那份紅火、開心的感受真如神仙般的快活。也難怪,風裡來雨里去地辛苦忙碌了多半年,好好放鬆放鬆身子骨,享受生活的那份悠閑自在了。民以食為天,老祖宗如是說,可見吃的重要性。在鄉下,過去人們的說法是:「肥正月、瘦二月、棲惶不過個三四月」。意思是說,正月里吃的好,到了二月相對來說就差一些了,要是到了三四月的話,就更不行了。當然,對於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的鄉下人來說,現在到了三四月的時候,也並不棲惶,雖然比不上城裡人的生活,但也過得不賴。「過大年,穿新衣,姥姥門前唱大戲」。這是孩子們嘴上常說的一句話,唱戲是村裡人無論老幼都期盼的一件事,尤其是在正月里,人們都會將十里八村的親戚請來一塊兒看戲。七大姨八大姑的一來就是一大群,雖說吃呀喝呀的招待客人怪麻煩的,可莊戶人實在又重感情,再說大家年年在田地里忙碌,平時也難得一見,利用正月里看戲的機會團聚一下,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於是,你家來了三個,我家來了五個,小山村的人一下子比平時多出了好幾倍,再加上鄰村也來看戲的人,戲場十分熱鬧。看戲最認真的是中老年人,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和把一個字拉得老長的唱法年輕人是不感興趣的,而中老年人則聽得津津有味,並與戲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孩子們也不喜歡看戲,但他們喜歡這樣的場面,互相在戲場外打鬧著玩兒。這個時候是年輕的後生們和姑娘們搞對象的最佳機會,村裡的年輕人搞對象和城裡人不一樣,一來平時也見不上個面,二來也沒有個合適的地方約會。只有到了這正月里唱戲的時候,後生們才和閨女們有個機會見面,找個沒有人的地方說說悄悄話,傾吐一下相互間的思念和愛慕。情為所動的時候也會拉拉手,可越軌的行為一般是不會發生的,莊戶人很注重名聲。當然了。如果雙方的大人們同意結親的話,找誰做媒人,彩禮錢要多少等實質問題就好說了。

正月里,是探親訪友拜年的好時候。說到這拜年,有必要多啰嗦幾句。村裡人拜年一般是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從拜年的儀式上看,比較常見的通常有好幾種。首先是叩拜,也就是跪拜磕頭。現在在我市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是要行這種禮儀,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再一種就是躬身作揖和抱拳拱手。這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時在胸前微微晃動,動作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不過,這抱拳可不能亂抱,必須是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會讓對方不高興。另外,就是鞠躬行禮。這也是現代人最通用的禮儀,用於拜年時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當然,這種禮儀也可用於平輩之間,男女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拜年。過去農村裡拜年時,特別講究穿著一定要正統,尤其是女人們更是要穿戴得得體才行。現在的拜年在著裝方面雖然並不太古板,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穿戴全新,整潔乾淨。去別人家裡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麼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麼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民俗專家們認為,年的文化屬性,除了辭舊迎新外,就是通過各種儀式重構人際關係。晚輩給長輩拜年還包含著「感恩」意識的培養。拜年不僅是提升親情密的民間禮規,也是民間社會人文禮儀、道德修養的自然活動。辭舊迎新始終是過年,也是拜年的主題和核心。拜年說的話、送的禮,甚至吃的東西,無不體現出對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此時,人們心中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對過去的人際關係中產生的摩擦和不愉快等,多會採取一種寬容和化解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拜年的現實意義集中地體現在調整人際關係方面。可以說,人們正是憑藉著新年中的各種拜年儀式,建立了友誼,增強了互信,完成了和諧社會的建設。比如,有些平日不便表達或不好意思表達的情感,就可借拜年之機抒發一下。人們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給您拜年」,一切都很簡單,事實上卻是一種儀式。在這種簡單的儀式中,平日里的誤會和不滿都化作祝福和讚美,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不過,鄉下人拜年可不單是為了拉關係,或者是為了消遣,更重要的是互相探討一些諸如今年種什麼收成才會好一些等關於種田方面的事情。幾個人圍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炒幾個菜喝著燒酒,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一過了正月,便到了準備春耕的時候了,過了一個月清閑日子的村裡人又要忙碌了。於是,人歡馬叫開始春耕,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文中圖片均為網路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冬雨 的精彩文章:

後山人的寶貝——「羊腿」

TAG:許冬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