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話中軸線完結篇

漫話中軸線完結篇

北京城的中軸線是世界上唯一的建築藝術軸線,始建於1272年。全長7.86公里,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至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營造大都時起,嘉靖三十二年加修外城後,南端延長至永定門。清沿明制,然後民國、新中國至今740多年。

這條並非是一條筆直的子午線,在它穿過的城郭里,曾有無數的故人故事,是古都北京的象徵也是中國文明的象徵,是我們的根。

當《巍峨壯觀的鐘鼓樓》敲下最後一個句號時,《漫話中軸線》算截稿了。按說,一年半的時間,每周一稿,共計126700多字。寫完了,應該是覺得小有成績,很興奮加輕鬆愉快吧?沒有。為什麼呢?我想了很久。後來明白了,是北京城的無與倫比的厚重讓我覺得無力。面對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唯一的一座先設計後修建的大城,865年的首都,我作為她的子民實在太渺小孱弱了。窮盡後來的歲月,撿拾撒落的碎金,能不能打成一朵金薔薇給後人?不敢想。

1950年代初,父母親帶著兩個哥哥從山東到北京定居。據母親說,看見京城的小姑娘「打扮得真好看」而希望自己能生個女兒。一個飄著大雪的冬天的傍晚,我就帶著扮美的使命來到世上。白雪映月,清輝閃爍,我的名字就含了當日之景。人,可以打扮得好看,生活卻很難打扮。幾十年,經歷甜酸苦辣,又逢機緣巧合,一不留神,居然走進了北京史地文學研究的隊伍,非專業。非專業,是指未能在體制內做專項研究,卻一點也不耽誤立志考察研究、學習歸納之心。

1958年,要上幼兒園了

十幾年,無論是看資料,做踏查,與同好在一起座談討論,或是整理筆記,從不覺得辛苦,永遠都覺得很有意思。慢慢的,從浩瀚的史料里看出些眉目來。北京是變化的,就是變化太大了。每每覺得胸口有一個重物壓著:大規模的拆建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只不過近來更甚。還沒來得及仔細咂摸的那些美好,就消失了。

父女倆在冬日的陽光下,背後的大宅門已經拆了

常言道,餘生也晚,慚愧地說,醒悟得更晚。當我拿著前輩留下的地名和標識「按圖索驥」時,一度很沮喪,老北京已經快認不出來了。今天的北京和文獻里的北京不一樣,和我小時候的北京乃至我長大的北京,也不一樣。北京已經從1272年的帝都演變成21世紀的國際化大城市。

推選上大學的名額,被另外一個乖巧的軍齡不夠戰友頂了,心情不爽

文中所寫的每一個地方,我都曾經走過,有些地方不止走過一次。我希望能在巨變里,找到北京城與人發展的印記。保留下故宮和皇家廟宇園林以外,衚衕里,那些上了年紀的屋宇還在,換了主人。磚雕,門楣,廊子,院落,樓梯和走上去吱吱作響的地板,斑駁的灰牆上殘留的各種痕迹,都無聲地講述著故人,故事,記載著北京幾百年的風雲變幻。當時,還能找到1910-1920年代出生的一些老人們,經過戰爭,饑荒,新生活以及各種運動之後,從他們蒼老而沉靜的講述里,舒緩又深邃的神情上,體察到久遠的氣息。

和媽媽在小院里,窗台上的花正艷。但是,我不知道,病魔已經在她的身體潛伏日久,很快就爆發了

在寬暢的大馬路後邊,衚衕還在。沒了天棚魚缸石榴樹的四合院,但是,走過殘破的門墩,穿過斑駁的院門,邁過凹下去的門檻,擠著各色小房的院子里,住著新一代的老北京人。不論歲月,牆角和門口的各式花盆裡,依舊種著喇叭花,繡球和月季。

十年前,做這樣的動作還是自如的

近10年來,舊房翻新,煤改電,水電一戶一表,共享單車,連鎖超市和綜合大廈里,吃穿用一樣都不缺,轟隆隆的地鐵,四通八達。逢年節假日,北京的傳說,過節的講究,又流傳起來。前些年的一個傍晚,在鼓樓東大街遇見一位北京爺,他和我說,咱腳底下,那是黑土。北京人,祖輩就住這兒的。城外邊兒?都是黃土。一邊和我說著話,一邊和他的街坊哥們兒商量吃晚飯。意思是家裡有蒸好的窩頭和炸小魚,讓哥們兒買兩條黃瓜來就得。那一晚的偶遇,始終新鮮、鄉土、親切、實在。不知道,他現在是不是遷到在黃土上蓋的樓房裡去了。

在50+的第一次採訪

快速發展和保留文化,哪個重要?推土機曾經整日轟鳴著,抹去那些凝固的音符。衚衕里的人,不斷地搬離,最遠的出了六環。地域文化的載體就這麼流散了。可是,很奇怪。提籠架鳥,一向被認為是八旗子弟的悠閑日子,其實,百靈,八哥,畫眉,紅藍點頦們也混跡於普通百姓家中;現在土著遷走了,街上很少看見遛鳥人,鳥兒和鳥兒籠子,竟然到了四川人在北京開的理髮店裡。有趣的是那八哥不說川普,是一口京腔。這是怎樣的一種文化流轉呢?

在50+讀書會

有旅遊標識的街上,修得簇新的仿古店鋪,洋氣的咖啡館,有起著奇怪或搞笑名字的小店鱗次櫛比。有茶館,沒了評書。有酒館,沒了酒友。那些一坐就是半天的酒友們去哪兒了、那些跟著說書人聽書的茶客都去哪兒了呢?冠名北京的小吃,小吃協會的陳連生會長說,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滿街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又確實極為便利。二環路以內,平日多見二外:外國人與外地人。懷著探究和新奇四處察看,來自外地謀生的三輪車夫們,自行當起導遊,東拉西扯。

《50+我要當主播》新聞報道組

北京,能說可說的太多,日新月異地變化著。我,能說些什麼?

掛一漏萬地就說了說中軸線以及周邊。

北京的中軸線是什麼?是這個城市的脊樑,是「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蹟」。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世事變遷。見證了北京幾百年的城市、建築、商業和民俗的發展變化。

我愛自己的家鄉。今天能夠把我眼裡和心裡的中軸線梳理成文,並且通過「50佳生活」公眾號的形式讓更多的人看到,說無動於衷是不可能的,心裡充滿了感激。

借旗袍講座的光,也穿了一次高檔旗袍

首先,感謝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先輩們,他們整理的史料,筆記,回憶文章,線描圖,甚至是店鋪門臉的位置草圖等等,讓我感知更老的北京;第二,感謝易善策先生,經他的建議和決定,在50+的官方公眾號上開這個周末專欄,督促我堅持下來。第三,感謝「50佳生活」的小夥伴們,他們編文找圖,刊出時,圖文並茂。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他們讓我生長在北京,這是我最大的榮幸。

作者:李輝(50+特約撰稿人)

漫話中軸線各期目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50佳生活 的精彩文章:

孩子,出門之前,請帶上我們的牽掛
在這裡,經歷了一場精神文化盛宴

TAG:50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