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掌握了此道後,年齡超過一百歲,還能有生育能力

掌握了此道後,年齡超過一百歲,還能有生育能力

對中醫感興趣的人,都知道岐黃之術。

對遠古史感興趣的人,都知道「上古三大奇書」:

《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

如果遠古也有微信群,那麼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另一部分為靈樞)就是最早的群名。黃帝是最早的群主,華夏醫祖岐伯是裡面的活躍分子,鬼臾區、伯高、雷公等醫術大家是用間或的冒泡在群里刷存在感的人。

群主喜歡就疾病的病因、診斷以及治療等原理設問,岐伯總是第一個舉手作答,妙言疊出,佳句爆棚。

比如黃帝問:發熱的病人在護理上有什麼禁忌呢?

岐伯說:當病人熱勢稍衰的時候,吃了肉食,病即複發;如果飲食過多,則出現餘熱不盡,這都是熱病所應當禁忌的。

群主聽了回答很滿意,吃瓜群眾也認為說得很有道理,於是給這個組合取了個流芳千古的名字:岐黃之術。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名字排序問題好基友分了手,這個遠古組合被這樣取名還不怕黃帝雷霆震怒,可見是吃准了黃帝滿意岐伯!要知道,岐黃之術後來可是成了中醫的代稱的。

以此推論,《黃帝內經》基本理論和思想方法的最初構建者是岐伯。後世《難經註疏》、《皇漢醫學》更為岐伯站台:

《內經》乃「昔者岐伯以授黃帝」。肯定了岐伯的創立之功。

岐黃論醫,開創了祖國醫學的先河。《黃帝內經》包涵《素問》、《靈樞》各九卷八十一篇,史稱絕世巨著。後世傑出的醫學家,莫不以《內經》為宗旨,救死扶傷,惠及大眾。

由此,為岐伯舉辦一個專場,將他的光輝事迹宣揚宣揚!

岐伯,中國傳說時期最富有聲望的醫學家。從小善於思考,志向遠大,喜觀日月星辰、風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通曉音樂,製作了鐲鐃、鼓角、靈髀、神鉦等樂器。還會測量日影。

可謂身負十八般武藝,才智過人。

宅心仁厚的他見許多百姓死於疾病,於是決定將愛好轉成副業,將學醫轉成主業,立志為民解病痛。

學醫就要拜師,要拜就拜大師,他的老師,都是赫赫有名的神仙:廣成子、赤松子、中南子等,尤其是廣成子,在《封神榜》中可謂大名鼎鼎。神授之醫術自非常人可比。

生活作息也圍繞此展開,白天如神農一樣嘗百草,晚間秉燭學習養生之道,掌握陰陽四時運氣之理、經絡醫術療疾之法。

數年之後,岐伯的努力有了成效,醫學理論和臨症技術都非常精湛,很多病人被他治癒。神仙老師們說起他也連連點頭。後來黃帝在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問誰的醫術最好時,廣成子秒向黃帝推舉了岐伯。

但黃帝用人,就算仙人舉薦也要眼見為實,他要親自考察。

考察路上,黃帝見西北雍州(今鳳翔岐山)年長者鶴髮童顏,健步如飛;年少者肌膚光潔,容顏美麗、俊逸瀟洒,問後方知都得到了神醫岐伯的醫術照拂,方成此仙鄉。

黃帝這下不再懷疑,恭請岐伯為太醫,讓岐伯無論在哪個領域都可以大展拳腳。期間,岐伯不僅奉黃帝之命嘗了很多的草藥,還和黃帝積極唱和,談醫論道,得出了上醫治未病的著名思想。

他們的「素問」群也變得更活躍,岐伯不僅和黃帝討論,還經常和雷公、鬼臾區、伯高等研討經脈等學問,彙集的群文件也一天比一天多,為後世醫學積累了豐富的寶藏。

種種表現,都讓黃帝發現這是一個奇才,聰穎惠敏,學識淵博,於是不滿足於讓他的才能僅只是發揮在醫學界,還和他謀討濟世通途,讓岐伯幫助他治理天下。

傳說,岐伯多樣的才華在那場著名的涿鹿之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黃帝大戰蚩尤,蚩尤學得祖宗真傳,懂得運用天地氣術,一個瞞天過海之法搞得大地霧氣蒸騰,方向全無,只能遠觀數米,比當今的霧霾級別高多了。

蚩尤這一招,讓黃帝仿如被施展了定身法,不敢輕動,只好將營地駐紮在磁山。

就在這裡,他發現有一石頭無論怎麼動它,都在指到一個方向後,就開始做沉思狀,無論怎麼撥弄都不動(是最早的指南針么?)。

黃帝覺得很有趣,就來搗鼓這個石頭。岐伯也陪伴在旁,當然也看到了這個石頭的奇妙之處,不由計上心來。

之前岐伯曾想過,在霧中用音樂引導士兵作戰,樂器置於主帥旁。但主帥也辨不清方向,樂器就根本起不了作用。現在有了這個石頭,解決的辦法來啦!

於是岐伯用這個石頭來指路,又將木頭鑿空做了一個樂器,敲擊它發出轟轟的聲音。這個聲音如一個指揮家,帶著士兵一鼓作氣向著蚩尤的大營而去。蚩尤還沒有反應過來,滿營已是黃帝的人了。

這場著名的戰役,黃帝不僅大獲全勝,更使他名震四海八荒,各部落酋長們稱呼並擁護他為「天子」,尊稱他為「黃帝」(之前名姬軒轅)。黃帝者,黃河流域土地,其色為黃,故尊稱為「黃帝」。。

此時黃帝的內心對岐伯簡直就是一個大寫的服。據說黃帝就是在這個時候拜岐伯為天師,封國於商丘的。

張隱庵在《黃帝經世素問合編》中,是這樣解釋天師稱謂的:「天師,尊稱岐伯也。天者,謂能修其天真;師乃先知先覺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貴,師所以傳道而設教,故稱謂曰天師」。

由此也將黃帝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結合了起來。所謂修其天真,意為會保養真元之氣,會養生,便能夠高壽過百歲。

而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自序中更這樣評論:「黃帝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而《內經》作矣。」由此可見黃帝和岐伯論道,對後世有著多麼巨大的影響。

《素問.上古天真論》節選

黃帝向歧伯問到:

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說:

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辦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慾,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

黃帝問:

「有的人年紀已經很大,但仍然還能生育子女,這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答:

「這是因為他先天稟賦超常,氣血經脈能保持通暢,而且腎氣有餘的緣故。不過,這種人雖然能較長時間保持生育能力,但一般男子不會超過六十四歲,女子不會超過四十九歲。到這個時候,天地所賦與的精氣都已竭盡,也就不再有生育能力了。」

***

黃帝問:

「那些掌握了養生之道的,年齡超過一百歲,還能不能有生育能力呢?」

岐伯答:

「掌握了養生之道的人能延緩衰老,保持肌體的旺盛,年壽雖然已高,仍然有生育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中的醫學 的精彩文章:

它柔潤如玉!能美容顏,除煩止渴
中華治郁之神奇,從張仲景到朱丹溪,都有驗方貢獻!

TAG:故事中的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