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給紅海行動挑挑刺,從專業的軍事角度聊聊細節上的不足之處

給紅海行動挑挑刺,從專業的軍事角度聊聊細節上的不足之處

戰車營

摘要:《紅海行動》上映後反響非常火爆,口碑、排片和票房都是一路高升,確實是一部難得的軍事片佳作。不過今天小編要雞蛋裡挑骨頭,從專業的軍事角度來聊聊細節上的不足之處。

圖1:《紅海行動》在春節檔口碑、排片和票房都是一路高升

2018年春節檔上映的《紅海行動》,反響非常火爆,而且口碑、排片和票房都是一路高升,確實是一部難得的軍事片佳作,稱之為中國軍事影片的里程碑也不為過。但是,今天小編還是要雞蛋裡挑骨頭,從專業的軍事角度來聊聊細節上的不足之處,這並不是要貶低這部影片,而是希望今後的國產軍事影片能夠更專業,更真實,更精彩。

這就按照影片主要的幾個橋段聽小編逐一細說:

第一段是影片開頭的反海盜作戰,一上來蛟龍特戰隊就已經到位了,被劫持的貨船周圍只出現了一架搭載狙擊手的直-9艦載直升機,那麼特戰隊員是怎樣登上被劫持的貨船?蛟龍特戰隊本來就是海軍的特種部隊,水面滲透潛入是基本功,無論是從潛艇魚雷管爬出,潛水從水下接近船隻,還是乘坐橡皮艇接近船隻,再攀登船舷登船都應該沒有任何問題,影片應該交待一下,而且這樣接近、登船的畫面感也不會差。

貨船上海盜居然沒有在甲板上派人望風,聽任特戰隊不受阻攔地接近指揮塔和動力艙,在現實中這幾乎不可能。

強攻指揮塔是直升機上的狙擊手直接狙擊指揮塔里的海盜,狙擊手使用的是國產88式狙擊步槍——88狙實際上只是精確射擊步槍還不能算是專業的狙擊槍,在100米以外的精度就難以恭維了,也因為散布大而被戲稱為「88散」——就算狙擊手本領高強,用88狙照樣能夠完成精準狙擊,但是88狙使用的是5.8X42毫米重頭彈,不但射擊距離一大就會產生偏移,而且侵徹力也有限。射穿指揮塔的玻璃——遠洋船隻的指揮塔玻璃雖然不是防彈玻璃,也足夠厚實,那是要抵禦海風海浪的,怎麼可能在擊穿玻璃後不出現彈道偏離,還能再準確命中海盜?還有88狙的瞄準鏡里根本就沒有紅色的十字瞄準線,狙擊手到底用的什麼瞄準鏡?為什麼不幹脆改用國產最新版的CS/LR4狙擊步槍,就是那款價格高達26萬的「26狙」,對!也正是《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狙擊侯亮平時用的那支。再不濟就是用85式突擊步槍也比88狙靠譜點啊!

圖2:88式狙擊步槍被戲稱為「88散」

強攻動力艙的特戰隊員是舉著防彈盾牌強行從海盜的火力封鎖下通過——海盜用的可是56式突擊步槍的外貿版,也就是著名的AK-47的仿製升級版,那可是AK-47家族裡性能非常出色的一款,而且還是近距離,撐死也就50米的距離,能擋得住56式突擊步槍的近距離射擊?就這防彈盾牌能擋得住9毫米手槍彈就不錯了。

而海盜除了沒在甲板上安排望風的,在指揮塔兩邊艙門居然也沒安排人質作為盾牌,而且前面布置一排人質本來就是作為掩護的人牆,卻空隙大得可以露出整個腦袋,這海盜的智商是不是也太低了?

再說說直升機上搭載狙擊手最後追擊海盜時,對海盜的快艇是進行了連發射擊,88狙的彈匣容量只有10發,一連串射擊,肯定也超過了10發,怎麼不見換彈匣啊!而直升機搭載狙擊手也是非常罕見的,因為直升機上第一根本無法穩定據槍進行精準射擊,第二直升機旋翼產生的氣流也會影響狙擊槍射出的子彈彈道,所以通常直升機上都是布置機槍或者是掛載機槍吊艙,對地攻擊是用機槍進行密集掃射而不會進行狙擊。

第二段就是接應大使和僑民撤退。首先是因為進入別國作戰,後勤補給都依賴別國補給,所以特戰隊改用北約制式輕武器。這個解釋也算合理,不過8人小組卻出現了好幾種槍械,簡直成了小型槍械展示會。隊長楊銳使用的是比利時SCAR步槍(口徑7.62毫米);爆破手徐宏使用的是捷克CZ805步槍(口徑5.56毫米);通信兵庄羽使用的是德國HK416步槍(口徑5.56毫米);機槍手張天德使用的是美國版比利時米尼米機槍的M249機槍(口徑5.56毫米);女隊員佟莉使用的是短槍管輕量型M249機槍,儘管是輕量型機槍,一般也不會讓女兵來當機槍手,畢竟機槍的後坐力太大,女兵很難承受,女兵擔任通信或醫護才更為合理;狙擊手顧順使用的是德國R93狙擊步槍(口徑7.62毫米),觀察員居然就是普通的SCAR步槍!一般情況下,2人狙擊小組,狙擊手是使用手動式狙擊步槍以確保射擊精確性,觀察員使用半自動狙擊步槍,既可以在必要時為狙擊手失手時補槍,也能夠負責警戒和掩護。

圖3:機槍手使用的美國版米尼米M249機槍

真正在戰場上像這樣伴隨特戰小分隊行動的狙擊手,通常是不會攜帶手動式狙擊步槍的,因為手動式狙擊步槍射速太慢,而且彈匣容量也小,並不適合特戰小分隊這樣的高強度,又難以保證後勤補給的作戰。而是會選擇射速更快彈匣容量也更大的半自動狙擊步槍,畢竟這樣的小分隊作戰對於狙擊的要求不會太高,精確一點的射擊就足夠了。

同一個戰鬥小組居然出現了5種槍械2種口徑,就算同樣是5.56毫米口徑,彈匣都不一定能通用,零部件和彈藥供應都會有問題。而且由於歐盟對中國長期進行武器禁運,中國軍人接觸到北約制式槍械的渠道和機會並不多,肯定對這些槍械不會太熟悉,這在實戰中顯然是個大隱患。所以即便由別國提供後勤保障,也應該使用和北約制式槍械口徑相同的中國外貿型槍械才更為合理。

圖4:同一個小組裡卻出現了5種槍械

特戰隊乘坐的是3輛悍馬(2輛裝甲防護型、1輛無裝甲基本型)和2輛美洲獅防雷車。很顯然美洲獅防雷車的防護力要大大超過悍馬,正常情況應該採用2輛美洲獅一前一後,3輛悍馬在中間的隊形,而不是影片里那樣悍馬在前美洲獅在後,因為這樣的隊形,一旦遭遇襲擊,走在最前面的悍馬防護力薄弱,必然會遭到嚴重傷亡。

還有特戰隊的車隊竟然沒有進行任何的戰前偵察就一頭闖入了交火區,在現實中這簡直就是在作死啊,應該是由偵察衛星、偵察機、直升機或者是無人機事先進行偵察,最低限度也要派個尖兵小組打個前站吧。

第三段是車隊遭遇叛軍伏擊。一上來就是迫擊炮準確命中大巴,要知道迫擊炮不是導彈,主要用來轟擊固定目標,炮擊運動中的目標並非迫擊炮所長,而且沒有經過任何試射,第一炮就能準確命中行駛中的大把,這個炮手也太神了吧。想當年八路炮擊阿部規秀也是先打兩發,一遠一近進行測距,第三發才能準確命中,而且還不是活動目標,是幢目標很明顯的獨立小院。

通常的伏擊戰術是在公路上布置障礙物,迫使車隊停下來,然後再使用迫擊炮進行炮擊,這樣就能取得比較高的命中率——這種伏擊戰術在車臣是最典型最常見的。還有從影片的爆炸效果來看,82毫米迫擊炮哪有這樣大的威力,恐怕155毫米大口徑炮彈改裝的路邊炸彈都未必能夠達到,而近在咫尺的特戰隊員卻僅僅只是被埋在沙土裡,如果現場爆炸如此猛烈的話,這些特戰隊員又有誰能夠倖免?

圖5:叛軍伏擊戰的戰術有些放水的感覺

接著爆破手徐宏堅持拆除被炸毀卡車上的炮彈引信,炮彈怎麼會有這樣不但閃光而且滴滴直響的引信?真實情況里連定時炸彈都沒有這樣的引信,那是為了渲染緊張氣氛的電影里「發明」出來的,實在是個大BUG啊!

最後叛軍狙擊手出場,他使用的是7.62毫米SVD狙擊步槍,這種狙擊槍威力相當大,特戰隊狙擊小組的兩人都被打傷卻還能繼續戰鬥,實戰中要是被SVD狙擊槍擊中,沒有當場掛掉至少也得重傷失去戰鬥力。還有,在雙方狙擊手對決時,對方可是有迫擊炮的,只要通知迫擊炮對特戰隊狙擊手的大致位置進行炮擊,就能有效進行壓制,給自己創造有利戰機,怎麼會傻乎乎地單打獨鬥呢。

第四段是坦克大戰,應該說《紅海行動》中的坦克大戰還算不錯了,但是也有BUG。一是特戰隊員搶到的是T-72B,叛軍則是M60A3,T-72B屬於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M60A3隻是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T-72B要佔據著代差的絕對優勢,雖然數量上是以少敵眾,但依靠性能上的優勢,對付三輛M60A3絕對沒有影片里那樣被動。還有雙方坦克都是在行進間開炮對射,不論是T-72B還是M60A3都不具備行進間射擊的能力,不是說不能在行進間射擊,而是這樣射擊的準確性根本無法保證,必須得停下來開火。

圖6:俄軍現在裝備的T-72B主戰坦克

在雙方坦克對決中,T-72B首先開炮命中對方的M60A3,看影片中兩輛坦克的距離還不到100米,即便有反應裝甲,在這樣近的距離上,T-72B的125毫米炮沒把M60A3打成渣,至少也會讓M60A3瞬間喪失戰鬥力;而特戰隊長楊銳提出利用T-72B側面反應裝甲硬扛對方一炮,更是匪夷所思,在戰場上再經得起打也不如不挨打啊,哪有主動去挨上一炮的道理,何況,坦克防護最強的是在正面,就是要硬扛也是用正面而不是用薄弱得多的側面。當對方炮彈命中時,也沒看到反應裝甲主動爆炸來改變彈頭和金屬射流的方向,這個反應裝甲難道是擺設嗎?

另外奇怪的是,叛軍都是一水的俄制槍械,政府軍從槍械到車輛、坦克都是北約的制式裝備,怎麼到了這個橋段,叛軍倒是用起了美製M60A3,特戰隊反而用了俄式的T-72B坦克?

圖7:影片中的坦克戰還是有些BUG

好像槽點吐得優點多了,就此打住,畢竟小編也覺得《紅海行動》至少比其他的戰爭神劇來,要更為專業和真實,即使說了這些美玉微瑕的不足,小編還是給《紅海行動》打9分!批評是為了提升和進步,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國產軍事片,在細節上更下功夫,拍出更經典的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北洋水師就是缺少炮彈,也不缺鴉片和自殺的勇氣:北洋艦隊徹底覆滅散記
中國的54式手槍究竟有多厲害?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