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大學後「痛不欲生」!和成績同樣重要的東西被忽視了

上大學後「痛不欲生」!和成績同樣重要的東西被忽視了

在你的心目中,分數重要嗎?

相信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為它能迅速改變爸爸媽媽的表情,它甚至決定了你在班級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它決定了你是否能夠考取理想的大學。

但我今天想和高中的同學們分享的話題是:對於前程而言,是不是有的東西和分數同等重要?而它卻常常被忽視。

它是什麼呢?賣個關子。

先和大家分享幾個有關高考的例子。

劉立早,1998年,被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錄取。2002年,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化學放應工程專業,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

2003年3月,因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從清華大學申請退學。

2003年6月,第二次參加高考,報考了清華大學建築系並被錄取。

因為這次變動,雖然他最終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和專業,但是他付出了比自己高中同學晚5年畢業的代價。

劉丁寧,2013年遼寧省高考文科第一名,被香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

到了香港大學後,環境和氛圍讓她感到彆扭,感覺就像在外國學漢語一樣。

最後輟學回到高中複習,再考北大。

周浩,動手能力極強,最喜歡的就是搗鼓機械。

2008年,以600多分,青海省理科第五的的高考成績,遵父命上了北大生命科學專業,這個專業是理論性極強的專業。

周浩對這個專業和相關的學術理論毫無興趣,沒有興趣的專業讓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觸的純粹的理論讓他頭暈腦脹,對於未來也變得非常迷茫。

他曾試著改變自己的處境,旁聽、轉院、休學都沒有解決問題。

2011年,大三的時候他毅然決定放棄在北京大學的學習機會,轉學到北京技師學院。

找到興趣點後周浩重新拾回了學習的熱情。

憑藉北大的理論基礎和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的技術學習,周浩慢慢朝著知識技能複合型人才的道路發展,他成為了學院最優秀的學生之一,還成功入圍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

周浩曾開心地說:「我所學的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以上這幾位都是響噹噹的學霸,但是大學之路卻頗費周折。雖然他們最終找到了自己真正適合的,但是也為之付出了代價。

說到這兒,同學們是否已經明白,我說的那個和分數同等重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它就是——選擇!

如何做出讓自己不後悔的選擇確實是件難事,它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但是,沒有科學選擇的意識造成的失敗概率,遠比有探索意識卻沒有選擇成功的概率大。甚至有的時候,選擇比努力還重要,選擇不對,最終只是轉了幾個彎之後又回到了原點,前面幾個學霸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說明。

那麼,如何做好「選擇」?歸根,選擇的問題要回歸到個人的規劃。沒有長遠的規劃,科學的選擇也就無從談起。

一、規劃要提前

上面的例子中,三位同學在選擇專業的時候,犯了4個錯誤:

1. 對專業沒有做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2. 對於某些專業,不同大學裡的開設情況沒有理解透徹。

3. 所選專業和自身的興趣點沒有結合好。

4. 盲目遵從父母的安排。

所有這些,都和沒有提前規劃不無關係。

北師大實驗中學副校長楊文芝女士說過: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一紙高考錄取通知書就是人生前18年的努力方向。高考結束,人生流於迷茫,於是帶著疑惑,帶著過度的自由,帶著欠缺的自我管理能力步入大學。」

這就是缺乏提前規劃的典型說明。

二、要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以及價值觀,做好人生規劃的第一步

在中國的教育中,規劃意識一直比較欠缺,更多的是關注能考多少分。

在家長的意識里對孩子的規劃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經常拿自己這代人的經歷和經驗來說事兒。上文中的周浩就是遵父命報考了北大的生命科學,顯然這個選擇並未遵從周浩自身的特質。

當然,在新高考的環境下,高中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倡導的是要學生學會自己選擇,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和能力,是做好人生規劃的第一步。

三、深入了解大學、專業、職業

深入地了解大學、專業、職業是很多高中生所欠缺的。

所謂深入,是要包括:

詳細地了解大學的優劣勢、學術氛圍,哪些是優勢學科;

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特徵,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就業方向等;

職業的從業要求、發展前景等,甚至可以提前去做一些職業體驗。

三位學霸在這方面顯然都做得不夠,白白浪費了如此的高分。

四、與自己的興趣、特質做好匹配

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在適合的環境里才能走的更遠。

例如,不喜歡背書就不要報法律專業,不愛做數學題就不要選經濟類專業。

不喜歡理論研究,就喜歡動手操作,盡量不要報純學術理論的學科。周浩的經歷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五、不斷評估和修訂自己的人生規劃

某位規劃大師說過:「對一生進行充分的規劃永遠都是一個好想法,但一定要記得寫下來的時候要用鉛筆,而且手邊還要有塊橡皮。」

每個人在不斷成長,社會環境不斷變化。在朝目標奮進的過程中,要不斷審視和反思自己,關注變化的外部環境,評估計劃實施的有效性,根據變化了的各種因素,及時進行調整,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為了一個不錯的高考成績,我們可以付出12年的努力,關乎未來人生走向的選擇,我們沒理由不重視,你說呢?

歡迎同學們走進「智慧程·優生涯」,

科學的工具和豐富的資源,幫你規劃生涯,

助力新高考之路!

往期獨家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程教育 的精彩文章:

觀影清單:適合這個寒假的電影

TAG:智慧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