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繼續讀《洞察》之三

繼續讀《洞察》之三

有朋友問在哪裡能買到本書,簡體版今年1月份剛剛發行,紙書在國內可以網購,亞馬遜網站上有。喜歡電子版的可到「噹噹雲閱讀」app上購買,我就是在噹噹買的電子版。

電視系列片《大腦遊戲》,我在騰訊視頻只找到一集,嗶哩嗶哩上有很多,已經翻譯成中文字幕的,可惜微信公眾號只能鏈接騰訊視頻的視頻。喜歡的朋友們可以到嗶哩嗶哩網站觀看,真的非常開腦洞。

繼續讀書。

《洞察》是艾米?赫曼十幾年教授「藝術觀察」課的精華,全書的四個部分是四個A:Assess, Analyze,Articulate, Adapt。就是:評價,分析,清晰表達,和適應。觀察藝術品只是開始,看到什麼,看不到什麼,是由眼睛決定的呢?還是由大腦決定的呢?為什麼那麼大大的一個「C」楞是看不見呢?(包括我自己)其實看見了,只是把它當作是一片空白,或者一個橋洞,沒想到那是一個字母。因為前邊有很多其他的東西,特別是走動的女生,把我們的注意力抓住了。注意力是很有限的資源,大腦必須節省著用。大腦自動忽略了它認為不重要的東西,或者用自己的經驗去解讀成其它的東西。如果沒有其他的東西遮擋,我們會看不見這麼大的一個C么?

圖片來自網路

現在是一個注意力分散的時代,本來就不容易專註的我們,被各種東西干擾,很多東西都是視而不見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研究表明,當人們分散注意力的時候,會損失10-15個智商點!這比吸大麻還厲害。想想我們現在多麼multi-tasking(同時做好幾件事),難怪我覺得我笨了好多。

那個黑白母牛的圖片,真的很難看出是什麼,因為太抽象,信息很不明確,我們會隨著腦子裡的想法去猜。奇妙的是,如果把這個圖給小孩子們看,他們很快會說是一頭牛!Why?因為小孩子們大腦裡面的東西還不如大人那麼多,大腦自動掃描的時候,沒有那麼多障礙。大人們腦子裡的信息太多,而且已經固化,對比來,對比去,反而看不出來。

這幅畫和昨天貼那個有什麼不同嗎?

圖片來自網路

我在網上找到赫曼講這幅畫的視頻,感興趣的可以觀看,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http://bigthink.com/videos/amy-herman-on-visual-intelligence-magritte-and-crime-scene-investigation

大意是:赫曼自己觀察過這幅畫超過一千次,她看到盤子里是一片肉,從來沒有想到過是其它東西。第一次在課堂上使用這幅畫時,一個學員非常確定地說,盤子里是一個大餅!你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很小的分歧,試想如果在犯罪現場的目擊證人作證的時候,表達有誤的話,會造成多少干擾。一個目擊證人說嫌疑人穿著綠毛衣,另一個說紅毛衣,這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幅畫讓她想起一樁發生在德州的案件,問到現場時,一個目擊證人說嫌疑人戴著牛仔帽子(cowboy hat),德州有很多人戴著牛仔帽子。實際上嫌疑人戴的是達拉斯牛仔帽(Dallas cowboys cap)。一字之差,溝通就擦肩而過。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赫曼說,當她的書出版了以後,收到很多來信。其中有一封信問她是否注意到桌子上的叉子是叉齒朝下的?。赫曼說:「我看過數千次這幅畫,從來沒有注意到叉齒朝下!」(小小得意一下,我看見叉子是反著放的)

觀察是第一步,看到了什麼。能清晰地表達出來看到了什麼,也非常重要。我在網上觀看了一些視頻,其中一個現場互動很有意思。赫曼把觀眾分成兩人一組,其中一個人閉上眼睛,另一個人觀察一幅畫,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給閉眼睛的同伴聽。

圖片來自網路

一分鐘以後,觀察和表達結束,赫曼打出三幅畫,讓那些閉眼聽的人說出剛才同伴說的是那幅畫。三幅都是莫奈的橋,都有差不多的元素,有幾個人很快認出來,是因為他們的同伴抓住了一些獨特的東西,比如橋是黑色的,畫里有暖色等,其餘的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其實,赫曼說:「只要抓住一點,畫的右邊有白邊,遊戲就結束了。」你看見那白邊了嗎?反正我是沒看見。(上邊的圖只是示意,視頻里的圖找不到。)

能把看見的東西用準確的語言傳達出去,讓聽的人也能得到同樣的信息,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起初的味道 的精彩文章:

大韓航空是如何從災難中轉型的?

TAG:起初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