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僅別具一格而且自成高格

不僅別具一格而且自成高格

作者:薛晉文

由中國文聯主辦的「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18春節大聯歡」是面向全國文藝工作者的一次聯歡盛會,是一個宣傳黨的文藝政策、展示文藝家風采、彙報文藝家創作成果,以及梳理文聯工作亮點、團結文藝家奮發有為、實現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品牌聯歡活動。今年的大聯歡分為「春暖花開」「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春光無限」四個篇章,四大部分既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既有時令的起承轉合,又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彰顯了文藝工作者為新時代奉獻耕耘、為新時代放聲歌唱的豪邁情懷。

烏蘭牧騎表演《我們都是多面手》孟祥寧 攝

由張凱麗、江濤等帶來的開場舞《百花迎春》掀開了晚會的序幕,剎那間將觀眾帶入了濃郁的節日氛圍之中。緊接著,來自藏族、彝族、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歌曲串燒《酒歌聯唱》,給各民族的同胞們送去了喜慶吉祥的祝福。應該說,這些中國好聲音,反映了春回大地和春滿人間的時代新氣象,他們以動聽的歌喉迎來了春天的腳步,給人以無限的生機和渾身的力量,激發了美好的遐想和無限的希望。同時,舞台上文藝工作者矯健的舞步和悅耳的歌聲,體現了他們走進新時代的激越昂揚風貌。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來,我們迎來了文藝的美好春天,文藝的生態得到了有效凈化,文藝的方向更加明確,文藝的使命和擔當義不容辭,文藝的生命生機勃勃,文藝的力量再次綻放,文藝的春天愈加充滿想像,文藝工作者的面貌煥然一新。由朱時茂和王馥荔等帶來的詩朗誦《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蘊藏著植根大地和追尋幸福的涅槃精神,老詩新誦別有一番滋味在迴響,既反映了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追求和嚮往,又彰顯了他們連通現實和理想的迫切願望,唯有立足於生活的土壤和根基之上,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明天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也唯有深入現實的物質世界,文藝家們才能真正寄託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從而在新時代真正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最終為祖國和人民盡情抒情和抒懷。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一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文藝要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和審美啟迪,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應該說,今年大聯歡的節目在這方面做出了示範。由瞿弦和、張筠英,王雷、李小萌,黃曉明、楊穎三對夫婦聯袂出場,分別演唱的歌曲《最浪漫的事》《你最珍貴》《來日方長》就是主辦方和晚會導演的匠心所在,他們選取了一批講品位和重藝德的藝術家登台獻藝,以身邊的榜樣去告誡藝術家應該堅守高尚的職業操守,應當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公眾形象。一切文藝家的藝術理想離不開自身的修為,離不開良好的家風,離不開自己的慎獨情懷,惟其如此,講品位、講格調和講責任的「三講」藝德才會擲地有聲,也只有這樣,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後人留清白的藝術理想,才可能穿越時空而不朽。

可以說,大聯歡從始至終都在營造「春風化雨」的美好氛圍,特別是青年演員王俊凱致敬老藝術家陶玉玲的溫暖瞬間,以及范冰冰為資深藝術家於藍獻花的畫面,不僅傳達了老中青三代文藝工作者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而且富有特殊的象徵和隱喻內涵,即通過大聯歡昭示文藝家要不斷提高學養和涵養,應該繼續加強自身的修養和修為,這樣才能肩負起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能夠勝任「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其實,在現代化過程中,威脅我們生存的並非物質條件,恰恰是精神和道德諸方面的人文危機,而文藝家正是人文精神的建構者和傳播者,只有將文藝家個體生命的情理安頓好,使其情理獲得和諧共振,才能真正建立和引領社會行為的規範。文藝家的這種充滿道德理性的生命十分重要,是其在新時代承擔人類和社會命運的基礎,也是他們自己和作品化世導俗的根基。可見,文藝家不僅要在文藝創作中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努力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 。

大聯歡藉助系列短片講述了獲獎代表的感人故事,集中梳理了一年來文藝界取得的喜人成果,特別是一批獲獎名家和專家的勵志故事,以及文藝家們刻骨銘心的藝術見地,感染了無數觀眾。例如,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者李剛田的娓娓道來引發了共鳴。「立身中正、橫平豎直」正是書法中蘊藏的民族文化符號,「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正是歷代書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依託獲獎者的現身說法,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也有和文化傳統的對話,更有一種文化自信在其血脈中流淌。這樣的文化自覺並不是在復古,而是在多元文化時代格局中,警醒我們如何認清自己的文化家底、理清自己的文化模式、認識自身的文化魅力,從而在文化衝突和文化較量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我們在新的文化秩序中和平共處以及合作共贏的根本基礎。再如,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者汪育殊一語中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梅花獎」的價值和內涵所在,沒有寒暑易節的辛酸困苦,沒有水滴石穿的唱念做打功夫,就沒有梅花昂首怒放的生命雄姿。又如,中國舞蹈「荷花獎」獲得者王亞彬的自信和從容,那種「十年磨一劍」的堅韌和付出,是文藝家「兩腳沾牛屎、汗水摔八瓣」辛勞的生動體現,這裡既有文藝家「起而行道」的實踐性品格,又有深入生活、紮根生活的切膚生命體驗。

冷靜思索不難發現,源自陳壽《三國志》的「春華秋實」一詞本身就充滿了辯證法,體現了量變到質變的發展觀,沒有「春華」哪來「秋實」 ?沒有「春華」就沒有「秋實」 ,這是中華民族奉獻精神的寫照,也是民族求索精神的反映,在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中,文藝家的生命理想只有歷經風吹雨打,方能在鍥而不捨中修成正果。這是送給所有文藝家的一句警世恆言,只有對歲月有感情、對生活有感情、對人民有感情,才能收穫春華秋實的藝術碩果。環顧文藝史,這樣的求索精神和奉獻精神,決定著文藝作品的高度和向度,決定著文藝家的人生境界與情懷。

當前,我們的文藝工作亟待提升和改進,創作中還存在著浮躁的系列問題,存在著貪多求快、晨種暮收、急功近利的問題,這些創作亂象歸根到底是有的人不再相信「春華秋實」了,一些人失去了潛心創作、篤定恆心、厚積薄發的創作傳統。歷史可以告訴未來,無論是曹雪芹的「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司馬遷的「隱忍半生、字字蘸血」 ,還是賈島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其實都是引領歷代文藝家的長明燈,告誡文藝家唯有孜孜以求、如琢如磨方能水到渠成,這是我們從高原走向高峰,從文藝繁榮走向文藝復興的康庄大道,雖然社會歷史變了,但文藝的規律和情懷卻沒有變。尤其在如何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以及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召喚之下, 「蘭亭獎」「梅花獎」「荷花獎」等各文藝門類最高獎,代表了轉化和創新的最新成果,在他們的感召之下,文藝界的創作風氣和創作氣象定能蔚然成風,這是解決文藝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首要問題,也是文藝擔當復興大任、感國運之變化,以及文藝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的重要基礎。如此看來,「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18春節大聯歡」不僅別具一格,而且自成高格,不同凡響之處正在於此。(薛晉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有人以壓歲錢論親疏?不要讓「拜年」成了長輩們的負擔
12道極具地方特色美食,吃起來都停不住嘴,做法還很簡單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