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單位里的療養

那些年單位里的療養

-1-

時下旅遊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常常會聽到,生活不只是當下的苟且,也要有詩和遠方。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雖然不敢苟同。雖然成天生活在瑣碎平淡的日子裡,但對外面世界的那份嚮往和迷戀一直都在。

從小生活在農村,外面世界是什麼樣子,全然不知,去縣城上高中算是第一次走出家門。班級組織去堯廟踏青,算是第一次旅遊。暑期去西安姨家,是第一次坐火車。在太原讀書的三年里,去武鋼實習,算是第一次去過的南方。

想想這大概就是我工作之前,所謂的外面世界。

還好工作之後,單位里有療養!

-2-

負責單位療養是工會的事情,我理解就是單位給大家的一種福利,免費讓職工有機會出去轉轉。那些年單位效益好,和一些療養院有一些長期合同,那些地方都是經過公司考察,考慮成本路途等甄選出的一些比較值得一去的景點。比如有桂林,北戴河,黃山,峨眉山,西安臨潼等等。讓職工在辛苦工作之餘,出去放鬆一下。這裡的療養和病疼無關,療養使平凡簡單的日子多出一沫色彩和樂趣!

公司每年都會有一些療養指標,大概四五月份就開始啟動這項工作,什麼時間去什麼地方,一批一批的安排,每一批都會有不同的地方,或北上或南下,或登山或看海。療養旺季一般都在夏天,等天氣漸漸轉冷,這項工作也就基本結束。每批療養,工會都會按照各個廠的人數多少,主體單位還是輔助單位等進行考慮,把指標分配到各級廠礦。然後廠里的工會又會把指標再分到各個車間。

那時候每年都有不少療養指標,但為了讓大家都有一些機會,單位也有一些規定。比如療養一次,三年內是不能再療養的。比如沒有療養過的職工在快要退休時提出療養,大抵領導都會滿足職工的這個願望。車間的主任基本上也不會去療養,一是他們工作忙,二是他們有一些出差機會。也有的操作崗位上人員緊張,走不開。也有的是怕出門化錢。總之那時候想要出去療養也不是太難的事情,那些年我正好在主體廠的主要車間,加上自己貪玩,常常會主動爭取,便有了那些年單位里的療養經歷。

雖然每次療養時間也就是十多天的樣子,但前期的興奮,加上後期的回味,足足要好長時間才能平靜下來。當平淡的上班生活過了兩年多,就蠢蠢欲動起來。這時候就會打聽今年有去那裡的指標,時間上有沒有和工作衝突的。大概就會在心中盤算,然後就會找和自己要好的姐妹同事。或者自己還沒有消息,就有同事相邀。之後會向領導請示。

領導會問:夠條件嗎?

「沒問題!」

大家都會自覺遵守有關規定。

「把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好,不要讓我有事找不到你。」

心神領會,這基本就是領導同意了。

然後填表,簽字, 工會統一買票,一般都是二十個人左右。每次出發的前一天下午,一般都會在公司工會開個會。還要指定一個人負責領隊。這時大家就會熱絡起來,雖然來自各個分廠,但都像一個大家庭。從坐上火車的那一刻鐘,你開心了,自由了,放鬆了。接下來的這十多天里,不用上班簽到開會,不用做飯洗碗收拾家,不用帶孩子輔導作業,更重要的是不用帶腦子,所有的吃住行玩,單位早就安排妥當。有專門的導遊負責。那時候療養,時間安排的也不是太緊,總有一些自由活動時間可以自己支配,去周邊逛逛,品品小吃。晚上也常會聚在一起打牌說笑。

-3-

出去玩總是要照些相片的,那時候還是那種帶膠捲的相機。回來了再沖洗。影響最深的是北戴河療養那次,負責我們導遊的是一年輕小夥子,性格開朗,每天帶我們出去還帶一專業相機,兼職給我們照相,他照相技術好,收費不貴,最重要的是當天的相片晚飯後就能洗出來。到一個景點,小夥子先是講解,之後就是各種照相了,選好背景,對好焦距擺好架式,小夥子要不稍稍前傾,要不微微後仰,儼然一攝像師,很認真專業的樣子。之後就在大家踴躍填空了,單人的組合的,各種表情,熱熱鬧鬧,一輪下來,這個景點這才算游完。

那段時間,每天吃過晚飯,我們這些女同胞們就會一起來到療養院的小亭子里,等我們的相片出來。感覺這才是一天最重要最開心的時光。男同志們一般是不屑的,他們或看電視,或打牌,他們照的少,也不急著看,常常會讓我們代勞。導遊晚飯時間總是給我們加班洗相片。看到導遊背個包包朝我們走來,我們會叫著嚷著一下子圍上去。單人洗一張,組合的會人數一張,各自拿上相片後,會按相片數量給導遊付錢。分發完畢,導遊才去吃晚飯,留下一群開心的我們。

手捧相片,開紿慢慢回味白天的各種趣事,景色。好像這一天的遊玩收穫全在這幾張相片里。自賞互賞,總之要看個夠看個遍。照片里再有個閉眼睛的,出洋相的就會引起大家一片歡笑。都是鋼鐵廠出來的,大多嗓門大性格爽。想想真是,看我們車間,從爐前工到爐長都是那樣的率性,和他們一起工作,心從不累,生活也變得簡單了許多。

當年照的那些照片,其實到現在也沒有再看過幾眼,當年玩的那些景點景色,也隨著時間推移,變得模糊起來,可當年療養院里的小亭子,一群欣賞相片的女同胞,還有那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卻怎麼也忘不了。

-4-

那些年大家會借著療養,再去多感受一些外面的世界,在桂林療養那次,療養院在差不多四天就把我們的療養項目完成了,之後的幾天時間裡是自由活動,大家不會呆在療養院里只是吃飯睡覺的,常規都是自由組合成兩個小分隊,兩條路線,一個是張家界一路回來。一個是海南,之後飛到西安再回來。雖然是七月份,但我還是果斷報了海南遊。也是那次讓我感受的與眾不同的熱,沿東部一路沿海下來,感受到高速一路不收費的暢通與便利,也是那時候才把博鰲亞州論談,五指山,萬泉河,紅色娘子軍等這些平時腦子裡熟悉的字眼,在現實中對應起來。還有亞龍灣,那裡的海灘寬闊平緩,沙粒綿軟潔白細膩,海水蔚藍清澈透明,清新濕潤的空氣,還有各種不知名的熱帶植被。光腳漫步在那裡,都想讓時間停止。

作為單位里的療養,總和平時的旅遊有些不一樣,多了許多溫暖的成分。如果想要和家人一起去,也不難。如果是雙職工,只要是工作能走得開,領導也會給大家這個方便的,如果是單職工,只要交一個人的一定數量的基本費用,就什麼也不用管了。每次療養常常有舉家一起的,也有親子一起的。有了家屬的成份,就多了生活的氣息,療養就會更加的熱鬧和有趣了。

我也帶孩子療養過一次,孩子上小學前的那個假期,一同去的一個姐妹,也是住在一起的鄰居,孩子們的爸爸工作都忙,索性借療養帶孩子一同出去玩。那次是臨潼,一家部隊的療養院,條件不錯。最有意思的是買記念品,那時候出去玩好像不買一些紀念品回來,就不算去過那裡。去兵馬俑回來,突然一同事說她後悔了,她看上一套帶車的兵馬俑沒買回來。第二天還真有幾個又去了一次,只為買幾件小小的紀念品。也是那一次,說是溫泉游泳,但孩子還是有點著涼,可第二天我們計劃要去華山,我還急著問大夫,明天孩子能不能上華山啊?大夫的一頓數落,一頓猛批,才讓我死了心。要不還真就去了。

現在想來覺得真是有些幼稚,有些不淡定,可誰沒有年輕過,誰沒有那樣肆意妄為任性的歲月。

療養沒有去成華山,但不久車間幾個同事的一次華山之行,也算是了卻了去華山的心愿。七月的一個周末,記得出發之前下著雨,大家擔心,這說好的行程會不會被擱淺。領導一會一個服務熱線,詢問那邊的天氣情況,在確定無礙可行之後,大家才長長的舒了口氣。第二天還真是好天氣,雨過之後,很是舒服清涼。在華山腳下休整一晚。清晨五點出發。大家一路互相鼓勵,努力攀登,欣賞美景,歡聲笑語,那時候大家工作中像戰友,工作外像兄弟姐妹。有一小同事還把我們照好的一卷膠捲掉到山崖里去了,看他一臉的無辜,大家也只是嘻嘻哈哈回憶一下膠捲里的內容,歡樂依然!

那是一次對自己的極限挑戰,徒步攀登華山所有峰,最後乘索道下來就是下午五點了,腿好像都不能打彎了,說好的去西安也只能作罷。後來真的就再沒有能爬過那麼高的山了,許是那些年自己真的還年輕。

-5-

說起當年的單位療養,除了走出去,公司還有自己的療養院。就在單位周邊一個比較偏僻的農村裡,只知道 叫全波療養院,伙食特別好,每天有專人負責採購蔬菜,非常新鮮。還有那裡的粥,在那裡療養過的人都不會忘記,那種獨有的香甜的味道。說是龍寺的水,估計當時的水還沒有被污染。特別的 清純甘甜。出了門就是莊稼地,聽說能下棋,打牌。完全是讓人休息的那種。療養時間還長,在這裡療養單位給兩周時間。

那時候還沒有年休假,但職工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療養院里,踏踏實實的休息。當然如果想回家,給療養院請個假也是沒問題的。自己也享受過一次自己的療養院待遇,沒去前信誓旦旦說要在那裡清靜清靜,帶孩子在那裡寫作業讀書,可曾想院內院外不到半天就全部熟悉。終是受不了那裡的冷清,早上去晚上就回來了。結束之日再去填表蓋章算是療養結束。

-6-

那些年大家除了平日里的工作,還有療養點綴著我們的生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沒有療養這一說了,自己的療養院也不知從什麼時候就不存在了。記得在臨潼療養時,碰到一北京來的年輕小伙說是自費跑來登華山,攀談中知道我們企業的療養,小伙眼裡全是羨慕的目光。當時心裡流露的是那種幸福感,優越感,自豪感。那些年北上廣還沒有現在叫的這麼響亮,大家靠著單位過著知足美好的生活。

曾經的十里鋼城,是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而今不再能聽到機器轟鳴,沒有了鋼花飛濺鐵水奔流。看不到工友們忙碌的身影。常常在朋友圈看到的是銹跡的道軌,閑置的廠房,雜草叢生的院落,充滿了冷寂與荒涼。最後一次去廠里,是16年底給家人辦買斷手續,曾經一字排開的五座高爐,也早已拆除,借著廠辦公樓的方位在心裡尋找它們曾經的位置和樣子。拿回那一張蓋滿章子的買斷書,默默的壓在抽屜下面,只輕輕告訴家人,手續辦完了!不敢讓家人看也不想讓家人看,只怕回憶太多。

有一種感情叫我可以說不,而你不可以,我想我曾經的單位就是這樣,這裡有一群可愛的人,今天一樣可愛。他們是一群鋼鐵戰士。聚是一把火,散作滿天星。去產能,廠子沒了生產停了,但生活還在繼續。有在馬來西亞,越南,有在大新疆,內蒙,也有在家鄉周邊的。有的從事著自己的專長,有的轉行從頭再來,有的自己創業,也有的從事著平凡的工作。但他們堅強,隱忍,豁達,能吃苦,依然在努力奮鬥著!

前幾年一朋友的單位組織到青島旅遊,和一姐妹隨同前往,雖然一路照顧有加,雖然一路風光無限,但總是找不到當年自己單位療養那樣的感覺。再後來的香港澳門,幾個姐妹一起,但全然像打仗,沒有自由,沒有放鬆,沒有任性,但憑一導遊指揮的團團轉。曾經說好的相約去九寨溝,後來就有地震了。不知有沒有成為遺憾。大家不在一起工作了,也不好再湊在一起了。

曾經的單位療養便成了永久的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子的清淺歲月 的精彩文章:

TAG:桃子的清淺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