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要向著人生的幸福出發

教育要向著人生的幸福出發

編者按

黃銳先生,書香門第,博覽群書,鍾愛教育,筆耕不輟。洋洋洒洒,上百萬字,見諸報刊;著書立說:教海拾貝,靜待花開。教生育子,啟迪人心,各盡其妙。

書韻閑話,有幸受權,原創推送,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在一本刊物上看到「蒂姆的故事」,記憶特別深刻。

蒂姆小時候,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但自從上小學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開始了。

父母和老師總告誡他,上學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績,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人告訴他,學校,可以是個獲得快樂的地方;學習,可以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因為害怕考試考不好,擔心作文寫錯字,蒂姆背負著焦慮和壓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課和放學,他的精神寄託就是每年的假期。漸漸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價值觀。

雖然他不喜歡學校,但他還是努力學習。成績好時,父母和老師都誇他,同學們也羨慕他。到高中時,蒂姆已對此深信不疑:犧牲現在,是為了換取未來的幸福;沒有痛苦,就不會有收穫。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學,一切就會變好。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蒂姆激動得淚濕衣襟。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想:現在,可以開心地生活了。但沒過幾天,那熟悉的焦慮又捲土重來。他擔心在和大學同學的競爭中,自己不能取勝;如果不能取勝,自己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

GIF

大學四年,蒂姆依舊奔忙著,極力為自己的履歷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學生社團,做義工,參加多種運動項目,小心翼翼地選修課程,但這一切完全不是出於興趣,而是這些科目可以保證他獲得好成績。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錄用了。

他又一次興奮地告訴自己:這回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覺到,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時的高薪工作,充滿壓力。他又說服自己:沒關係,這樣干,今後的職位才會更穩固,才能更快地升職。當然,他也有開心的時刻,在加薪、拿到獎金或升職時。但這些滿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經過多年的打拚,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擁有了豪宅、名牌跑車,他的存款一輩子都用不完,他被身邊的人認定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當偶像,來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於無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快樂,他乾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來麻醉自己。他常常對人講:「活著真沒勁。」幾年後,患抑鬱症的蒂姆跳樓身亡。

看完這個故事,靜靜地想一想,在我們周圍確實有一些像蒂姆一樣的孩子,他們學習刻苦,成績優秀,被身邊的人認定為成功的典型,然而他們卻始終沒有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這就給我們的教育上了一課,我們到底想叫孩子將來如何生活,如果都像蒂姆那樣的話,肯定不能說是教育的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教育只講勤奮刻苦,不講開心快樂,我們講的最多的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名言典故。

事實上,很多孩子並不是不願學習,不想學好,只是因為努力了仍沒有學好。無論孩子別的地方怎麼優秀,只要學習成績差,老師和家長就不高興,輕則批評,重則歧視、打罵,孩子難免會在心裡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進而討厭學習,討厭老師,討厭學校。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培養幸福的人。」教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使人獲得幸福,否則,它就不是人類社會應該擁有的教育。在人們的一般觀念里,教育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準備階段,接受教育僅是為了將來的事業發展打基礎、做準備。

其實,現實生活既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教育的落腳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實現全面發展和終身幸福。

GIF

誠如19世紀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所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我國的教育,歷來主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是為了培養人們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人們通過教育,能夠擁有適應社會、養活自己的能力,能夠具有完善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

黃銳先生《靜待花開》系列作品推送如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韻閑話 的精彩文章:

春節讀史 | 盤點那些被醜化的歷史人物們!

TAG:書韻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