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登蓮花山強身健體,賞吹台山人間仙境

登蓮花山強身健體,賞吹台山人間仙境

登甌海蓮花山

文&圖葉望慶

又到周末,本來盪友說再去瑞安陶山,錫坑古道旁邊還有去福泉林場,白岩山,獅子山等多條古道。只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濛濛細雨,盪友們商議雨天路滑,下山不好走,最好去已經修建的登山健身道登山,並有公路下山的地方。甌海的蓮花山是市區難得的近郊森林公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路近,上山後可以從無量寺沿公路下山,或車子到無量寺接大家下山。

市區去蓮花山,從甌海大道走蟠鳳大樓轉盤轉彎,經慈湖路,在南堡交叉口直行,沿慈湖街繼續前行穿過北村,到底就可以了。或者市區到104國道瑞安方向,在南堡地段右轉沿慈湖街到底也行。

山腳寺廟道觀

登蓮花山,一般是從慈湖北村上山,具體是在溫州電視台發射塔專用公路旁的登山道上山。專用公路是上世紀建造的,共10多公里,從北村到無量寺段6公里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接下來去發射台段4.2公里則是等級更低的路。

發射台大鐵塔聳立在蓮花山,海拔678.8米的峰頂,原「吹笙台」和 「駐鶴亭」的遺址上。蓮花山香火鼎盛,道觀寺廟眾多,登山道的起點就有三四座。

侯王布德澤,名觀主先輝」登山道的左側是「楊府觀」,應該是供奉「楊家將」的地方,裡面的門聯寫著「楊門英烈安邦護國保乾坤,府第巍峨世代忠良美名揚」。右下側是「蓮華寺」。

北村歷史最為悠久的寺廟是「法通寺」,對佛教禪宗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的玄覺(唐·665~713),字道明,俗姓戴,永嘉人。曾棲遲於慈湖法通寺等處創禪宗道場,倡天台、禪宗融合之說,各地學僧驟集座下,新羅國(今朝鮮)宣師亦來此參拜,這裡便成為當時江浙一帶禪學中心。

慈湖北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村落東至蟠鳳村,南接南村,西靠蓮花山,北連南堡村,因地處梧田街道慈湖片北部而取名北村。

清光緒《永嘉縣誌》記為慈湖北村。由庄橋、上村、前岸、後岸4個自然村組成,北村的《詹氏宗譜》記載,宋雍熙年間,詹氏始遷祖曾任永嘉縣令,因巡視至吹台山(蓮花山)山腳,看到此處田垟開闊,風景宜人,便偕家屬定居,開荒種田,繁衍生息。

古村已有近1000多年了。講慈湖北村大家不一定熟悉,如果講「百里坊,大燈光」這句古話大家就知道了。那時候,百里坊的紙紮店,只負責往竹絲燈籠上糊皮紙,刷桐油、貼字。而「燈光」里的竹絲骨架就出自慈湖北村。

北村在明清以來至解放前後,村民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編製燈籠。當時,村子裡挨家挨戶編製竹絲燈籠,銷往義烏、東陽、金華、蘭溪等地,賺錢換取低廉的物品維持生活。改革開放後,竹絲燈籠編製不再作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而作為一種休閑消遣的手藝,由村裡的老人們空閑時坐下來編編製制,打發打發時光。現在村裡會編製的人越來越少,真希望這些傳統的文化遺產不會失傳。

蓮花山登山健身道

蓮花山登山健步道,是慈湖北村去無量寺的登山健步道,總里程約1600米,海拔370米,2533步。

入口先是一座觀光亭,亭上對聯曰「前有蓮辝珠峰隱,后座竹根山嶽錚」。亭子對面是一座山門牌坊,上面寫著:「健身鍛煉能增強體質,休閑運動可陶冶情懷」;「蓮崖巍峨叢高穹,花開桃園仙境中」。

過了牌坊,我們沿著登山健身步道拾級而上,這個季節也是一路茂林修竹,滿眼蒼翠碧綠。

石階蚰蜒盤旋,時而陡峭,時而平緩,隔一段石階,就有路亭,供遊人在歇息。

一路上行,先是觀音亭,隨後是蓮花亭,亭上有對聯「蓮開九品香陰無量壽,花散十方福澤有緣人」。常人大約需要半個多小時走完健身道,抵達無量寺。

吹台山為一山系,呈南北走向,由蓮花、白雲、嶺頭、平天鑊、柴頭、東坑、圓眼坦諸山組成。南與白雲山相連,向東北逐漸降低,迤東有頭陀山,向北形成蝕餘一支,稱牛山。吹台山是城區周邊最高的山,海拔694米。這條健身道有一個特點,就是沿途不僅在台階上刻有步數,還在旁邊的指示牌上,標註消耗卡路里指數,是登山者對自己的消耗一目了然。如終點就標有「線路長度1600米,海拔起伏370米……預計將消耗熱量525卡,相當於消耗1包120克的爆米花,或者3塊炸雞翅,或者3瓶啤酒的熱量。」

吹台山因「王子晉(春秋時周靈王的太子)吹笙之所」而得名,之所以被城底人俗稱為「蓮花山」,是因其北坡有一數丈高的巨岩聳立,形似蓮花故名。

其實蓮花山是吹台山系列山峰之一,位於慈湖、婁橋兩地交界處,南接白雲山,北連嶺頭山。海拔687.8米。我們登的健身道,只是其一半的海拔,到半山腰的無量寺為止。

途遇廟宇

前面說了,蓮花山香火鼎盛,山腳下有幾座廟宇道觀,中途也有,到半山腰有無量寺等。過牌坊我們一路上行,健身道的右側有一道觀,分別是大聖殿,三聖殿與焚香亭等。

前面是一個L型的觀景長廊,做的還是比較精緻,上面雕樑畫棟,瑰麗壯觀。站在裡面有點到「大觀園」的感覺。

長廊外應該是山水美景,可惜是雨霧天氣,在長廊上欣賞不到前面的美景。

道觀的對面,也就是登山道的右側有一個瀑布,可惜這個季節無水。不少盪友已經上行,道觀沒有什麼人,到二樓本想從焚香亭這裡出來的快一點的,由於門鎖著,我等就又下樓,從入口處出來,沿外圍牆上行.

站在圍牆外健身道上回眸,焚香亭的飛檐與古樹構成一副畫卷,一些變紅泛黃的樹葉成了點綴,「攝影師們」又選擇各個角度取下美景,有的還以此為背景擺POS留影。

大家說前幾天大部分地方下雪,就是溫州沒有,如果下雪,屋檐瓦背上面有雪,古木是也掛滿雪花,那該是怎樣的一副景色。

拍完照片盪友們繼續前行。

望仙廊上望仙境

望仙廊,位於健步道上行三分之二的位置,顧名思義望仙廊,應該是眺望仙境的地方。

它是一座石築的長廊,上次來的時候還在建設,這次已經建好,上面琢有對聯「盛世築長廊遺古遺今遺未來,仰看蓮花崖好山好水好風光」。

雨霧天氣進入長廊,真的宛如進入了如仙的世界,一陣陣雲煙漂浮而來,人在仙霧中,仿若騰雲駕霧。

向四周眺望,能見度很低,朦朧中依稀可見一波波霏雲飄過蒼翠的山坡,

峰巒上幾顆挺拔的霧松傲霜佇立,一切是那麼縹緲,一切是那麼虛幻,一切是那麼美妙。

如若是雨後天晴將會是更倩麗的景色。望仙廊下面是一座石亭,一說是「金雞亭」,一說是「蓮花二亭」,不過標牌被琢磨掉了。

亭上有聯:「挺松翠柏千絲絲,春曲大江帆悠悠。」應驗了此刻的景色。「古道曾送當年過客,幽亭喜迎盛世遊人」。

盪友在望仙廊里觀賞仙境後,在下面的亭子里稍作歇息,隨後去往無量寺。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是蓮花山登山健身步道到底時,一塊牌坊上刻的門聯。從望仙廊出來在下面亭子里稍作歇息後,沿登山道繼續上行,十多分鐘後抵達東明亭,亭上有聯云:「東望山水明秀此亭可飽覽,西觀無量聖德何處不沐恩」。離東明亭幾步之遙,就是健步道上方的牌樓,健步道起點與終點均有石牌樓也是少有的。

牌樓一邊寫著「人間仙境」,上書:「登吹台山攬人間美景,游名山看仙境風光。」;「門攬南浙眾山小,樓聳東甌雲氣中」。

另一邊寫著「世外桃源」,上書:「慈川山色綠馨菲,日月爭輝照翠微」;「世外名山藏古迹,桃園深處別有天」。

蓮花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人文古迹眾多。對聯上說的古迹,不僅僅是指建於晉代的無量寺與白雲寺。還有大量的人文遺迹,可謂是古剎雲集古迹眾多。

蓮花山有天下第27大名山著稱。山水詩鼻祖晉朝的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遍游永嘉山水,自然不會放過吹台山,在他所著的《游名山志》中,就有對吹台山高桐樹的記載。

歷代都有名士來此山隱居或者避難,最有名當數國姓爺鄭成功第一謀士林增志。據說林增志在鄭成功收復台灣後不忍遠離故土,坐小舟從海峽對岸歷經生死漂流至此隱居到死。

另外溫州府判,泰順仙居人徐震,職上秉公廉政,為時人所敬佩。宣和三年(1121)四月,方臘所部攻進溫州,緊逼瑞安境,駐兵吹台山(今瑞安麗嶴鎮北),縣令招募「義勇」4萬,分守吹台山等要道。徐震率兵領戰,激戰中犧牲,時年五十八歲,宋帝贈封其為忠訓郎,並立廟祭祀。近代還有樸學大師孫詒讓的墓,在山東麓的慈湖南村。

雨霧氣候登臨此處,倒真的有「人間仙境,桃源世界」的感受,只見山朦樹朦,樓隱廟隱。雲煙飄過柔和似絮,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水汽吹來負離噴鼻,沁心沁肺,醉景醉人。

此刻沉醉的你肯定能放下一切,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難怪無量禪寺選擇在這樣如仙的環境中修建。牌樓的右側是一座安碑亭,再往前是電視台專用公路到無量寺的終點牌樓「無量樓」,兩旁有兩座大象。

無量禪寺

無量禪寺,原名無量梵音寺,簡稱無量寺。位於蓮花岩下,依崖而築,環境優雅。歷來信眾如雲,香火鼎盛,為溫州市古剎名寺之一。

該寺始建於東晉年間(317-420),原為道觀,名元妙觀。自東晉以來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諸朝千載,幾度興廢更迭。至明嘉靖年間(1522—1566),張閣老在觀內建造了許真君祠,從此名播甌越,聲名蜚然。

清乾隆年間(1736-1795),改用為佛教寺院,以佛語「功德無量」之意命名為無量寺。民國時期,僧振道、憎振會先後主持再度 重建。「文化大革命」時期,大破四舊,寺院被辟用為林場倉庫,寺僧相繼離寺,佛像法器,蕩然一無所存。

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信士倡議募款修建。經東坑村眾居士的發動和婁橋政府的大力扶持,四方善男信女解囊捐助,先後籌資修葺了許真君洞、山門、大雄寶殿,嗣後又陸續建造了地藏王殿和廂樓,並擴建了大雄寶殿。

修繕後的殿宇古樸典雅,斗拱飛檐,蔚然壯觀,無愧是甌越一大叢林。每逢農曆七月晦日廟會,信眾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2005年香燭引發火災,燒毀了該寺北首的一座建築香燭殿,後重建。現建築共四進,三十餘間,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我兩次到無量寺均是雨霧天氣,煙雨蒙蒙,看不清整體建築,走進後才依稀可辯。

山門前一對威武雄壯的青石獅雕雄踞兩側。門楣兩側鐫有「進步是神仙境界,入門結喜歡姻緣」,系清光緒二十五年(1879),郡城(今鹿城區) 貢生張成謙書。進入無量寺是需要買票的,寺廟買票?這麼多年來還是第一次,盪友們就不進去了。

無量寺前面剛好是蓮花山半山腰的平台,也是一個拗口,一邊是婁橋東耕村,另一邊是梧田的慈湖北村,也是吹台山與蓮花山登山健身道的終點。

平台上除建有無量樓牌坊,安碑亭外,還建有觀景平台與長樂亭觀景長廊。寓意為「長期鍛煉身健體壯,樂觀為人心曠神怡。」。亭上有聯云:「嶺背風雲入壯懷,廟旁勝景含芳意」。

農業觀光園

白雲山農業觀光園,位於白雲山北坡400米處,西接雄偉壯觀的無量寺,東聯清悠寂靜的白雲寺,這裡水木清華,翠竹飄香,是個天然大氧吧。

觀光園整體面積4萬畝,其中一期佔地面積1270畝,是當時浙江省生態農業觀光最大的園區之一。

吹台山是一個山系,由蓮花,白雲,嶺頭等諸山頭組成,其中白雲山連著蓮花山,這裡峰巒起伏,綺麗多姿,其主峰白雲尖海拔694米,具有山徒、峽深,谷幽、林密等特色,雖處溫州鬧市之側,卻是環境清幽,人處山中猶入世外仙境。為身居城市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是汲取負離子的最好去處。

目前觀光園有三個小區:

動物觀賞區,有獼猴、野豬、孔雀及觀賞家雞數十個品種;

生態農業區:有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等「園中園」,引種桃、李、柑桔等果樹,苦菜、黃花菜等野特蔬菜;

中心休閑度假區:有歐式小別墅18幢、會議樓、餐廳、棋牌室、茶亭、游泳池、網球場、停車場等設施,可同時為60人住宿,300人用餐提供服務,是小型會議和市民森林度假、品嘗農家菜肴等特色「農家樂」活動的絕好去處。

農觀園及其周邊植被茂盛,有植物種類10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是天然的植物園和森林氧吧,其內山澗密布,流水清澈,綠從中白色瀑布飛流直下,風光甚是秀麗,是登山探險的好去處。

站在無量寺前面觀景台上,雨天迷霧裡雖然看不清前面的景色,卻也享受到爆棚的負離子。

時間還早,我們沿著農業觀光園裡面的道路前往白雲寺。

白雲寺

白雲寺,是白雲山上始建於晉的一座寺廟。白雲山是吹台山系列山峰之一,位於婁橋街道南端與麗嶴鎮白門交界處,以白雲繚繞峰巒得名。

這裡常是雲氣靄靄,飛煙渺渺,雲聚雲散,煙飛煙飄。而山中的白雲寺,四周修竹茂林,抬頭翠綠滿眼,素以「寺深不知處」著稱。

據傳,白雲寺始建於晉代(公元265-420年),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永嘉場人衡府長史王光蘊編的《溫州府志》載有白雲寺名。

清時,永嘉詩僧宗相和尚曾遊歷白雲寺設壇講法。據寺內《重建白雲寺碑記》稱,解放前,該寺已是破舊不堪,寺內野草叢生,佛堂空空,一片荒涼。一九八七年,有三位七旬老人駐此,歷經五載苦心籌募,重修了寺宇。

隨著吹台山風景區的開發,古寺也迎來生機。「白雲西度迎客笑,紫氣東來伴君歸。」重建的白雲寺,其建築基本上保存了明清藝術風格,磚木結構,飛檐斗拱,古樸而莊嚴。

該寺佔地約600平方米,周圍二米高。跨檻進步道坦,中見一方鼎式銅質香爐,左右為廂,旁有椅子供遊人香客休憩。大雄寶殿聯:「悟界豁來翠竹舞,祥心靜處白雲閑」頗為雅緻入禪意。

寺後院有一塊浙南地區珍奇罕見的石雕跌坐佛像群,共10尊,高約0.5米,寬0.8米。中間為一尊大佛像,原左右各有6尊,現左側已佚失3尊。佛像之下有五塊經磚,其質地青色,上面的凸刻經文「南無薩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提侄他嘹折隸主准提婆婆口」,甚為珍重。因天長地久,經風雨吹刷侵蝕,部分文字己模糊不清。

寺內還有石水缸、石腳盂、碾米磨粉用的石礱、石搗臼。可以想像當年該寺一片繁榮昌盛景象。

白雲山戰鬥紀念碑

白雲山戰鬥紀念碑,位於白雲山北麓白雲寺西側邊上,從寺廟圍牆邊的石階上行,過一個水潭與小橋,沒有幾步就到了。

1930年5月25日,駐紮在白雲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部分指戰員,突遭國民黨部隊包圍。

紅軍戰士在政治部主任陳文傑的指揮下,奮起抗擊,大部隊得以突圍。但擔任掩護的16位紅軍戰士終因彈盡,或戰死、或被俘。被俘戰士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淫威,堅貞不屈,全部遭殺害。其中兩名戰士被按在白雲寺門檻上,砍下頭顱。

在犧牲的16位烈士中,有今屬甌海區的張永發、董士雲,瑞安市的鄭岩慶、張余來、林永培、魯作紅、施慶康等。

白雲寺戰鬥紀念亭於1992年12月修建,佔地約16平方米。紀念亭為石結構六角亭,高5米有餘,亭中設石几、石鼓,亭柱對聯為:「撼山動地當年血灑白雲寺;立碑建亭今日花開子晉台"。

在紀念亭後面立有紅十三軍白雲寺戰鬥犧牲烈士紀念碑。

白雲寺戰鬥紀念亭於1995年4月被中共甌海區委、甌海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甌海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瞻仰完紀念碑,我們結束這次登山之旅,歸途乘車看了建設中的嶺頭山草上世界。

溫州旅遊服務平台

溫州醉美民宿,總有一家適合你!(第三期)

中國楠溪江醉美民宿合集 (第二期)】

百島洞頭醉美民宿合集 |(第一期)】

中國雁盪山醉美民宿合集(第一期)】

溫州甌海、鹿城醉美民宿合集(第一期)】

最美民宿 | 隱世之美,氣質非凡!】

楠溪花開在秀水畔】

你的家鄉古道、你的景區、你的廣告若需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古道 的精彩文章:

隱醉美山谷,觀修篁搖曳,聽翠鳥鳴叫,居于山水間,樂也!
黃山冬攝-雪後黃山美得不像話!

TAG:溫州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