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邊生存,一邊生活

一邊生存,一邊生活

最近常想,為什麼現在人大多衣食無憂、生活安定了,卻依然焦慮不安,常覺茫然,彷徨,心無所依,得安身,卻無法立命。

由此驗證,物質的充裕並不能滿足心靈的虛妄。似乎只有在紛繁雜亂的世事中安頓好內心,使他也豐盈充沛,才能使人生得以完滿。

其實,人生而致死,無非一場旅行,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最好的修行,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熏蒸里,才能得以升華。

 有人說中國文人最懂生活,他們給當今躁動的社會提供了品質生活的最佳樣本。今天就一邊看畫,一邊和大家聊聊文人,看看他們如何一邊生存,一邊生活。

《聽琴圖》

北宋 趙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中主人公,黃冠緇服作道士打扮,居中危坐在石墩上,微微低著頭,正雙手撫琴。聽者三人,右一人紗帽紅袍,俯首側坐,一手持扇,一手反支石墩,陶醉在曲調之中,此人是當朝宰相蔡京。左一人綠袍紗帽,拱手端坐,抬頭仰望,似視非視,悠悠遐想,他是當朝駙馬。在他旁邊,站立著束髮童子。畫中撫琴的人正是畫家本人趙佶,就是徽宗皇帝,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平生熱愛琴棋書畫,尤其喜歡畫畫,他不但自己畫,還把全國有繪畫才能的人聚集起來組成畫院一起畫。他畫畫很投入,講究傳神,對物寫生。有史書記載,有一次他召集群臣去他的後花園畫孔雀,等他們畫完了再細細品評。他說,孔雀上樹先抬左腳,你們觀察的不仔細。在他的引導下,宮廷內外文人墨客雲集,不但使宋代繪畫達到了前所未的頂峰,名人名畫輩出,文人百姓也都紛紛效仿皇帝,追求雅緻的生活方式。使宋詞宋瓷都堪稱絕世極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王羲之玩鵝圖》

宋 馬遠

絹本淡設色 縱115.9厘米 橫52.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十六歲時,太尉選女婿,別人都精心打扮,正襟危坐,唯獨他袒腹仰卧於東床之上,卻被選中。後入朝為官,卻稱病歸鄉,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鑿池養鵝,在旁觀察揣摩,想把鵝優雅自如的狀態融入書法當中。有一次因寫字太過專心,忘了吃飯。王夫人便將點心送到他桌前,要他趁熱吃了,王羲之答應著,隨手拿起點心在硯台上蘸了蘸,就往嘴裡塞,弄得嘴全是墨汁。王夫人樂了:對你來說,墨可比糖還甜呀!正因這種痴迷,使王羲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成為一代書聖。

從這兩個人的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古代文人多為士大夫階層,不僅擅長詩詞歌賦,而且精通書畫、音律。思想受老莊儒等出世入世哲學的影響,使他們一身有兩個世界,一個為紅塵(現實),一個為遁世(精神),出則達心懷天下,入則獨善其身,身跡和思想在這兩者之間穿梭,形成中國文人獨特的品格。面對紛擾的外部世界,一邊入朝為官,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使他們雖身在市井鬧市,但心存野逸,寄情自然山水,無法脫身,就在自家後院建造園林,「造物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在園林中排遣世俗的熏染,忘卻俗世塵懷,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以「心中山水」替代普通人對財富和權力的追逐。亦在門聯上寫下;「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春遊晚歸圖》

南宋 佚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也懂得春天來了應該去看看花,去感受一下自然的氣息。

《春遊晚歸圖》描繪了宋代士大夫階層春遊歸來的情景。林蔭道上一隊人馬正準備入城,騎在馬上的是為老者,一人前導,一人牽馬,二人扶鐙,馬後眾僕從負大帽、捧笏袋,肩茶床,扛交椅,還有一個手提編籠的,籠子里為「廝鑼一面,唾盂、缽盂一副」。最後一個擔子的一端挑了食匱,另一端是燃著炭火的鐐爐,炭火上坐著兩個湯瓶。明顯看出,春遊不忘品茶。在一杯水中品味生活的苦澀甘甜,恐怕是文人最好的生命感悟了。

不單古代文人很懂在亂世中尋求內心的安逸,普通百姓也各有各的的樂事。

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被宋人合稱為生活四藝,是古人雅緻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藝,透過味覺、嗅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之美,將生活提升至涵養心靈,充實修為的審美境界。

宋代主要飲用團餅茶,調製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成粉末,後放入茶盞中以水注點,攪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狀,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現仍保存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就是源自宋人的點茶。

單喝無趣,於是常要來「鬥茶」增添飲茶之趣味。鬥茶的場所,多選在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臨泉,或幽谷。

《斗荼圖》

宋·劉松年

古代鬥茶有很多人圍觀,就像今天看球賽一樣。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和茶百戲。茶品以「新」為貴,用水以「活」為上。一斗湯色,二斗水痕。先看茶湯的色澤,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其次看湯花持續時間長短,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點湯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名曰「咬盞」,這種效果最佳。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

鬥茶令,即古人在鬥茶時的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又可陶冶情操。

焚香,這裡燒的不是佛寺道觀或祭祖打醮之類的香,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讀書,一邊享受氤氳香氣,一邊讀經談畫論道。一縷沉香馥郁,舒緩俗世煩憂。

插花,中國古代的插花藝術主要為佛前供花。唐代富麗,宋代清疏,內涵重於形式,插花以體現插花者的人生觀與品德修養,為「理念花」。

掛畫,以詩、詞、字、畫的捲軸為主。擇喜好,懸於廳堂之內,與知己談論品鑒,使瑣碎家居日常變演成鑒賞或雅集的趣味活動。

中國文人心中的山水情緣和雅行四藝在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東方美學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只是時至今日,他的影子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人們都在忙著趕路,很少有人願意停下來問自己,所為何來。

蔣勛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讀書的目的是讓自己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讓自己過得悠閑、讓自己有一種智慧去面對生活的快樂。」可見,生活中的快樂,是要用智慧去尋的。

《槐蔭消夏圖》

宋,佚名

畫中的人躺在藤編的涼床上,半敞衣襟,雙腳架高,微閉雙眼,彷彿在傾聽自然的聲音,一張床,一壺茶,自然為友,清風為伴,無絲竹亂耳,無案犢勞神,靜守心房,順乎自然,也許便是最好的人生了。

很喜歡蘇軾的那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

世上本無枷,心鎖困住人。

人,無論在哪裡,心安便是最好的歸宿。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存在及其關係
我和我餵了狗的少女心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