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科學雲吸貓頭鷹

如何科學雲吸貓頭鷹

Joy,車雲小編。去年開始雲吸貓頭鷹之後,就開始屯積各種寫真。踩著春節的尾巴,和你分享這份工作之外的好奇心。

大家都愛貓頭鷹是有原因的。它們的五官布局和兩腳獸很像,因此可以組合成很多生動的面部表情。毛絨絨的身材和歪頭技能,這麼多萌點,你還會說不歡喜嗎?

GIF

和眼睛長在腦袋兩側的其他鳥類相比,貓頭鷹明顯是表情包NO.1。圖片來源:giphy.com

這樣萌萌的動物,眨眼時最性感。這都要歸功於包裹眼睛的「瞬膜」。其實很多鳥類魚類甚至小貓小狗都有這層護眼薄膜,它會在眨眼瞬間跟上眼瞼一起合下,用來濕潤眼球抹去表面異物。貓頭鷹大眼睛裡藏著湖水,瞬膜開合間就掀起了漣漪。 大家可以捂著小心臟感受一下。

GIF

注意看的話可以看到一層瞬膜。圖片來源:giphy.com

當一隻貓頭鷹和你對上了視線,它一定會開啟「雲台模式」。雖然有一雙大眼睛,但尷尬的是人家眼球幾乎固定在眼窩裡,沒法靈活轉動。為了獲得更多環境信息,只能搖頭晃腦地偵查敵情。

GIF

「雲台模式」——頭動身不動。圖片來源:giphy.com

大家常常會把貓頭鷹頭頂兩個立起的羽毛認作耳朵,其實耳朵正確的位置在腦袋兩側,而且並不對稱,一個長得高一些,一個長得低一些。聲音到兩個耳朵會有時間差和音量差,這樣特殊的生理結構可以幫助貓頭鷹分辨獵物在哪(機理和自動駕駛用到的雙目視覺測距還挺像)。

紅色箭頭所在的羽毛後面,才是真的耳朵。圖片來源:Leslie Science & Nature Center

體驗貓頭鷹脖子的神秘結構之前,大家需要心理建設一下,因為猝不及防你就會看到一張臉轉到背後。貓頭鷹既可以像倒立般地把臉倒轉180度,也可以把臉270°扭到身後。這種你我都學不會的技能源自它們並不短的脖子和14節特殊結構的脊椎。

GIF

圖片來源:4GIFs.com

貓頭鷹蓬蓬的羽毛下面,藏的不是贅肉,而是長腿。一個毛球團狀的貓頭鷹,其實一直保持著蹲坐的姿勢,把膝蓋收到胸前。有類似特點的動物還有企鵝,特別像京劇里的矮子步。

GIF

抓住樹榦的一瞬間,可以看到一條穿著毛褲的大長腿。圖片來源:giphy.com

雖然我們愛貓頭鷹的大眼睛+毛絨絨,但它依舊是一種猛禽。所有的貓頭鷹都可以叫做XX鴞,它們只吃葷,爪子握力強勁。貓頭鷹翅膀都是按照飛行靜音要求定製的,翅膀前端有特殊羽毛,可以減低噪音,飛起來也沒有什麼聲音。所以在捕獵的時候,它們常常能做到出其不意。

GIF

貓頭鷹飛羽前緣有類似梳齒的羽毛,可以幫助飛行「靜音」。圖片來源:giphy.com

全世界移植的貓頭鷹有230種,它們有不一樣的外形,不一樣的叫聲,以及不同的體型身材。可以給大家介紹長相很有特點的幾位:

雪鴞,大多生活在北極。雄性全身幾乎全白,雌性會有一些斑點,整體氣質很美。哈利波特的第一隻貓頭鷹就是雪鴞。

雪鴞,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攝影師:Peter K Burian

烏林鴞,臉大(ㄒ~ㄒ),不會築巢,會把自己鑲嵌在樹洞里休息。體型大,可以吃鴨子甚至黃鼠狼。

烏林鴞,圖片來源:Flickr,攝影師:Arne List

棕櫚鬼鴞,北美最小的貓頭鷹,喜歡吃田鼠,有條件的也會吃點海鮮。

三隻年輕的棕櫚鬼鴞,還沒有長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攝影師:Kathy & Sam

你可能不會注意到的是,我們常常覺得有愛的時刻,其實是貓頭鷹處於非常恐懼的「應激」狀態。所謂應激狀態,有專家打比方,就是我們不小心掉進虎山,還踩到了老虎尾巴時的心情。

喜歡貓頭鷹的人應該都看過一個綜藝視頻,介紹貓頭鷹看到危險時的形態變化。在天敵出現時,貓頭鷹就會縮成一團,把自己偽裝成樹榦,避免被發現。對手靠近時,它們也會把翅膀打開,把身形放大一倍,來威懾對方,保護巢穴。因為慫得太快,再加上視頻里搞笑的配音和文字解說,第一次看到時我也笑出了眼淚。

GIF

應激模式一「變樹榦」。圖片來源:giphy.com

GIF

應激模式二「炸毛」。圖片來源:giphy.com

還有很多視頻里,人們撫摸著這些大眼萌。它們睜著圓圓的眼睛,顯得尤其可愛。實際上,貓頭鷹此時也因為恐懼而瞳孔放大,身體僵硬不敢動彈,而他們這時的心裡的恐懼也已經達到了頂峰,完全做不出防禦了。

GIF

看上去軟萌的小傢伙下一秒很可能就會休克。圖片來源:giphy.com

上面兩種情況都會讓貓頭鷹進入「應激」狀態,情況危險時,貓頭鷹會心跳加快但跳動越來越虛弱,很容易休剋死亡。這時再想想「踩到老虎尾巴」的心情,真是一點也笑不出來了。

動物學家一直在科普不要家養貓頭鷹。最美的相處,應該是在自然邂逅,欣賞它們最自由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雲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加碼自動駕駛,加州測試車隊規模增至27輛
「藍色能源「時代下 汽車產業賦能應該如何實現?

TAG:車雲網 |